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州市科技计划项目(X2004425-1)

作品数:7 被引量:23H指数:3
相关作者:申文马正良曾因明唐元章张井浪更多>>
相关机构: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江苏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徐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江苏省科技厅社会发展基金江苏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5篇胶质
  • 5篇胶质细胞
  • 4篇内注射
  • 4篇鞘内
  • 4篇鞘内注射
  • 4篇注射
  • 4篇骨癌
  • 4篇骨癌痛
  • 4篇癌痛
  • 3篇星形
  • 2篇星形胶质
  • 2篇星形胶质细胞
  • 2篇小胶质细胞
  • 2篇小鼠
  • 2篇脊髓
  • 2篇氟代柠檬酸
  • 1篇星形细胞
  • 1篇行为学
  • 1篇神经胶质

机构

  • 6篇徐州医学院附...
  • 5篇南京大学医学...
  • 3篇徐州医学院
  • 3篇江苏省麻醉学...
  • 1篇常熟市第二人...
  • 1篇徐州市第三人...
  • 1篇江苏省麻醉医...

作者

  • 7篇申文
  • 5篇马正良
  • 4篇曾因明
  • 3篇张井浪
  • 3篇唐元章
  • 2篇刘苏
  • 2篇孙玉娥
  • 2篇张先红
  • 2篇苏小虎
  • 2篇黄小冬
  • 1篇黄小东
  • 1篇宋学军
  • 1篇朱姗姗

传媒

  • 3篇徐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中国肿瘤
  • 1篇实用疼痛学杂...

年份

  • 3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脊髓胶质细胞在小鼠骨癌痛形成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评价脊髓胶质细胞在小鼠骨癌痛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C3H/He小鼠40只,周龄8~10周,体重18~22g,随机分为4组(n=10):假手术组(S组)、骨癌痛组(B组)、PBS组(P组)和米诺环素组(M组)。S组跟骨骨髓腔内注射PBS10μl;余3组跟骨骨髓腔内注射含2×10^5个骨纤维肉瘤细胞的PBS10μl制备骨癌痛模型,于造模前即刻开始PBS组鞘内注射PBS5μl,M组鞘内注射米诺环素(用PBS溶解为0.2mmol/L)5μl,1次/d,连续11d。于造模前1d、造模后即刻、3、5、7、9、11d时测定机械痛阈;于造模后3、7、9、11d机械痛阚测定结束后测定冷痛阈。痛阈测定结束后处死小鼠,取脊髓组织,测定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CD11b的表达水平。结果与S组比较,B组和P组造模后3~11d时、M组造模后3、5d时机械痛阈升高,B组、P组和M组造模后7~11d时冷痛阈升高,脊髓CD11b和GFAP表达上调(P〈0.05)。与B组比较,M组造模后3~11d时机械痛阈降低,造模后7~11d时冷痛阂降低,脊髓CD11b和GFAP表达下调(P〈0.05)。结论脊髓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参与了小鼠骨癌痛的形成。
申文唐元章刘苏孙玉娥张井浪苏小虎马正良
关键词:骨肿瘤星形细胞小神经胶质细胞脊髓
胶质细胞与突触重塑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7年
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细胞特别是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参与了突触结构和功能的重塑。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轴突终末、树突和胞体的突起共同构成三重突触结构(tripartite synapses),调节神经元的活动,参与突触结构的重塑。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之间信息交流存在正反馈调节。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和突触重塑与癫、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张先红申文
关键词: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突触重塑
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对骨癌痛小鼠疼痛维持的影响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研究鞘内注射小胶质细胞特异性抑制剂米诺环素(minocycline,MC)抑制脊髓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对骨癌痛维持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跟骨癌痛模型,♂C3H/He小鼠42只,随机分为3组(n=14),sarcoma+PBS(phosphatebuffered saline)组和sarcoma+MC组行小鼠跟骨癌痛模型制作,跟骨内注射肿瘤细胞;sham+PBS组行假手术,跟骨内注射PBS。造模后11天(post-implantation day11,PID11),每组随机取10只小鼠,sham+PBS组和sarcoma+PBS组单次鞘内注射MC溶媒(PBS 5μl),sarcoma+MC组单次鞘内注射MC(1 nmol,5μl)。各组分别在鞘内注射前、注射后0.5、1、2、4、8、24 h测定机械性痛觉超敏、冷痛觉过敏。各组剩余4只小鼠在PID12鞘内注射后1 h行非伤害性触摸右侧足底90min,分析脊髓背角c-fos蛋白的表达。结果骨癌痛导致小鼠机械性痛阈和冷痛阈降低,脊髓背角c-fos蛋白的表达上调;单次鞘内注射MC能暂时提高小鼠疼痛阈值,并抑制脊髓背角c-fos蛋白的表达。结论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对骨癌痛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
唐元章申文刘苏马正良孙玉娥张井浪苏小虎朱姗姗宋学军
关键词:米诺环素骨癌痛小胶质细胞鞘内注射小鼠
鞘内注射胶质细胞代谢抑制剂对背根节压迫大鼠痛阈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研究鞘内注射(i.t.)氟代柠檬酸(FC)和米诺四环素(MC)对背根节慢性压迫模型(CCD)大鼠痛阈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CCD模型,48只SD大鼠鞘内置管,随机分为6组(n=8),分别为:sham组、CCD组、PBS组(0.01 mmol/L PBS 20μl,i.t.)、FC组(1μmol/L FC 20μl,i.t.)、MC组(5 g/L MC 20μl,i.t.)和MC+FC组(终浓度1μmol/LFC、5 g/LMC混合液20μl,i.t.)。CCD术后每天给药1次,分别于术前(基础值)及术后1、3、5、7、9、11、13、14天采用Von-Frey filaments法和热辐射法评定大鼠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PWMT)和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PWTL)。结果与基础痛阈值相比,除sham组第1天有明显下降后恢复外,其余各组大鼠术后的PWMT及PWTL均出现明显下降(P<0.05)。CCD术后第3天开始,FC、MC、MC+FC组与CCD、PBS组相比,大鼠PWMT及PWTL显著升高(P<0.05),FC组低于MC、MC+FC组而高于CCD、PBS组(P<0.05)。结论CCD大鼠鞘内注入本实验剂量胶质细胞代谢抑制剂后,小胶质细胞抑制剂米诺四环素比星形胶质细胞抑制剂氟代柠檬酸更好地抑制了大鼠的慢性疼痛。
张先红申文曾因明
关键词:脊髓鞘内注射氟代柠檬酸背根节慢性压迫
鞘内注射MK-801对骨癌痛小鼠的镇痛作用及脊髓NR2B蛋白表达的影响
2009年
目的探讨MK-801连续鞘内注射对骨癌痛小鼠的镇痛作用及脊髓背角N-甲基2-天冬氨酸亚基(NR2B)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C3H/HeJ小鼠32只,随机分为4组(n=8):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骨癌组+生理盐水组、骨癌组+MK-801组。分别测定术后9、12、15、18、21d小鼠机械缩腿阈值(MWT)和热缩腿潜伏期(TwL);骨癌组+生理盐水组、骨癌组+MK-801组分别在肿瘤细胞种植后第10日鞘内给予MK-80110nmol/5μl和生理盐水5μl,每日1次,连续7日,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脊髓背角NR2B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骨癌组+生理盐水组MWT与TwL显著下降,脊髓背角有大量NR2B阳性表达(P〈0.01);骨癌组+MK-801组仅出现轻度痛敏症状,NR2BmRNA表达受到明显抑制(P 〈0.01)。结论NR2B表达上调可能是骨癌痛的发病机制之一,MR-801组可抑制其表达从而发挥一定程度的镇痛作用。
黄小冬申文马正良曾因明
关键词:小鼠N-甲基天冬氨酸
小鼠跟骨癌性疼痛模型的制备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复制一个骨癌性疼痛动物模型。[方法]将NCTC2472纤维肉瘤细胞接种到C3H/He小鼠跟骨骨髓腔内,建立骨癌性疼痛动物模型。用vonFrey细丝刺激小鼠足底测量机械性痛觉超敏,冷板法测量冷痛觉过敏,组织切片镜下观察肿瘤生长和骨结构的破坏情况。[结果]造模小鼠在3天左右开始出现机械性痛觉超敏,第7天出现冷痛觉过敏,组织学研究显示骨髓腔内肿瘤生长,向外侵蚀破坏骨皮质,10天左右跟骨骨皮质明显破坏。[结论]行为学、组织学研究表明,NCTC2472纤维肉瘤细胞接种到小鼠跟骨骨髓腔的癌性疼痛模型复制成功。
唐元章申文张井浪马正良黄小东曾因明
关键词:癌性疼痛行为学组织学
鞘内注射氟代柠檬酸对骨癌痛小鼠机械痛敏和热痛敏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观察脊髓水平氟代柠檬酸(fluorocitrate)对骨癌痛小鼠机械痛敏和热痛敏的影响,探讨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在伤害性信息传递中的作用。方法C3H/HeJ小鼠48只,随机分为6组(n=8):假手术组(Sham组),骨癌组,骨癌+生理盐水组,骨癌+氟代柠檬酸0.25nmol/5μl、0.50nmol/5μl、0.75nmol/5μl组。骨癌组和Sham组测定术前及术后7、12、17、21天小鼠机械缩腿阈值(MWT)和热缩腿潜伏期(TWL);骨癌各剂量组在第17天鞘内给予不同剂量的氟代柠檬酸,测定给药前和给药后15min、30min、1h、2hMWT和TWL值。结果骨癌组从术后12天开始直到本实验观察的术后21天,MWT和TWL均明显降低,与Sham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骨癌+生理盐水组小鼠在各个时间点上与给药前相比MWT和TWL无明显改变(P>0.05);骨癌+氟代柠檬酸各个剂量组小鼠在给药后MWT和TWL均逐渐增加,具有剂量依赖性,并随时间的延长又逐渐恢复到给药前水平;骨癌+氟代柠檬酸0.75nmol/5μl组在给药后30min时作用最明显,与给药前和盐水组相比P<0.01。结论鞘内注射氟代柠檬酸能明显减轻骨癌痛小鼠机械痛敏和热痛敏,提示星形胶质细胞在脊髓水平参与疼痛信息传递。
申文马正良黄小冬曾因明
关键词:骨癌痛星形胶质细胞氟代柠檬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