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07C26223201333)

作品数:22 被引量:87H指数:7
相关作者:张学农贝永燕周奕胡展红许静玉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苏州利元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纳米粒
  • 11篇去甲
  • 9篇米粒
  • 8篇去甲斑蝥素
  • 8篇靶向
  • 8篇斑蝥
  • 8篇斑蝥素
  • 7篇肝靶向
  • 6篇壳聚糖纳米粒
  • 4篇乳糖
  • 4篇肿瘤
  • 4篇微球
  • 4篇抗肿瘤
  • 4篇壳聚糖
  • 4篇活性
  • 4篇N-
  • 3篇药动学
  • 3篇丝素
  • 3篇丝素蛋白
  • 3篇体外

机构

  • 22篇苏州大学
  • 7篇苏州利元医药...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苏州医药科技...

作者

  • 21篇张学农
  • 7篇贝永燕
  • 6篇周奕
  • 5篇许静玉
  • 5篇胡展红
  • 4篇王文娟
  • 4篇张玮
  • 4篇刘扬
  • 4篇王钦
  • 4篇陈晓艳
  • 3篇管敏
  • 3篇刘纯
  • 3篇章良
  • 3篇胡玮
  • 2篇金梦瑶
  • 2篇望开鹏
  • 2篇张健康
  • 2篇宋玉玲
  • 2篇房志刚
  • 2篇陈亚根

传媒

  • 5篇中国药学杂志
  • 5篇中草药
  • 5篇中国新药杂志
  • 5篇抗感染药学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国药房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9篇2010
  • 8篇2009
  • 2篇2008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去甲基斑蝥素纳米粒大鼠体肠吸收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考察去甲基斑蝥素(NCTD)及其壳聚糖纳米粒(NCTD-CS-NP)制剂的大鼠在体吸收特征与相关动力学。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回流试验,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HPLC分别测定酚红和NCTD的质量浓度;并采用在体循环法比较不同质量浓度NCTD及NCTD-CS-NP在大鼠小肠区段内的吸收规律。结果:NCTD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吸收速率常数(ka)分别为:0.0306,0.0278,0.0151,0.0044h-1,NCTD-CS-NP在对应肠段的ka分别为:0.0689,0.0592,0.0353,0.0095h-1;质量浓度分别为140,160,180μg/mL的NCTD小肠ka分别为:0.0499,0.0525,0.0489h-1;对应质量浓度的NCTD-CS-NPka分别为:0.0814,0.0764,0.0734h-1。结论:NCTD的质量浓度对其大鼠全肠道的吸收无显著影响,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且以肠道中上部的吸收为主,NCTD-CS-NP可有效促进药物在肠粘膜的吸收。
陈晓艳刘扬张玮张学农
关键词:去甲基斑蝥素纳米粒药物动力学
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去甲斑蝥素壳聚糖肝动脉栓塞微球的制备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去甲斑蝥素壳聚糖肝动脉栓塞微球的制备工艺,以提高微球性质的可预测性,并对微球的部分特性进行表征以及对微球的体外释药行为进行考察。方法以微球收率、载药量、包封率、平均粒径和跨距为指标,计算各指标的归一值,并利用几何均数得出总评归一值(overall desirability,OD),去甲斑蝥素和壳聚糖的重量百分比(X1)、油水比例(X2)、壳聚糖浓度(X3)3个主要因素的各水平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二项式拟合,并进行模型预测分析及方法验证。结果 OD值的二项式拟合方程较好(r2>0.92,P<0.05),以最优处方制备的微球平均粒径为123μm,载药量为10.09%。预测值与实测值偏差均较小。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能更好的优化微球的处方工艺,增加模型的实用性。
宋玉玲周欣颖王晓青贝永燕许静玉王文娟张学农
关键词:壳聚糖微球星点设计
多元回归综合优化去甲基斑蝥素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工艺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以去甲基斑蝥素为模型药物,运用正交设计及多元回归分析多指标综合优化其低相对分子质量壳聚糖纳米粒制备工艺。方法采用离子诱导法制备去甲基斑蝥素低相对分子质量壳聚糖纳米粒,以粒径、包封率为评价指标,以低相对分子质量壳聚糖(LCS)、三聚磷酸钠(TPP)浓度和温度为3个因素,选用L9(34)正交实验设计结合多元回归筛选纳米粒的制备工艺,并根据多指标权重对其线性加权和进行优化,推断优化方案。同时,应用数学模型,绘出各指标随因素变化的趋势图,预测优化结果。结果根据优化条件验证制备工艺,所得纳米粒粒径为(131±6)nm,包封率45.12%,载药量7.3%。优化处方工艺具有粒径小、包封率高特性。结论该数据处理方法用于制备工艺优化结果精确、高效,预测结果准确,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张玮龚金红张学农刘扬杨志强
关键词:正交设计壳聚糖纳米粒处方优化去甲基斑蝥素
去甲斑蝥素N-乳糖酰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与体外抗肿瘤活性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采用新型壳聚糖载体研究去甲斑蝥素的双重肝靶向制剂。方法以N-乳糖酰壳聚糖为载体,通过离子诱导法,制备去甲斑蝥素N-乳糖酰壳聚糖纳米粒。考察多种制备条件对纳米粒粒径、包封率和载药量的影响。并研究纳米粒冻干粉的体外释放特性、细胞毒性及其与肝肿瘤细胞的亲和性。结果纳米粒外观圆整,粒径较小(118.68±3.37)nm,包封率(57.92±0.40)%,载药量(10.38±0.06)%,体外释药遵循Higuchi方程。与未经半乳糖修饰的壳聚糖纳米粒相比,N-乳糖酰壳聚糖纳米粒在体外对肝肿瘤细胞SMMC-7721、HepG2更具亲和性,细胞毒作用更显著。结论去甲斑蝥素N-乳糖酰壳聚糖纳米粒在体外可发挥双重靶向作用,可显著提高药物的抗肿瘤作用。
王钦章良胡玮胡展红张学农
关键词:去甲斑蝥素纳米粒
环孢素A纳米粒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及组织分布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研究环孢素A纳米粒(CyA-NP)在小鼠体内组织分布,并与市售新山地明微乳制剂(Neoral)的组织分布特征进行比较。方法:取小鼠120只,随机分为20组,每组6只,前10组小鼠按25mg·kg-1的剂量灌胃给予Neoral溶液,后10组灌胃给予等剂量的CyA-NP溶液,于给药后不同时间摘眼球取血及制备各组织样品,各样品中的药物采用液-液萃取法提取,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血液及各组织中不同时间的药物浓度,以各组织药动学参数和靶向参数为评价指标,对2种制剂在小鼠体内的分布特征和靶向性进行评价。结果:血药浓度测定方法的回收率均大于72%,日内、日间精密度良好;2种制剂在小鼠体内均符合口服吸收二室模型;与Neoral比较,CyA-NP给药后CyA在血液及各组织中药物浓度较快达到峰值,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62.5%;在体内药物浓度分布趋势为肝>心>肾>脾>肺,在肝中无蓄积。结论:与Neoral比较,CyA-NP体内分布迅速,组织分布广泛,促进了药物口服吸收,改变了CyA在体内的组织分布,有助于提高临床用药水平,对局部脏器移植有更好的疗效。
房志刚陈亚根张健康魏妙张学农
关键词:环孢素A纳米粒新山地明小鼠靶向性
乳糖化-去甲斑蝥素纳米粒的肝靶向抗癌活性研究被引量:14
2010年
目的研究新型的乳糖化-去甲斑蝥素纳米粒(Lac-NCTD-NPs)的体内外抗癌活性。方法通过MTT法考察去甲斑蝥素(NCTD)、乳糖化-去甲斑蝥素(Lac-NCTD)及Lac-NCTD-NPs对肿瘤细胞株HepG2、SMMC-7721和SGC-7901的细胞毒作用和半乳糖化小牛血清(Gal-FBS)的竞争性抑制作用;采用HPLC法评价肝肿瘤细胞SMMC-7721对Lac-NCTD的摄取效果;通过H22荷瘤小鼠模型考察药物体内对肝癌的抑制作用。结果体外细胞毒试验结果显示,对HepG2和SMMC-7721细胞,培养48 h时Lac-NCTD-NPs的IC50最低,细胞毒作用最强,其次是Lac-NCTD,且均能显著地被Gal-FBS抑制;对SGC-7901细胞,Lac-NCTD-NPs和Lac-NCTD的细胞毒作用并不比NCTD强,且不受Gal-FBS的影响;培养12 h后SMMC-7721对Lac-NCTD的摄取量为3.89μg(7.02×10-3μmol,1×106个细胞);小鼠体内抑瘤实验结果显示Lac-NCTD-NPs中剂量的抑瘤率为63.9%,显著高于相同浓度的NCTD和Lac-NCTD。结论Lac-NCTD-NPs能有效地靶向于肝肿瘤组织,抑制肿瘤的生长,是一种强的具有体内外抗癌活性的新型肝靶向性制剂。
胡展红周奕张学农
关键词:纳米粒抗癌活性肝靶向
促进环孢素A大鼠肠道吸收的机制与剂型因素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考察促进环孢素A(cyclosporine A,CsA)肠道吸收的机制及其剂型因素。方法:与CsA胶囊(商品名:新山地明,Neoral)为对照,比较CsA脂质体(cyclosporine A-liposome,CsA-Lip)、环孢素-A-EudragitL100纳米粒(cyclosporine A-Eudragit L100-nanoparticles,CsA-L100-NP)和环孢素A-Eudragit S100纳米粒(cyclosporine A-Eudragit S100-nanoparticles,CsA-S100-NP)以及吸收促进剂,如去氧胆酸钠(SDCh)、十二烷基磺酸钠(SDS)、泊洛沙姆(poloxamer)和羟丙基-环糊精(HP-β-CD)等在大鼠肠道各段透膜的促吸收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CyA-Lip和Neoral在十二指肠、空肠的通透系数显著大于CsA-L100-NP和CsA-S100-NP(P<0.05);回肠中CsA-Lip的通透系数明显大于Neoral、CsA-L100-NP和CsA-S100-NP(P<0.05),而3种制剂之间的吸收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A-Lip具有更明显的促进吸收作用。
黄倩许洁贝永燕刘扬唐建中张学农
关键词:环孢素A剂型影响因素
去甲基斑蝥素纳米粒肠道吸收的体内外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考察去甲基斑蝥素壳聚糖纳米粒(NCTD-CS-NP)的体外释放以及其在体、离体肠吸收特征,并建立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离子诱导交联法制备NCTD-CS-NP,动态透析法考察其体外释药动力学;以去甲基斑蝥素(NCTD)水溶液为对照,采用大鼠离体外翻肠法与在体回流法研究纳米粒制剂在大鼠小肠区段内的吸收规律;并对体外释放、离体及在体肠吸收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NCTD与NCTD-CS-NP在大鼠小肠部位的吸收速率常数(K_a)依次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两种剂型在十二指肠的K_a分别为15.69、29.16 h^(-1),纳米粒制剂的吸收显著好于水溶液;同一剂型,不同质量浓度药物的大鼠小肠部位的吸收速率之间无显著影响(P>0.05),均符合一级吸收动力学过程;离体小肠外翻吸收的趋势与在体吸收一致,仅K_a稍有降低,二者呈现良好的相关性(r=0.999 4)。结论壳聚糖纳米粒有利于药物释放,可有效促进NCTD在肠黏膜的吸收;NCTD在肠道中上部吸收明显,药物质量浓度对吸收速率无显著影响;NCTD体外释药、在体、离体肠吸收三者之间相关性良好。
陈晓艳刘扬张玮贝永燕许静玉王文娟张学农
关键词:去甲基斑蝥素纳米粒吸收动力学
肝靶向去甲斑蝥素修饰物的合成及其纳米粒的制备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合成乳糖化-去甲斑蝥素作为主动肝靶向性修饰物,并将其制成纳米粒。方法利用乙二胺为连接臂合成乳糖化-去甲斑蝥素修饰物,并考察其相关理化性质;采用离子诱导法制备乳糖化-去甲斑蝥素壳聚糖纳米粒,以粒径分布、包封率、载药量为综合指标,正交设计优化载药纳米粒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放特性。结果乳糖化-去甲斑蝥素是一种具有良好水溶性的多羟基化合物,其合成产率为68.35%;经优化工艺制备的乳糖化-去甲斑蝥素的纳米粒的平均粒径(149.46±1.79)nm,包封率(80.29±0.56)%,载药量(9.58±0.09)%,其体外释药遵循Higuchi方程。结论乳糖化-去甲斑蝥素合成简单,产率高,其纳米粒体外释放具有良好的缓释特性。
胡展红章良周奕张学农
关键词:壳聚糖纳米粒
抗感冒胶囊剂制备工艺及辅料优选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对比胶囊剂制备过程中不同干燥工艺对有效成分及制剂质量的影响,并通过优化辅料增强制剂的抗湿性和稳定性。方法:煎煮浓缩制备提取物浸膏,分别采用真空干燥和喷雾干燥工艺处理,以绿原酸含量、崩解度、水分等为指标考察2种干燥工艺对成品质量的影响;同时,采用平衡吸湿法考察糊精、乳糖、甘露醇、木糖醇等辅料对制剂吸湿性影响。结果:喷雾干燥制备的浸膏能最大限度的保存有效成分绿原酸含量,以浸膏:糊精(2:1)喷雾干燥后制成的胶囊剂具有崩解度快,水分含量低,不易吸湿等优点。结论:经干燥工艺筛选及辅料优化后的抗感冒胶囊性质稳定,单次服用量小,且较抗感冒颗粒更能改善病人的顺应性和扩大病患适用群体,故能够投入大工业生产。
刘纯胡展红张学农吴向之杨健
关键词:绿原酸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