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4BA606A-08)

作品数:13 被引量:296H指数:8
相关作者:陈洪松王克林张继光苏以荣张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湖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3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5篇土地利用
  • 4篇水分
  • 4篇土壤
  • 4篇土壤水
  • 4篇喀斯特地区
  • 4篇环境移民
  • 3篇生态
  • 3篇土壤水分
  • 3篇峰丛
  • 3篇峰丛洼地
  • 2篇生态系统
  • 2篇土地利用变化
  • 2篇坡面
  • 2篇GIS
  • 2篇表层土
  • 2篇表层土壤
  • 2篇表层土壤水分
  • 2篇层土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机构

  • 13篇中国科学院亚...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湖南大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9篇陈洪松
  • 8篇王克林
  • 4篇苏以荣
  • 4篇张继光
  • 3篇张明阳
  • 3篇杨春华
  • 3篇张伟
  • 2篇孔祥丽
  • 2篇宋同清
  • 1篇肖孔操
  • 1篇黄巧云
  • 1篇肖润林
  • 1篇许联芳
  • 1篇曾光明
  • 1篇彭晚霞
  • 1篇傅伟
  • 1篇邵学栋
  • 1篇曾馥平
  • 1篇熊鹰
  • 1篇黄敏

传媒

  • 3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土壤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应用基础与工...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7
  • 8篇2006
  • 2篇200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南岩溶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对策被引量:18
2005年
在介绍西南岩溶地区生态环境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认为西南岩溶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以石漠化为特征的土地退化,其日益蔓延的主要原因是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而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源则是贫困。如何进行植被的恢复重建和实现水土资源的协调利用,是西南岩溶地区环境治理和消除贫困的关键。在部分水土资源短缺、旱涝灾害频繁、环境极度退化的岩溶地区,环境移民是实现生态重建的一条有效途径。
揭国民邵学栋陈洪松
关键词:生态环境植被恢复石漠化环境移民
森林火灾迹地自然恢复与人工林林分结构及效应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对桂西北地区森林火灾迹地自然抛荒恢复与人工林林分结构及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随经营年限的增加,5种人工造林经营模式年均土壤有机质增加2.50%~4.08%,全N增加11.80%~43.64%,全P增加2.33%~19.95%,全K增加17.73%~44.33%;生物量最高为人工油茶(平均87791kg/hm^2),其次为人工桉树(70799kg/hm^2);而生产力最高为人工木荷(36965kg/hm^2),其次为人工油茶(32746kg/hm^2);水土保持效应最佳为人工竹林和人工油茶,其次为人工木荷、人工马尾松和人工桉树。
曾馥平王克林宋同清
关键词:迹地自然恢复抛荒人工造林
基于RS与GIS的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与保护格局探讨——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县为例被引量:4
2006年
地处西南喀斯特地区的广西环江县是典型的环境移民大县,再加上自身人口增长等原因,土地利用发生巨大变化。其中,在不宜耕作的坡度和海拔高度下盲目开荒,极易导致植被覆被降低、水土流失、石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埋下环境隐患。本文利用1988、1999年两期遥感数据,辅以1∶250000DEM,结合野外调查,探讨了环江县如何因地制宜地利用土地资源,划出3种土地利用类型区:“集约利用区”、“适度利用区”、“保护区”。
杨春华王克林陈洪松许联芳张明阳
关键词:RSGIS环境移民土地利用
喀斯特峰丛洼地坡面土壤水分空间变异研究被引量:51
2006年
以线形取样方式测定了喀斯特峰丛洼地坡面表层(0~5、5~10、10~15cm)的土壤水分,采用经典统计结合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异结构。结果表明:在坡面特定土地利用结构下(上坡到下坡分布有自然坡地、退耕地和耕地),表层土壤水分沿上坡向下具有不断减小的变化趋势,坡面纵向和横向土壤水分均呈中等变异,横向上由于特殊的土壤分布和地形地貌特征使得变异程度较纵向强烈,土地利用和坡度因子是造成坡面土壤水分分布和变异的重要因素;半方差分析显示,坡面表层土壤水分具有明显的块金效应和较大的基台值,呈中等或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土壤水分总体上具有较好的变异结构和空间连续性,因此可以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在该地区开展土壤水分空间变异研究。
张继光陈洪松苏以荣张伟
关键词:坡面土壤水分峰丛洼地
基于RS与GIS的西南喀斯特环境移民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分析——以广西环江县为例被引量:7
2006年
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剧烈,导致生态环境相应变化.本文以桂西北环江县为例,利用1988、1999年两期遥感数据,辅以1∶250000DEM,并结合野外调查,分析其土地覆被变化.结果表明:11年间该县土地利用变化很明显,耕地增长41.78%,草地增长51.71%,未利用地减少57.34%,林地减少1.33%;土地利用变化的核心类型为林地转草地,未利用地转耕地、林地及草地四种.环江县各乡镇未利用地的区域相对变化率普遍低于该地类全县平均变化率,此转移类型多度值也最高,反映该县正处于生存型经济发展期;尝试用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指数去反映区域发展活力,并据此确定了环江县的“增长极”———思恩镇.
杨春华王克林陈洪松
关键词:环境移民
喀斯特地区典型峰丛洼地旱季表层土壤水分空间变异性初探被引量:68
2006年
土壤水分空间变异性研究在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和重建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网格(5m×5m)取样,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喀斯特洼地典型区域(150m×50m)表层土壤水分(0~5cm和5~10cm)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在采样区内呈比较简单的斑块状分布,相同性质斑块与土被连续分布区和石丛集中分布区范围相当;半变异函数在不同性质斑块内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变异特征,在整个采样区内表现出各向异性;旱季洼地表层土壤水分主要受石丛和地形两个不同尺度的环境因素影响;土壤水分具有一定的尺度效应,半变异函数的变程随着最小采样间隔增大而增大;当研究区域存在多重尺度的变异结构时,需要根据研究的目的和精度确定合理的采样尺度。
张伟陈洪松王克林张继光
关键词:喀斯特地区峰丛洼地土壤水分旱季地统计学
喀斯特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以广西环江县为例被引量:36
2008年
为研究喀斯特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参照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服务价值系数,根据土地利用变化对广西环江县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1988~1999年,研究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了3.58×10^8元,增幅为6.45%,大量未利用地转化为生态价值系数较高的耕地、草地是其增加的主要原因.单项服务功能中,食物生产价值增幅最大,原材料价值减少.敏感性分析表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价值系数缺乏弹性,研究结果可信.由于该区处于生存型经济发展阶段,开发中应采取积极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并提高土地集约利用度,实现区域生态系统持续向健康型发展.
熊鹰谢更新曾光明王克林杨春华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移民
喀斯特地区典型峰丛洼地表层土壤水分空间变异及合理取样数研究被引量:59
2006年
在桂西北喀斯特洼地90m×40m地块范围内。用经典统计和地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了表层土壤(0~5,5~10,10~20,20~30cm)水分的空间变异结构及其分布格局,并给出了不同置信水平和精度条件下的合理取样数。结果表明:表层土壤水分总体上具有良好的半方差结构,呈明显的斑块状分布格局。0~5cm层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其余各层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而且变异程度具有明显层次性;除20~30cm层土壤水分用球状模型拟合外,其余各层均符合指数模型,且拟合效果较好。等值线图结合半方差分析可以看出,地形、微地貌、降雨和植被等是研究区土壤水分空间变异的重要影响因素。在确定合理取样数的过程中,除考虑土壤水分的统计特征外还要考虑其空间结构性。
张继光陈洪松苏以荣张伟卢洲谭江明
关键词:土壤水分
基于GIS的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景观空间格局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为例被引量:18
2007年
本研究以1999/2000年的Landsat-TM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利用GIS技术,对广西河池市土地利用景观进行了遥感解译与制图,在此基础上运用景观类型指标(如斑块数、斑块面积、平均斑块面积等)和景观格局指标(如类型多样性指数、景观优势度、景观均匀度、景观破碎度、景观分维数等)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进行定量分析,并运用洛伦兹曲线分析了土地利用的聚集程度。研究结果表明,2000年河池市土地利用景观类型以林地为主,其次为草地、耕地、水域和城镇及建设用地,分别占土地利用总面积的72.62%、14.07%、11.93%、0.88%和0.51%。2000年该市土地利用景观的多样性指数为1.70,景观破碎度指数为1.18,分维数为1.43。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复杂,景观破碎度较高,连通性差,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尤其是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的影响,使得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极易遭到破坏而日益恶化。研究该地土地利用景观空间格局可以为可持续开发利用土地及土地管理与设计提供依据,并为研究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演化打下基础。
孔祥丽王克林陈洪松张明阳李仁东
关键词:土地利用喀斯特地区GIS
广西河池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典范对应分析被引量:45
2007年
论文以河池地区为例,采用CCA排序方法,研究了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相关关系。CCA排序结果清晰展现了河池地区11个县(市、区)的土地利用格局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约束下的时空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社会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和人口的急剧增加,10多年来,河池地区不同县(市、区)发生变化的主导土地利用类型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约束下,经济快速发展的宜州市和金城江区以城乡建设用地的迅猛增加为主要特征,说明城市化的发展是以较为雄厚的经济基础为后盾的;而水域面积近10年来的大量增加主要表现在大化、巴马和东兰3县,体现了政府决策对于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重要指导作用,岩滩水电站的建立与扩建,是该3县水域面积快速增加的最直接的原因。因此,通过CCA排序分析可见,经济总量和人口的快速增长是河池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最主要驱动因素。
孔祥丽王克林陈洪松张继光张明阳
关键词:土地利用CCA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