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8012-004)

作品数:15 被引量:96H指数:6
相关作者:杨益众孙红炜路兴波杨淑珂李凡更多>>
相关机构:扬州大学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玉米
  • 4篇种群
  • 4篇基因
  • 3篇转基因
  • 2篇亚洲玉米螟
  • 2篇夜蛾
  • 2篇幼虫
  • 2篇玉米螟
  • 2篇植酸
  • 2篇植酸酶
  • 2篇酸酶
  • 2篇探针
  • 2篇甜菜
  • 2篇甜菜夜蛾
  • 2篇种群增长
  • 2篇转基因棉
  • 2篇酶活性
  • 2篇棉铃
  • 2篇棉铃虫
  • 2篇秸秆

机构

  • 6篇扬州大学
  • 4篇山东省农业科...
  • 2篇山东农业大学
  • 2篇新疆农业科学...
  • 2篇山东师范大学
  • 2篇江苏扬农化工...
  • 1篇南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新...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6篇杨益众
  • 4篇李凡
  • 4篇杨淑珂
  • 4篇路兴波
  • 4篇孙红炜
  • 3篇苏宏华
  • 3篇施敏娟
  • 2篇黄东林
  • 2篇张林森
  • 2篇杨正友
  • 2篇李海强
  • 2篇王冬梅
  • 2篇蒋晴
  • 2篇丁瑞丰
  • 2篇李号宾
  • 2篇周琼
  • 2篇徐遥
  • 2篇赵蕾
  • 2篇张广远
  • 2篇刘建

传媒

  • 2篇植物保护学报
  • 2篇山东农业科学
  • 2篇作物学报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环境昆虫学报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应用昆虫学报
  • 1篇中国生物防治...

年份

  • 1篇2014
  • 7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取食转基因棉的甜菜夜蛾对草蛉生命参数与功能反应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以3种转基因棉和1种常规对照棉为材料,通过室内测定,研究了取食转基因棉的甜菜夜蛾对中华草蛉生命参数的影响以及草蛉对甜菜夜蛾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与常规棉相比,转基因棉上的甜菜夜蛾对中华草蛉幼虫历期和成虫寿命的影响不显著,而对茧历期、茧重及产卵量影响显著。草蛉对取食转基因棉的甜菜夜蛾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草蛉对用转基因棉处理的甜菜夜蛾的捕食量和捕食效率均高于对照。
施敏娟谢修庆蒋晴杨益众
关键词:转BT基因棉甜菜夜蛾中华草蛉
转基因玉米MIR162转化事件特异性检测方法及其标准化被引量:9
2013年
转基因玉米MIR162是美国先正达公司开发的新型抗鳞翅目昆虫的转基因玉米品种。本研究目的在于建立该品系转化事件特异性定性、定量检测方法并形成定性检测国家标准。定性PCR体系经实验室内部比对及实验室间循环验证结果表明,该体系特异性强,灵敏度较高(0.1%),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再现性。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检测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探针特异性强,检测低限(LOD)在0.01%以下;定量标准曲线R2均为0.999,扩增效率为98.622%和99.602%,SD范围为0.014~0.209,RSD的范围为0.049%~0.879%,稳定性好;对转基因含量为1.0%、0.5%、0.1%的样品定量结果相对偏差在8.0%以内,结果较为准确。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完全可用于含转基因玉米MIR162成分样品的检测。
张广远孙红炜李凡杨淑珂路兴波赵蕾
转基因抗虫棉对棉大卷叶螟及其天敌卷叶螟绒茧蜂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本文通过田间调查及室内生测,研究生产上大面积种植的3种转基因棉GK12、新棉33B和SGK321对棉大卷叶螟Sylepta derogata及其主要寄生性天敌——卷叶螟绒茧蜂Apanteles derogatae的影响。结果表明:GK12棉田棉大卷叶螟的发生量与亲本对照(泗棉3号)差异不显著,但卷叶螟绒茧蜂的发生量显著低于对照;而转基因棉新棉33B和SGK321棉田棉大卷叶螟和绒茧蜂的发生量均显著低于其亲本对照棉33和石远321。卷叶螟绒茧蜂对寄主棉大卷叶螟有明显的追随关系。绒茧蜂寄生取食不同转基因棉叶的棉大卷叶螟24 h后,其卵-幼虫历期、茧历期、茧畸形率、茧重、羽化率、蜂重以及成蜂寿命等生物学指标在不同棉花品种间有显著差异。
武二忠施敏娟苏宏华杨益众
关键词:转基因棉棉大卷叶螟种群动态生物学指标
棉花叶片蛋白质、可溶性糖和花青素含量及其与绿盲蝽抗性的关系被引量:20
2011年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棉花叶片中蛋白质、可溶性糖和花青素含量与绿盲蝽抗性的关系,为深入研究棉花对绿盲蝽的抗性机制及组建绿盲蝽综合治理技术体系提供依据。【方法】以田间筛选出的31个棉花品种(系)为材料,通过网室抗性鉴定和室内测定分析,系统研究了不同棉花品种(系)对绿盲蝽的抗性水平及棉花叶片蛋白质、可溶性糖和花青素含量与绿盲蝽抗性的关系。【结果】不同棉花品种(系)在苗期、蕾期和花铃期叶片中蛋白质、可溶性糖和花青素含量存在差异;苗期棉花叶片中蛋白质含量和蕾期可溶性糖含量均随着棉花对绿盲蝽抗性的增强而降低,蕾期棉花叶片中花青素含量随着棉花对绿盲蝽抗性的增强而增加。【结论】棉花叶片中蛋白质含量和蕾期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与绿盲蝽抗性呈负相关,而蕾期棉花叶片中花青素含量与绿盲蝽抗性呈正相关。
雒珺瑜崔金杰王春义辛惠江张帅吕丽敏
关键词:棉花蛋白质可溶性糖花青素绿盲蝽抗虫性
转基因抗棉铃虫抗草甘膦棉花对棉铃虫的抗虫性及对二种地老虎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为了明确转Bt Cry1A+CP4EPSPS基因抗棉铃虫抗草甘膦棉花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的抗性水平及对八字地老虎Amathes c-nigrum和黄地老虎Agrotis segetum的影响,作者用转基因棉花和非转基因棉花叶片对棉铃虫、八字地老虎和黄地老虎幼虫进行了室内饲养观察。结果表明,转基因抗棉铃虫抗草甘膦棉花对新疆南部第2代棉铃虫表现为中抗,幼虫校正死亡率为70.4%;棉花叶片在整个生育期均能表达Bt毒蛋白,整个生育期Bt毒蛋白含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转基因抗棉铃虫抗草甘膦棉花对八字地老虎幼虫有强烈的毒杀作用,可以引起幼虫大量死亡,对存活幼虫的生长发育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幼虫发育迟缓,不能顺利化蛹;但对黄地老虎幼虫没有明显的影响,幼虫可以正常生长。
李海强李号宾王冬梅丁瑞丰汪飞阿克旦·吾外士徐遥刘建
关键词:棉铃虫黄地老虎八字地老虎
转植酸酶基因玉米phyA2基因标准质粒分子构建及其检测应用被引量:1
2013年
质粒分子以其良好的适应性被较多地用作转基因标准材料的替代品。本文根据转植酸酶基因玉米phyA2基因设计引物与探针,并构建了一种包含phyA2基因片段(243 bp)和内标基因片段(178 bp)的质粒分子pPZ。选取不同转基因模板DNA作用于phyA2特异性引物,PCR结果显示只有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出现131 bp的目的条带;选取不同转基因作物检测体系作用于质粒分子pPZ,只有以pPZ DNA为模板时出现目的条带(131 bp和88 bp)。同时采用pPZ质粒分子和转基因玉米阳性基因组DNA为标准对4个转植酸酶基因玉米混合样品(3.0%、1.0%、0.5%和0.1%)进行定量检测,t检验表明,2种标准产生的斜率、线性相关系数和定值结果没有显著差异。这些结果表明,pPZ质粒分子可以作为转植酸酶基因玉米替代品用于定性和定量检测。
张广远孙红炜李凡杨淑珂路兴波赵蕾
关键词:TAQMAN探针
Pb^(2+)在甜菜夜蛾体内的积累及对种群的影响被引量:8
2014年
重金属的污染及其治理是目前倍受关注的生态学问题之一.甜菜夜蛾是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蔬菜、棉花等作物上的主要害虫,近几年突发趋势明显.本文以甜菜夜蛾为靶标对象,设计5个浓度(0.3、1.2、4.8、19.2、76.8 mg·kg-1)重金属Pb2+处理,探讨处理后甜菜夜蛾各虫态体内Pb2+的积累和排泄,并根据甜菜夜蛾各虫态的生长与存活情况,构建了该虫连续3个世代的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取食含有不同浓度Pb2+的人工饲料后,各虫态甜菜夜蛾体内Pb2+的浓度在同一世代不同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且呈显著的剂量-反应关系.各虫态体内Pb2+的浓度基本上随胁迫世代数的延长而增加.受Pb2+胁迫后,各虫态体内Pb2+的浓度顺序为5龄幼虫>成虫>蛹;该虫可通过粪便、预蛹蜕和蛹壳排泄体内部分重金属,且粪便和预蛹蜕中的Pb2+浓度远大于蛹蜕中的浓度;根据Pb2+不同浓度条件下甜菜夜蛾各虫态的存活率、雌性比和产卵量,构建的种群生命表表明,低浓度Pb2+胁迫可促进甜菜夜蛾的种群增长,而高浓度胁迫使种群增长衰退;且随着重金属的持续胁迫,其种群衰退更明显.研究结果为长期、客观评价重金属的危害性以及对重要农业害虫的种群影响提供了借鉴.
胡蒙蒙蔡文宸苏宏华杨益众
关键词:PB2+甜菜夜蛾种群增长
昆虫对Bt毒素的抗性与中肠蛋白酶、解毒酶及保护酶系活性的关系被引量:10
2013年
昆虫对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毒素产生抗性的机理很多,其中Bt毒素与中肠细胞膜上受体结合能力的变化、Bt毒蛋白在中肠中水解作用的变化是抗性产生的两个主要环节。本文综述了昆虫取食Bt毒素后其体内中肠蛋白酶、解毒酶及保护酶活性的变化及这些变化与抗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室内及田间对Bt毒素产生抗性的昆虫品系,可能与这三大酶系存在一定的关系。研究分析昆虫对Bt毒素的抗性机理,将有助于建立早期的抗性监测技术、实施抗性治理方案,实现Bt农药与转Bt基因作物的可持续利用。
蒋晴苏宏华杨益众
关键词:BT毒素解毒酶保护酶抗性
转植酸酶玉米生育期及秸秆还田期根际微生物数量和细菌菌群多样性被引量:6
2013年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转植酸酶玉米10TPY005、非转植酸酶亲本玉米为试材,于2011年在玉米的不同生育期以及秸秆还田期对玉米根际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同一时期同一种微生物数量在转植酸酶玉米、非转基因玉米及空白对照中基本相同;不同细菌菌群在不同时期内数量变化情况不同:氨化细菌的数量在生育期内明显高于秸秆还田期,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及好气性固氮菌的数量在生育期内明显低于秸秆还田期;整个生育期和秸秆还田期转植酸酶玉米3种群落特征参数(优势集中性、群落多样性、均匀度指数)均高于非转植酸酶玉米,同时生育期内3种生物群落特征参数也明显高于秸秆还田期。
张林森杨正友孙红炜李凡杨淑珂段丽君路兴波
关键词:根际微生物秸秆还田多样性
Cry1Ac毒蛋白质对亚洲玉米螟幼虫几种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为探索Cry1Ac毒蛋白质与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üenée)]体内解毒酶间的关系及Cry1Ac作用下保护酶间的平衡关系,室内配制不同Cry1Ac毒蛋白质含量(200 ng/g、500 ng/g、800 ng/g、1 100 ng/g)的人工饲料饲喂亚洲玉米螟幼虫,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3龄和5龄幼虫体内乙酰胆碱酯酶、α-乙酸萘酯酶、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结果表明:1 100 ng/g毒蛋白质处理的3龄幼虫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800 ng/g处理的该酶活性显著高于200 ng/g处理,1 100 ng/g毒蛋白质处理的5龄幼虫的该酶活性显著高于200 ng/g处理。1 100 ng/g处理3、5龄幼虫的α-乙酸萘酯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和其他处理,800 ng/g处理的3龄幼虫该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和200 ng/g处理,500 ng/g处理的该酶活性显著低于200 ng/g处理。1 100 ng/g、800 ng/g、500 ng/g处理的3龄幼虫羧酸酯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1 100 ng/g处理的5龄幼虫该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和200 ng/g处理。1 100 ng/g、800 ng/g、500 ng/g处理的3龄幼虫谷胱甘肽转移酶活性显著低于200 ng/g处理,1 100 ng/g处理的5龄幼虫该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500 ng/g、800 ng/g处理3龄幼虫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500 ng/g、800 ng/g、1 100 ng/g处理的3龄幼虫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800 ng/g、1 100 ng/g处理的该酶活性显著低于200 ng/g处理,1 100 ng/g处理的5龄幼虫该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和200 ng/g处理。可见,不同含量Cry1Ac毒蛋白质处理的亚洲玉米螟体内,除5龄幼虫超氧化物歧化酶外,其他酶的活性在处理间均有显著变化。
周琼黄东林祁静霞吴海燕杨丽芬施敏娟杨益众
关键词:亚洲玉米螟乙酰胆碱酯酶解毒酶保护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