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12HL27)
- 作品数:8 被引量:22H指数:3
- 相关作者:梁映霞李真真张志宇王立凤张岩更多>>
- 相关机构:潍坊医学院寿光市人民医院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Necroptosis与疾病的关系被引量:1
- 2017年
- Necroptosis作为一种新发现的细胞死亡形式,在近些年成为研究的热点,Necroptosis是一种可被机体内多种信号转导因子高度调控的程序性坏死路径,属于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的一种特殊类型,被称为细胞程序性坏死或坏死性凋亡。该过程依赖于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RIP3及其底物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MLKL,且抑制剂Necrostain-1以及MLKL、PGAM5、RIP1、RIP3构成的坏死复合物是细胞程序性坏死的重要调节因子,坏死复合物的构成和磷酸化过程是Necroptosis的关键性步骤,也是Necroptosis发生的特异性标志。Necroptosis已经被认为是在病理环境下发生的细胞死亡和炎症的重要原因,与诸多疾病的病理和器质损伤有关,例如神经病变,病毒感染,心、脑、肾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恶性肿瘤和许多其它的病理情况等。该文将从Necroptosis的基本特点、机制以及与疾病的关系等多个方面进行概述。
- 王楠楠王德伟梁映霞
- 关键词:细胞死亡细胞凋亡
- 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FcγRⅠ mRNA表达量的变化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研究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of the sciatic nerve,CCI)发生后不同时期FcγRⅠmRNA表达量的变化。方法雄性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三组:空白对照组(C组,n=8),假手术组(S组,n=32),CCI模型组(NP组,n=32)。C组不进行任何处理,S组只分离暴露坐骨神经后不结扎,NP组建立CCI模型。观察并记录术前和术后3、7、14和21d三组大鼠术侧后爪机械缩足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和右后爪热缩足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RT-PCR检测术后3、7、14、21d时S组和NP组RTPCR脊髓、背根神经节的FcγRⅠmRNA表达。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3、7、14和21dNP组MWT明显减少、TWL明显缩短(P<0.05)。与NP组比较,术后3、7、14和21dC组、S组MWT明显增加、TWL明显延长(P<0.05),术后3d的C组、术后3、7、14和21dS组脊髓和背根神经节的FcγRⅠmRNA表达明显减少(P<0.05或P<0.01)。结论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大鼠脊髓海马和背根神经节FcγRⅠmRNA表达上调,可能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有关。
- 王立凤张岩赵钧慧梁映霞郭雯雯孙丽娜
- 关键词:神经病理性疼痛背根神经节
- 中和抗体阻断FcγR Ⅰ降低脂多糖诱导的大鼠PC12细胞凋亡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IgG Fc受体Ⅰ(FcγRⅠ)在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将PC12细胞接种于培养板中,用(50、125、250、500、1000)μg/mL LPS处理24 h,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选取合适的LPS剂量。待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继续培养24 h;LPS组:培养液中加入500μg/mL LPS,孵育24 h;LPS联合FcγRⅠ中和抗体组:培养液中加入500μg/mL LPS和0.2μg/mL FcγRⅠ中和抗体,孵育24 h。处理结束后,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FcγRⅠmRNA和蛋白含量,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膜联素Ⅴ/碘化丙啶(annexinⅤ-FITC/PI)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细胞caspase-3、Bcl-2和BAX的蛋白水平。结果随着LPS剂量的增加,PC12细胞的活力逐渐下降;与对照组相比,LPS处理组FcγRⅠmRNA和蛋白水平增加,caspase-3、Bcl-2和BAX蛋白水平增加,细胞凋亡率增加;与LPS组相比,LPS联合FcγRⅠ中和抗体组FcγRⅠmRNA和蛋白水平降低,caspase-3、BAX蛋白水平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降低,Bcl-2蛋白水平增加。结论FcγRⅠ参与LPS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
- 陈艳杰梁映霞张岩
- 关键词:IGG脂多糖PC12细胞细胞凋亡
- FcγRI参与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研究脊髓中FcγRI介导的免疫反应在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of the sciatic nerve,CCI)模型中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1空白对照组(C组):不进行任何处理;2假手术组(S组):只分离暴露坐骨神经不结扎;3神经病理性疼痛组(NP组):建立CCI模型;4 NP+FcγRI中和抗体组(NF组):建立CCI模型并在坐骨神经周围置管给予FcγRI中和抗体;5 Ig G免疫复合物组(IIC组):坐骨神经周围置管给予Ig G免疫复合物;6 IC+FcγRI中和抗体组(IF组):坐骨神经周围置管后给予Ig G免疫复合物、FcγRI中和抗体。各组大鼠分别术前和术后1、3、7、14、21 d测定后爪机械缩足阈值(paw withdrawal mechanical threshold,PWMT)和热缩足潜伏期(paw withdrawal thermal latency,PWTL),利用蛋白印记(western blotting)与荧光PCR技术检测大鼠脊髓FcγRI蛋白和m RN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NP组和IIC组可引起大鼠术侧后爪机械刺激和热刺激痛觉过敏,FcγRI蛋白和m RNA表达量明显上调(P<0.05)。给予中和抗体后可明显减轻大鼠机械痛和热痛,FcγRI蛋白和m RNA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FcγRI介导的免疫反应参与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
- 李真真张月明梁映霞
- 关键词:神经病理性疼痛
- 吗啡对背根神经节FcγR Ⅰ受体介导神经病理痛的作用及机制
- 2019年
- 目的:探讨吗啡对背根神经节FcγRⅠ受体介导神经病理痛的作用及机制。方法:6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均分为模型组(肠线结扎法制作神经病理痛模型)和吗啡组(建神经病理痛模型后给予吗啡注射液干预1周),比较干预前及干预后第3、7及14天时两组大鼠机械性缩足阈值(MWT)、右后爪热痛潜伏期(TWL),比较干预前及干预后第14天时两组大鼠脊髓组织FcγRⅠmRNA及蛋白表达、背根神经节中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及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结果:干预前,两组大鼠MWT及TWL数值、脊髓FcγRⅠ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GAP-43及NGF灰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第3、7及14天时吗啡组MWT较模型组同时点显著升高、TWL较同时点模型组显著降低(P <0. 05),干预后第14天时吗啡组FcγRⅠmRNA及蛋白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 <0. 05)、吗啡组GAP-43、NGF灰度值显著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SD大鼠神经病理痛与背根神经节FcγRⅠ受体表达水平上调有关,吗啡可作为神经病理痛的有效镇痛药物,其机制可肯能为抑制背根神经节FcγRⅠ受体、下调背神经根神经节内GAP-43及NGF表达有关。
- 宋阜彪梁映霞类维富
- 关键词:背根神经节神经病理痛吗啡生长相关蛋白43
- 免疫细胞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4年
-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慢性顽固性的疼痛综合征,其发病机制复杂。早期认为只与神经细胞有关,近期免疫细胞及其分子引起关注。分布在脑和脊髓的小/星型胶质细胞,外周的施万细胞,肥大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免疫细胞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和发展。本文就免疫细胞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关系进行简单介绍,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 梁映霞张志宇李真真于剑锋郭雯雯
- 关键词:神经病理性疼痛免疫细胞
-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 2015年
-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具有多种免疫调节方面的功能,临床上常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近年来,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也应用于许多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因为部分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与免疫调节相关。神经病理性疼痛是慢性顽固性的疼痛综合征,发病机制复杂,免疫调节也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目前发现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可以明显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的疼痛,给药后无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而且在镇痛的同时可以促进伤口的愈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免疫球蛋白可以阻断自身抗体与Fc受体结合或中和自身抗体,减轻补体介导的组织损伤作用;还可以通过降低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减轻患者的疼痛。
- 王立凤张志宇李真真梁映霞
- 关键词:镇痛免疫球蛋白免疫调节神经病理性疼痛
-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治疗作用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治疗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104只,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S组,n=8),假手术+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组(SI组,n=32),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of the sciatic nerve,CCI)模型组(NP组,n=32),CCI模型+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组(NI组,n=32)。S组只分离暴露坐骨神经不结扎,NP组分离并结扎坐骨神经,SI组和NI组分别在手术后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分别于术前、术后3、7、14、21 d测定各组大鼠热/机械痛阈。RT-PCR检测术后3、7、14、21 d时脊髓腰膨大部位和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a,DRG)中Fc gamma RI(Fc RⅠ)mRNA的表达。结果:与S组相比,NP组术后3、7、14、21 d大鼠热/机械痛阈显著降低(P<0.05),SI组术后3、7、14、21 d大鼠热/机械痛阈显著升高(P<0.05);与NP组相比,NI组给药后3、7、14、21 d大鼠的热/机械痛阈值显著升高(P<0.05)。与S组比较,NP组和SI组大鼠脊髓和DRG中FcγRⅠ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5);与NP组相比,NI组大鼠脊髓和DRG中FcγRⅠmRNA明显上调(P<0.05)。结论: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可以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疼痛程度,脊髓中的FcγRⅠ在免疫球蛋白的镇痛作用中发挥作用。
- 王立凤张志宇李真真梁映霞
- 关键词:神经病理性疼痛脊髓背根神经节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