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Q1-05-04)

作品数:21 被引量:164H指数:8
相关作者:张一平宋清海谭正洪沙丽清周文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2篇阔叶
  • 12篇阔叶林
  • 12篇常绿
  • 12篇常绿阔叶
  • 12篇常绿阔叶林
  • 8篇亚热带
  • 8篇亚热带常绿阔...
  • 4篇雨林
  • 4篇土壤
  • 4篇热带季节雨林
  • 4篇中山湿性常绿...
  • 4篇季节雨林
  • 3篇地温
  • 3篇通量
  • 3篇土壤呼吸
  • 3篇气象
  • 3篇乔木
  • 2篇地温特征
  • 2篇生物量
  • 2篇树种

机构

  • 24篇中国科学院
  • 12篇中国科学院研...
  • 6篇中国科学院亚...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贵州大学
  • 2篇云南西双版纳
  • 2篇云南哀牢山无...

作者

  • 19篇张一平
  • 13篇宋清海
  • 10篇谭正洪
  • 9篇沙丽清
  • 7篇周文君
  • 4篇于贵瑞
  • 4篇武传胜
  • 4篇刘玉洪
  • 3篇姚玉刚
  • 3篇郑征
  • 3篇游广永
  • 3篇刘运通
  • 2篇杨振
  • 2篇巩合德
  • 2篇罗有勇
  • 2篇孙晓敏
  • 2篇杨国平
  • 2篇李麟辉
  • 2篇邓晓保
  • 2篇鲁志云

传媒

  • 8篇生态学杂志
  • 3篇东北林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数据...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应用基础与工...

年份

  • 3篇2021
  • 1篇2013
  • 5篇2012
  • 6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3-2010年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碳水和能量通量观测数据集被引量:2
2021年
碳水通量是生态系统与大气间碳水交换量,是量化生态系统功能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参数。热带季节雨林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在区域气候调节、碳汇吸收中具有重要作用。西双版纳生态站是中国生态系统观测网(CERN)和中国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FLUX)的基础观测站点,基于涡度相关技术,已开展了17年碳水通量观测工作。本文基于ChinaFLUX数据处理体系,报道了2003–2010年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碳水通量数据集的处理过程、数据结构及使用建议。本数据集经过坐标轴旋转、异常值剔除、数据插补等标准数据处理,形成了30分钟、日尺度、月尺度和年尺度4个时间尺度数据,涵盖生态系统净碳交换量、生态系统呼吸、生态系统碳交换总量、蒸散、显热等碳水通量及气温、辐射等相关气象要素。本数据集不仅可以服务于区域生态系统功能评估、模型参数优化,还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生态安全、政府决策等,并在高质量论文、专著和国家及省部级奖项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数据集是面向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服务地方应用的有力支撑。
起德花张一平宋清海费学海沙丽清刘运通周文君周立国邓晓保罗艳罗艳
关键词:碳循环水循环气候变化
2009-2013年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碳水通量观测数据集被引量:4
2021年
本研究以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涡度相关技术,开展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碳水通量长期定位观测。哀牢山生态站作为国家野外台站和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的基础观测站点,基于中国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FLUX)数据处理体系,整理了2009–2013年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通量和常规气象数据。本数据集可以为我们评价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贡献、预测全球区域性气候变化趋势、开展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碳水通量交换特征、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物质和能量循环、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气候变化区域碳收支管理政策等方面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起德花费学海宋清海张一平沙丽清刘运通周文君鲁志云范泽鑫
关键词:气象要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区土壤温度长期变化趋势及其对森林土壤呼吸的影响
利用哀牢山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站长期观测资料,分析了哀牢山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区,林内外平均气温和平均土壤温度的长期变化趋势;预测了未来林内土壤温度的增温及其对森林土壤呼吸变化程度。发现:林内、外气温和土壤温度均呈现显...
张一平游广永沙丽清刘玉洪巩合德罗尤勇
关键词:土壤温度增温效应土壤呼吸
文献传递
热带森林植被冠层CO2储存项的估算方法研究被引量:13
2011年
评价植被冠层CO2储存项有助于提高森林-大气层面净生态系统CO2交换量(FNEE)的估算精度。基于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2年完整的涡度相关系统和CO2廓线的同步观测资料,详细分析涡度相关法(Fs-EC)和廓线法(Fs-PM)CO2储存项估算结果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廓线法CO2储存项年平均日变化曲线相比涡度相关法能更真实地反映冠层内外CO2浓度时空变化特征。2)廓线法估算的CO2储存项年总量值为-0.04t/(hm2·a),涡度相关法为-0.17t/(hm2·a)。3)由于复杂地形条件下的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存在较大CO2浓度梯度,采用廓线法进行CO2储存项估算比涡度相关法更为合适。
姚玉刚张一平于贵瑞宋清海谭正洪赵俊斌
关键词:涡度相关法
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乔木碳储量及固碳增量被引量:16
2010年
为了解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乔木碳储量及其固碳增量,利用2005和2008年的植被调查数据,对哀牢山3种主要常绿阔叶林的乔木碳储量及其固碳增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原生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滇山杨次生林和旱冬瓜次生林的乔木碳储量分别为257.90、222.95和105.39tC·hm-2;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乔木碳储量主要存储在DBH≥91cm的乔木中(34.68%);而次生林的乔木碳储量主要分布在径级21cm≤DBH<41cm的乔木中(滇山杨林77.29%;旱冬瓜林69.28%)。由此可见,哀牢山地区原生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乔木层在碳蓄积方面占主导优势。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3个森林类型乔木层均具有固碳增量,即使是原生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其乔木层年平均固碳增量也达2.47tC·hm-2·a-1;次生林乔木层的年平均固碳增量约为原生林的2倍,显示了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乔木层具有较强的碳汇增量。初步估算,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区内每年乔木固碳增量为8.52×104tC·a-1。
张鹏超张一平杨国平郑征刘玉洪谭正洪
关键词: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物量碳储量
热带季节雨林生态系统净光合作用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被引量:9
2010年
以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生态系统为对象,利用涡度相关系统定量分析了2003—2006年该生态系统光合作用特征及其环境控制因子.结果表明:2003—2006年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生态系统净光合作用年际变化较小,其最大光合速率(Peco,opt)、昼间呼吸速率(Reco,d)和表观量子效率(α)平均值分别为-0.813mg·m-2·s-1、0.238mg·m-2·s-1和-0.0023mg·μmol-1.受气温(Ta)和饱和水汽压差(VPD)等环境因子的交互影响,不同季节生态系统光合作用特征有所差异.雨季的降水量大、气温较高,生态系统的光合能力最强;雾凉季的浓雾为植物提供了部分水分,其光合水平仍较高;干热季气温较高、降水少,Ta和VPD升高,Peco,opt和α下降.净生态系统CO2交换主要受>20℃的Ta和>1kPaVPD的影响.
宋清海张一平谭正洪张雷明杨振赵双菊孙晓敏
关键词:光合作用生态系统热带季节雨林
2013-2015年元江干热河谷生态站碳水通量观测数据集被引量:3
2021年
本研究以元江干热河谷稀树草原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涡动相关(EC)系统,开展稀树草原生态系统碳水通量长期定位观测。元江站作为我国第一个干热河谷生态系统研究站,基于中国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FLUX)数据处理体系,整理了2013年5月到2015年12月元江稀树草原生态系统通量和常规气象数据,包括生态系统净碳交换量、生态系统呼吸、生态系统碳交换总量、潜热通量、显热通量、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水汽压、风速、风向、大气压、太阳总辐射、净辐射、光合有效辐射、土壤温度、土壤水分、降水量等指标,分为半小时、日、月和年四种时间尺度的数据文件。可为我们开展稀树草原生态系统碳水交换特征、稀树草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物质和能量循环、特殊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稀树草原生态系统保护与管理、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等研究方面提供有力数据基础。
起德花杨大新宋清海刘运通张一平费学海沙丽清周文君陈爱国闻国静张树斌
关键词:气象要素干热河谷稀树草原
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光合有效辐射的时空分布被引量:13
2011年
光合有效辐射(PAR)是影响生态系统能量转化和物质生产的重要生态因子,对其时空格局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生态系统的生理生态因子变化和光合行为。本研究分析了2009年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PAR的时间与垂直分布特征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日尺度上,PAR在进入冠层内部的过程中,其强度不断减弱;各层次PAR月总量的年变化不尽相同,冠层上在2月和1月分别达到最大值和最小值。冠层上的PAR(PAR1)的日均变化呈单峰曲线,冠层底部(PAR2)、乔木亚层(PAR3、PAR4)和灌木层(PAR5)则为不规则的单峰曲线;各层全年PAR总量分别为8824.98、682.20、403.09、216.62、208.52mol.m-2。全年PAR2-PAR5占PAR1的比率分别为7.73%、4.57%、2.45%和0.92%;雨季各层次PAR的平均值分别为干季的89.77%、89.34%、97.32%%、116.36%和115.09%。
李麟辉张一平游广永姚玉刚谭正洪宋清海罗有勇
关键词:透射率冠层
西双版纳5种乔木对CO_2摩尔分数倍增的响应被引量:1
2011年
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了西双版纳地区5种乔木在CO2摩尔分数从360μmol.mol-1倍增加到720μmol.mol-1倍生理生态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5种植物光合作用都有明显提高趋势,但提高幅度不同,幅度范围25%~118%,耐荫树种(云南玉蕊、大叶白颜树)提高幅度高于喜光树种。表观量子效率均提高,幅度范围7.8%~45.7%。华南石栎、红木荷和大叶白颜树发生光抑制,发生光抑制时的叶温和饱和水汽压差(VDP)较其他热带地区叶温和饱和水汽压差(VDP)小。水分利用效率(WUE)均明显提高,其中红木荷提高幅度最大为367%,千果榄仁最小为77%。气孔导度均降低,其中红木荷降低幅度最大为70%,大叶白颜树降幅最小为25%。暗呼吸作用均下降。要全面认识森林生态系统对CO2摩尔分数升高的响应程度,应在更大空间和时间尺度上进行环境因子与植物生理研究。
宋清海张一平
关键词:生理生态
西双版纳热带森林树洞丰富度及其分配特点被引量:8
2012年
树洞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结构,对动物多样性的维持起着重要作用。为研究热带森林树洞的数量特征及其分配特点,选取西双版纳20hm2热带森林动态监测样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地面观测法调查了样地内所有胸径≥5cm活立木上的树洞。结果表明:(1)该样地森林的树洞密度为108.4个·hm-2,具有树洞的树1725株(占树木总数的6.22%),隶属于208个种;(2)树木个体的树洞数量随径级增加而增加,并在种间变化不均匀;(3)树木出现空心的概率随胸径级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并且在树种间存在显著差异;(4)与其他纬度地区森林的树洞密度比较,本研究结果支持了Boyle等(2008)提出的低纬度森林具有较高树洞密度的推测。
刘俊雁郑征
关键词:树种胸径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