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106202110002)

作品数:1 被引量:19H指数:1
相关作者:黄高宝张仁陟蔡立群罗珠珠李玲玲更多>>
相关机构:甘肃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土壤
  • 1篇土壤健康
  • 1篇土壤质量
  • 1篇豌豆
  • 1篇轮作
  • 1篇黄土高原
  • 1篇耕作
  • 1篇耕作方式

机构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作者

  • 1篇谢军红
  • 1篇李玲玲
  • 1篇罗珠珠
  • 1篇蔡立群
  • 1篇张仁陟
  • 1篇黄高宝

传媒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年份

  • 1篇2012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黄土高原旱地土壤质量评价指标研究被引量:19
2012年
基于设置在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的长期定位试验,运用综合评价模型,定量评价了小麦→豌豆双序列轮作系统6种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加权综合法和加乘法则对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能够较好地反映土壤质量的实际情况,敏感地反映耕作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运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对6种不同耕作方式[传统耕作(T)、免耕作(NT)、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免耕秸秆覆盖(NTS)、传统耕作地膜覆盖(TP)、免耕地膜覆盖(NTP)]下29项土壤属性指标进行筛选,建立了包括团粒结构、全氮、速效氮、有机质、蔗糖酶活性、作物产量、种植纯收益和产投比8项因子的简化评价指标体系。原始评价指标体系下2种轮作序列土壤质量指数排序均为NTS>TS>NTP>NT>TP>T;简化评价指标体系下豌豆→小麦轮作序列土壤质量指数排序为NTS>TS>NTP>NT>T>TP,而小麦→豌豆轮作序列土壤质量指数排序为NTS>TS>NT>NTP>T>TP。进一步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表明,应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建立的简化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可适用于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土壤质量评价。
罗珠珠黄高宝蔡立群张仁陟李玲玲谢军红
关键词:黄土高原耕作方式土壤质量土壤健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