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00423)
- 作品数:67 被引量:171H指数:8
- 相关作者:李文桂陈雅棠朱佑明王鸿杨梅更多>>
- 相关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遵义医学院成都航天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 多房棘球绦虫EmⅡ/3抗原研究进展
- 2007年
- 本文综述了多房棘球绦虫EmⅡ/3基因及表达蛋白EmⅡ/3的抗原性和免疫性,为多房棘球蚴病的疫苗研究和免疫诊断研究提供参考。
- 杨梅李文桂
- 关键词:多房棘球绦虫疫苗
- 细菌转基因植物疫苗研究进展被引量:14
- 2006年
- 李文桂陈雅棠
- 关键词:疫苗研究转基因植物活菌苗DNA疫苗分子疫苗破伤风
- 双歧杆菌生物学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24
- 2006年
- 李文桂陈雅棠
- 关键词:双歧杆菌生物学
- 细粒棘球绦虫重组Bb-Eg95-EgA31疫苗免疫小鼠后脾细胞因子的动态观察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 动态观察细粒棘球绦虫(Eg)重组双歧杆菌(Bb)-Eg95-EgA31疫苗免疫小鼠后脾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 将5×108克隆形成单位(CFU)和5×105 CFU疫苗分别采用口服灌胃和鼻腔黏膜接种免疫Balb/c小鼠,在免疫后0、2、4、6、8、10、12、14、16、18、20周各剖杀4只小鼠,取脾,分离脾细胞,用Eg粗抗原(EgAg)、刀豆蛋白A(ConA)或脂多糖(LPS)刺激培养,同时设有双歧杆菌液体培养基(MRS)对照.收集脾细胞培养上清液,ELISA法检测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10水平.结果 口服灌胃组的IFN-γ、IL-12、TNF-α和IL-10水平分别在免疫后2~8、2~8、4、6~10周升高,分别在免疫后4、2、4、6周达最高水平,其EgAg刺激组IFN-γ、IL-12、TNF-α和IL-10水平分别为(700.0±115.5)、(45.0±5.8)、(350.0±57.7)、(112.5±14.4)ng/L,与0周[(35.0±5.8)、(12.5±2.9)、(190.0±11.6)、(25.0±5.8)ng/L]及MRS对照组[(37.5±5.0)、(13.8±2.5)、(195.0±5.8)、(27.5±2.9)n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鼻腔接种组的IFN-γ、IL-12、TNF-α和IL-10水平分别在免疫后2~8、2~8、2~6、6~16周升高,分别在免疫后2、2、4、8周达最高水平,其EgAg刺激组IFN-γ、IL-12、TNF-α和IL-10水平分别为(700.0±115.5)、(55.0±5.8)、(275.0±28.9)、(140.0±11.6)ng/L,与0周[(35.0±5.8)、(12.5±2.9)、(190.0±11.6)、(25.0±5.8)ng/L]及MRS对照组[(37.5±5.0)、(13.8±2.5)、(195.0±5.8)、(27.5±2.9)n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EgAg、ConA、LPS刺激组的细胞因子水平高于相应的脾细胞悬液组(P<0.05或<0.01),ConA或LPS刺激组的细胞因子水平高于相应的EgAg刺激组(P<0.05或<0.01).结论 细粒棘球绦虫重组Bb-Eg95-EgA31疫苗在免疫早期(2~6周)可诱导小鼠脾细胞产生Th1和Th2混合型�
- 周必英陈雅棠李文桂杨梅
- 关键词:细粒棘球绦虫疫苗细胞因子类
- 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Ⅱ/3疫苗诱导小鼠脾细胞亚群变化的研究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 探讨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Ⅱ/3疫苗免疫和多房棘球绦虫(Em)原头节攻击后小鼠脾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Balb/c小鼠随机分为疫苗皮下注射组、鼻腔接种组、空载体对照组、卡介苗(BCG)对照组和磷酸缓冲液(PBS)对照组。疫苗免疫8周时用Em原头节进行攻击,感染后18周杀鼠取脾,分离脾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脾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结果 疫苗皮下注射组和鼻腔接种组的脾CD4^+T细胞亚群比值分别为0.345±0.018、0.314±0.014,与PBS对照组(0.216±0.027)比较明显增高(q值分别为3.93、3.76,P〈0.01);CD8^+T细胞亚群比值分别为0.091±0.005、0.083±0.007,与PBS对照组(0.085±0.018)比较无明显变化(q值分别为0.92、0.89,P〉0.05);CD4^+/CD8^+亚群比值分别为3.81±0.30、3.80±0.44,与PBS对照组(2.75±1.08)比较明显增高(q值分别为3.25、3.06,P〈0.01)。皮下注射组的CD4^+和CD8^+T细胞亚群数目显著高于鼻腔内接种组(q值分别为3.52、2.63,P〈0.01或〈0.05)。结论 CD4^+T细胞亚群在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Ⅱ/3疫苗诱导的小鼠抗Em原头节攻击感染的保护性免疫机制中起关键作用。
- 李文桂王鸿朱佑明
- 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Ⅱ/3疫苗促进小鼠脾细胞因子的分泌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动态观察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Ⅱ/3疫苗免疫小鼠后脾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采用鼻腔内接种疫苗免疫BALB/C鼠,在免疫后0、2、4、6、8和10周各剖杀4只小鼠取脾,分离脾细胞,用EmAg或ConA刺激培养,收集脾细胞培养上清液,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IL-2、IFN-γ、TNF-α和IL-4水平,同时设有PBS对照。结果疫苗接种组中IL-2、IFN-γ、TNF-α和IL-4分别在免疫后2~6、2~6、2—10和8~10周升高,分别在免疫后4、4、8和10周达最高水平。结论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Ⅱ/3疫苗在免疫早期(2~8周)即可诱导小鼠产生一个TH1型保护性免疫反应。
- 李文桂王鸿朱佑明
- 关键词:多房棘球绦虫
- 加强囊型棘球蚴病Eg95疫苗的研究
- 2015年
- 囊型棘球蚴病(cysticechinococcosis,CE)又称囊型包虫病,是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grantltlosus,125,Eg)的续绦期幼虫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棘球蚴病呈全球性分布,主要流行于牧区和半牧区。我国棘球蚴病主要流行或散发在西北、华北、东北以及西南广大农牧区,约23个省、市和自治区,以新疆、甘肃、宁夏、青海、西藏、
- 李文桂
- 关键词:囊型棘球蚴病
- 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b-EmⅡ/3-Em14-3-3疫苗的构建及鉴定被引量:20
- 2007年
- 目的构建和鉴定多房棘球绦虫(Em)重组双歧杆菌(Bb)-EmⅡ/3-Em14-3-3疫苗。方法通过PCR扩增EmⅡ/3和Em14-3-3抗原编码基因,然后采用基因拼接法(geneSOEing)剪接EmⅡ/3和Em14-3-3,得到EmⅡ/3-Em14-3-3融合基因;将该融合基因定向克隆到大肠埃希菌-双歧杆菌穿梭表达载体pGEX-1λT,构建重组质粒pGEX-EmⅡ/3-Em14-3-3;用电穿孔法将该质粒导入Bb,构建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b-EmⅡ/3-Em14-3-3疫苗。结果PCR成功扩增出2554bp的EmⅡ/3-Em14-3-3融合基因;双酶切证实EmⅡ/3-Em14-3-3融合基因成功插入pGEX-1λT中;PCR证实rBb-EmⅡ/3-Em14-3-3疫苗构建成功。结论成功构建了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b-EmⅡ/3-Em14-3-3疫苗,为该疫苗的开发和利用打下了坚实的实验基础。
- 杨梅李文桂朱佑明
- 关键词:多房棘球绦虫
- 粪肠球菌介导的细粒棘球绦虫重组Efs-Eg95-EgA31疫苗的构建、鉴定及表达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构建粪肠球菌(Efs)为载体的细粒棘球绦虫重组Efs-Eg95-EgA31疫苗,并研究其表达效率。方法采用电穿孔技术将重组质粒pGEX-Eg95-EgA31转化粪肠球菌ATCC47077株,构建rEfs-Eg95-EgA31疫苗,抽提质粒进行PCR扩增鉴定;经IPTG诱导后进行10%SDS-PAGE和Western blot等分析和鉴定表达产物。结果以从rEfs抽提的质粒为模板进行PCR可扩增出约1016 bp的Eg95-EgA31融合基因片段,SDS-PAGE显示表达产物为62.5 ku的重组蛋白,表达蛋白约占菌体总蛋白的11%;Western blot表明重组蛋白能被细粒棘球蚴感染的鼠血清识别。结论成功构建了细粒棘球绦虫rEfs-Eg95-EgA31疫苗,表达的融合蛋白具有特异的抗原性。
- 李文桂欧兴坤何爱琳
- 关键词:粪肠球菌细粒棘球绦虫EG95EGA31
- 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疫苗免疫小鼠后脾细胞因子的动态观察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动态观察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疫苗免疫小鼠后脾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将疫苗采用鼻腔内接种免疫BALB/C鼠,在免疫后0、2、4、6、8、10、12、14、16和18周各剖杀4只小鼠取脾,分离脾细胞,用EmAg或ConA刺激培养,收集脾细胞培养上清液,用试剂盒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液的IL-2、IFN-γ、TNF-α和IL-4水平,同时设有PBS对照。结果:疫苗接种组的IL-2、IFN-γ、TNF-α和IL-4分别在免疫后4~8周、2~8周、2~8周和6~10周升高,分别在免疫后6、6、4~6和8周达最高水平。结论: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疫苗在免疫早期(2~8周)即可诱导小鼠产生一个TH1型保护性免疫反应。
- 李文桂王鸿朱佑明
- 关键词: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疫苗细胞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