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01932)

作品数:2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张东唐保军王建钢尹飞尹飞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中国石油大学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蛋白
  • 1篇荧光
  • 1篇荧光蛋白
  • 1篇幼体
  • 1篇幼体生长
  • 1篇水鱼
  • 1篇无节幼体
  • 1篇细胞
  • 1篇细胞器
  • 1篇纤毛
  • 1篇纤毛虫
  • 1篇卤虫
  • 1篇卤虫无节幼体
  • 1篇绿色荧光
  • 1篇绿色荧光蛋白
  • 1篇毛虫
  • 1篇海马
  • 1篇海水鱼
  • 1篇饵料
  • 1篇饵料密度

机构

  • 1篇宁波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1篇尹飞
  • 1篇高权新
  • 1篇王建钢
  • 1篇唐保军
  • 1篇王进波
  • 1篇张东
  • 1篇尹飞

传媒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动物营养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3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荧光蛋白的研究进展与应用被引量:4
2013年
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于1962年被发现,由于它可以发出稳定的荧光,不具有物种专一性,且易于在细胞内表达,已作为标记物广泛地应用于生命科学领域。本文对荧光蛋白的发现、作用机理及其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最后,本文阐述了GFP在动物营养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高权新王进波尹飞马向明施兆鸿
关键词:绿色荧光蛋白
海水鱼寄生纤毛虫-刺激隐核虫超微结构观察
刺激隐核虫是一种海水鱼体表寄生纤毛虫。对其细胞形态结构的研究已有较多报道,但对刺虫生活史各期细胞结构的一些细节,尤其是包囊期的研究十分有限。本研究利用光镜以及电子显微镜技术,对刺虫生活史发育过程中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变化规...
尹飞
关键词:刺激隐核虫超微结构细胞器包囊
文献传递
投喂不同密度卤虫无节幼体对灰海马幼体生长和存活的影响被引量:6
2012年
为比较投喂不同密度卤虫对灰海马幼体生长和存活的影响,共设3个卤虫无节幼体密度组[5(A)、10(B)和20(C)个/mL],用初始密度为2尾/L的灰海马幼体进行为期50 d的养殖研究.结果显示,总体而言,3个饵料密度对灰海马幼体的存活、生长有显著影响(P<0.05).在前10 d,3组海马间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差异均不显著(P>0.05);d20~50,B、C两组海马的成活率均显著高于A组(P<0.05),而B、C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d 20时,B、C两组的生长速度显著快于A组(P<0.05);d 30往后,A、C两组的生长速度开始加快,随后3组海马生长速度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直至A组的体质量和体高超过B组和C组(P<0.05),而B、C两组间的差异显著性消失(P>0.05).随着投放卤虫密度的增加,各时间点水体的pH和溶氧含量呈显著下降的趋势(P<0.05);C组氨态氮含量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除第24 h外,3组间亚硝态氮的含量差异不显著.综合结果表明,卤虫的最适投喂密度应随着灰海马的生长进行适时调整.从初孵至d 10,饵料密度以10个/mL最佳;从d 10起,将饵料密度上调至20个/mL;d 30后当海马密度降至0.5~1尾/L时,卤虫密度可降至10个/mL左右.
尹飞唐保军张东王建钢
关键词:卤虫幼体饵料密度存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