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2393)

作品数:7 被引量:23H指数:3
相关作者:李彬顼晓琳高飞张志豹王怡琛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视网膜
  • 6篇视网膜母细胞
  • 6篇视网膜母细胞...
  • 6篇网膜
  • 6篇网膜母细胞瘤
  • 6篇细胞
  • 6篇细胞瘤
  • 6篇母细胞
  • 6篇母细胞瘤
  • 3篇肿瘤
  • 3篇病理
  • 2篇葡萄膜
  • 2篇高危
  • 2篇高危因素
  • 2篇病理学
  • 1篇眼内
  • 1篇眼内肿瘤
  • 1篇眼肿
  • 1篇眼肿瘤
  • 1篇预后

机构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首都儿科研究...
  • 1篇北京市眼科研...
  • 1篇首都儿科研究...

作者

  • 7篇李彬
  • 5篇顼晓琳
  • 3篇高飞
  • 2篇王怡琛
  • 2篇张志豹
  • 2篇白海霞
  • 2篇张浩
  • 1篇伊秀倩
  • 1篇畅颖
  • 1篇申令
  • 1篇赵博文

传媒

  • 2篇眼科
  • 2篇中华眼科杂志
  • 2篇中华实验眼科...
  • 1篇国际眼科纵览

年份

  • 3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全反式维甲酸联合长春新碱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
2015年
背景 肿瘤细胞对传统化学治疗药物产生耐药性是视网膜母细胞瘤(RB)化学疗法失败的主要原因,如何提高化学治疗药物的敏感性是RB治疗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已有研究表明全反式维甲酸(ATRA)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但其是否能够提高肿瘤细胞对传统化学治疗药物的敏感性尚不清楚.目的 观察ATRA联合长春新碱对SO-RB50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 方法 对SO-RB50细胞进行常规培养,培养液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ATRA或不同质量浓度的长春新碱,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分别测定ATRA及长春新碱作用48 h后对SO-RB50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将常规培养的SO-RB50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ATRA组、长春新碱组和联合用药组,分别将不同药物根据IC50量添加至培养液进行细胞培养,采用CCK-8法于培养后每24小时检测细胞增生情况,连续测定6d,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用药72h后不同细胞周期的比例,annexin V/碘化丙啶(PI)法检测各组药物处理48 h后SO-RB50细胞的凋亡情况. 结果 ATRA作用于SO-RB50细胞的IC50值为12.84 μmol/L,长春新碱为0.11 μg/ml.正常对照组SO-RB50细胞生长曲线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上升,但ATRA和长春新碱处理后细胞增生曲线平缓,以联合用药组细胞增生量最低,曲线最平缓.药物作用48 h,正常对照组、ATRA组、长春新碱组和联合用药组细胞的吸光度(A450)分别为1.078±0.022、0.611 ±0.038、0.596±0.031和0.483±0.030,药物作用72 h分别为1.380±0.021、0.799±0.016、0.668±0.041和0.532±0.033,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1 115.207,P=0.000;F时间=257.781,P=0.000),ATRA组、长春新碱组和联合用药组A450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SO-RB50细胞经药物处理后72 h,各组细胞周期发生变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TRA组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S期细胞百�
白海霞李彬张浩顼晓琳申令畅颖
关键词:全反式维甲酸长春新碱视网膜母细胞瘤增生
从眼科病理学角度深入认识眼内肿瘤被引量:6
2015年
眼科病理学是组织病理学的重要分支,对于深入认识和揭示眼部疾病发挥着重要作用。眼科临床上常见的、严重影响人生存质量的原发性眼内恶性肿瘤是视网膜母细胞瘤(RB)和葡萄膜黑色素瘤(UM),其中RB是婴幼儿常见的原发性眼内恶性肿瘤,而UM是成年人常见的原发性眼内恶性肿瘤。研究表明,RB患者中,大约2/3是由散发的体细胞Rbl基因突变引起的,另外约1/3的RB是由生殖细胞Rbl基因突变引起的,而RB的生物学研究提示,后者发生年龄早,通常为双眼发病,有遗传性。RB高危病理因素主要包括筛板后视神经受侵和/或大范围脉络膜受累,治疗过程中也是术后辅助化学疗法的重要指征。UM缺乏有效的全身治疗措施,最终约有一半患者死于肿瘤的远处转移,多数为肝脏转移。UM预后不良与肿瘤大小、睫状体受累、上皮样细胞型、眼外扩散等有关,单体型染色体3和2类基因表达谱是目前最准确和客观的UM预后指标。
李彬顼晓琳
关键词:眼肿瘤预后
评估视网膜母细胞瘤临床组织病理学高危因素的重要性及需关注的问题被引量:14
2014年
组织病理学高危因素是视网膜母细胞瘤(RB)眼球摘除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的核心内容.RB组织病理学高危因素预示患者术后具有较高的肿瘤扩散和转移风险,需要在术后进行全身辅助性化学治疗.因此,RB组织病理学高危因素可为临床医师确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同时也是相关临床研究确定标准的重要基础.本文重点讨论评估RB组织病理学高危因素的方法、临床特征能否预测RB组织病理学高危因素、RB组织病理学高危因素评估对经眼动脉化学治疗的提示作用等问题,提出了评估RB组织病理学高危因素的重要性,以期引起临床关注.
李彬顼晓琳
关键词:视网膜母细胞瘤肿瘤浸润
视网膜母细胞瘤自发退行的临床组织病理学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分析视网膜母细胞瘤(RB)自发退行的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北京同仁眼科中心病理室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存档的579例因RB(术前未化疗)行眼球摘除的眼球标本中,表现为RB自发退行的52例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资料进行总结分析,主要分析了肿瘤细胞存活状况、肿瘤侵犯范围、葡萄膜和晶状体等眼内组织结构变化等情况.结果 52例RB患儿平均年龄为(14.0±8.7)个月,男性33例(63.5%),女性19例(36.5%).自发退行率为9.0%(52/579),其中完全自发退行率为1.4%(8/579).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是白瞳征伴眼红29例(55.8%),多数最终表现为眼球萎缩或眼球痨.典型的组织病理学特征:(1)眼球内肿瘤细胞全部或绝大多数发生凝固性坏死,仅见残存的肿瘤细胞残骸.(2)多数眼球体积明显萎缩变小或为眼球痨改变.(3)葡萄膜高度萎缩,色素细胞崩解,组织结构紊乱,尤其以虹膜、睫状体最为显著.(4)白内障,晶状体膨胀、移位、纤维结缔组织膜包裹.(5)23.1% (12/52)的病例虽然眼球内的肿瘤组织已表现为典型的自发退行改变,然而,球后视神经内或脉络膜内仍可见有存活的肿瘤细胞,具有高危组织病理学因素,具有肿瘤向远处扩散、转移的风险.结论 应重视婴幼儿出现白瞳征伴眼红、眼球萎缩等不典型的临床表现,警惕RB自发退行的可能性;同时,对少数具有高危组织病理学因素的自发退行病例,术后应给予化学治疗等全身辅助治疗并密切随访观察.
顼晓琳李彬王怡琛高飞张志豹
关键词:视网膜母细胞瘤
葡萄膜黑色素瘤中淋巴管生成与组织病理学高危因素关系的研究
2015年
目的研究葡萄膜黑色素瘤(UM)组织中肿瘤相关淋巴管生成与肿瘤组织病理学高危因素的关系。设计实验研究。研究对象北京同仁医院眼科病理室2009-2014年55例(55眼)UM眼球石蜡组织标本。方法采用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记物LYVE-1和D2-40,通过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UM组织中淋巴管生成情况,结合患者临床组织病理学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肿瘤的微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microvessel density,LMD),结合CD-34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结果分析两者的相关性。主要指标UM组织的淋巴管阳性率、LMD、MVD。结果 55例UM组织标本中36例(65.5%)观察到淋巴管。肿瘤累及睫状体者淋巴管阳性率(95.0%)明显高于未累及者(48.6%),发生球外蔓延者淋巴管阳性率(93.3%)明显高于未发生者(55.0%),肿瘤最大基底直径>16 mm者淋巴管阳性率(82.4%)明显高于≤16 mm者(38.1%),上皮样细胞类型者淋巴管阳性率(88.0%)明显高于非上皮样细胞类型者(46.7%)(P均<0.05)。患者年龄(P=0.187)、性别(P=0.452)、眼别(P=0.663)、是否有虹膜新生血管(P=0.395)、是否继发视网膜脱离(P=0.641)、视盘是否受累(P=0.121)、是否浸润巩膜(P=0.284)及术前是否放疗(P=0.483)与UM组织中的淋巴管阳性率均无统计学相关。LMD与MVD成正相关(r=0.917,P<0.001)。结论 2/3的葡萄膜黑色素瘤中存在肿瘤相关淋巴管,其在UM的侵袭转移中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淋巴管生成是判断UM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伊秀倩李彬高飞
关键词:葡萄膜黑色素瘤淋巴管生成组织病理学
视网膜母细胞瘤中MGMT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及其产物表达
2012年
目的检测视网膜母细胞瘤(RB)中,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及mRNA、蛋白产物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RB临床、组织病理学特征的可能关系。设计实验研究。研究对象石蜡包埋RB组织20例,RB细胞系4株(Y79、SO-Rb50、SO-Rb50/VCR、WERI-RB1)。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MSP)检测20例石蜡包埋RB组织及4株RB细胞系MGMT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并进一步以实时荧光定量PCR及蛋白印迹确认MGMT mRNA、蛋白的表达。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如性别、发病年龄等),并对RB组织标本H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切片进行组织病理学诊断,判断组织病理学特征(如肿瘤侵犯范围、虹膜新生血管等)。主要指标MGMT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MGMT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患者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 20例石蜡包埋RB组织标本中,12例(60%)MGMT启动子区为部分/完全甲基化,余8例(40%)未甲基化,甲基化与未甲基化组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指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Y79、SO-Rb50、SO-Rb50/VCR 3株RB细胞系MGMT启动子区为部分甲基化;WERI-RB1细胞系MGMT启动子区为未甲基化。4株RB细胞系均有不同程度MGMT mRNA及蛋白的表达,WERI-RB1 MGMT mRNA表达水平(1.000±0.040)高于其他3株细胞系(Y79,0.617±0.026;SO-Rb50,0.356±0.020;SO-Rb50/VCR,0.389±0.0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RI-RB1 MGMT蛋白表达水平(1.506±0.493)略高于其他3株细胞系(Y79,1.388±0.304;SO-Rb50,1.495±0.212;SO-Rb50/VCR,1.406±0.5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RB组织及细胞系中,存在较高的MGMT启动子区甲基化率,MGMT甲基化状态可影响其产物表达水平。
王怡琛李彬赵博文高飞张志豹张浩
关键词:甲基化视网膜母细胞瘤
玻璃体腔注药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研究进展
2014年
视网膜母细胞瘤(RB)常伴有玻璃体腔种植.由于玻璃体内缺乏血液供应,化疗药物难以在玻璃体内达到有效浓度.尽管全身化疗及眼动脉介入化疗明显提高了RB的眼球保留率,但对于玻璃体腔内子瘤的控制仍不理想.近年来,玻璃体腔注药(IViT)治疗RB引起了很大的关注.玻璃体腔注射马法兰等抗肿瘤药物对于RB伴玻璃体腔种植具有良好的疗效,且副作用较小.掌握安全剂量以及优化操作技术流程,可以进一步降低并发症的风险.对于伴有顽固性或复发性玻璃体腔种植的RB患者,IViT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有效的保留眼球的途径,有望成为临床上治疗RB的一种重要手段.目前IViT的批准有待于二期临床试验的结果.本文就IViT治疗伴玻璃体腔种植RB的疗效、副作用以及如何提高治疗安全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白海霞顼晓琳李彬
关键词:视网膜母细胞瘤玻璃体腔注药马法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