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1010RJZA185)

作品数:6 被引量:19H指数:3
相关作者:李广李艳梅李玥王琦刘强更多>>
相关机构:甘肃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小麦
  • 3篇干旱
  • 2篇图像
  • 2篇图像分割
  • 2篇小麦产量
  • 2篇边缘检测
  • 2篇APSIM
  • 1篇叶片
  • 1篇叶片图像
  • 1篇应对气候变化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声音
  • 1篇数学形态
  • 1篇数学形态学
  • 1篇图像分割技术
  • 1篇碰撞
  • 1篇小麦生产
  • 1篇小麦叶
  • 1篇小麦叶片

机构

  • 6篇甘肃农业大学

作者

  • 6篇李广
  • 3篇李艳梅
  • 2篇李玥
  • 1篇罗珠珠
  • 1篇杨梅
  • 1篇燕振刚
  • 1篇黄高宝
  • 1篇赵有益
  • 1篇刘强
  • 1篇王琦
  • 1篇杨婷

传媒

  • 2篇自动化与仪器...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草业学报
  • 1篇计算机仿真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基于SUSAN的叶片图像处理检测小麦干旱胁迫状态研究
2012年
结合干旱胁迫状态下小麦叶片干枯的性状特征,采用边缘检测算法提取出小麦叶片的边缘,并根据所检测出来的噪声点数量,判定叶片干枯的程度,从而为估算干旱胁迫的程度提供定量分析的依据。结果表明,提取出的小麦叶片图像边缘点精确,使用小麦叶片中存在噪声点自动估算干旱胁迫是可行的,可为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干旱程度自动检测打下基础。
李艳梅李广李玥
关键词:图像分割干旱胁迫边缘检测小麦叶片SUSAN
旱地小麦产量对光温的响应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为探索光温协同作用对作物产量影响的机制和规律,文中运用APSIM模型模拟小麦产量对光照和温度变化的响应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当温度不变时,小麦产量随光照升高呈开口向上的二次抛物线型变化,光照降低阈值点为3.23MJ/m2(日平均光照为17.89MJ/m2)。当光照小于17.89MJ/m2,光照对产量为负效应,每增加0.5MJ/m2,最大减产幅度高达7.1%,平均减产4.2%。当光照大于17.89MJ/m2,光照对产量为正效应,每增加0.5MJ/m2,最大增产幅度为2.9%,平均增产1.0%;当光照不变时,小麦产量与温度呈二次抛物线下降型变化,且温度对产量的贡献呈叠加递减效应。温度每升高0.5℃,最大减产幅度高达13.37%,平均减产7.31%。光照和温度二者之间存在正的互作效应,光照升高的增产效应不能补偿高温所导致的减产。
杨婷李广
关键词:APSIM小麦产量光温
图像分割技术在小麦干旱监测系统中的应用
2012年
本文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以小麦群体绿色面积和绿色叶面积指标信息的获取为例,结合干旱胁迫状态下小麦叶片干枯的性状特征,利用形态学的边缘检测算法和自适应选取阀值的二值化算法对采集到的小麦叶片图像和小麦田间图像进行图像分割和特征提取,计算绿色叶面积的大小,并将绿色麦田区域和黄色土壤地面区域进行分离,提取出特征区域面积大小,计算小麦农田绿色植被覆盖率,从而为自动估算干旱胁迫对小麦群体的危害程度提供定量分析的依据,实验表明,利用图像分割技术对小麦群体特征图像识别是可行的。
李艳梅李广
关键词:小麦干旱监测数学形态学边缘检测
基于小麦碰撞声音的霉变区域识别仿真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研究小麦霉变区域的识别优化问题,由于小麦霉变粒、受损颗粒与完好粒的物理构造不同,碰撞声信号与正常小麦信号一定存在差异。差异特征各项属性很容易受到外部噪声的干扰发生改变,造成传统的模式识别方法很难准确识别。提出了一种加入干扰分类去除因子的小麦碰撞差异特征霉变识别方法。在小麦碰撞过程中,确定分类决策因子,并且将小麦碰撞声音的残差平方和SSE引入核函数,设计一个小麦碰撞约束超平面,确保碰撞中的系数特征点中的正类输入以及负类输入,分别处于该约束超平面的两端,实现对霉变小麦碰撞特征的干扰消除。实验表明,改进算法实现了小麦霉变区域的特征识别的优化。
杨梅李广
不同耕作措施旱地小麦生产应对气候变化的效应分析被引量:9
2012年
为探索气候变化对小麦产量影响的机制和规律,在田间试验的基础上通过调试APSIM模型参数,并对模型进行检验,然后用APSIM模型模拟温度和CO2浓度两因素七水平小麦产量,分析了3种耕作措施下小麦产量对温度和CO2浓度的响应及敏感性强度。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措施条件下,小麦产量随CO2浓度升高呈二次抛物线上升型变化,但会出现报酬递减,且免耕覆盖的增产效应大于传统耕作和免耕2种耕作措施;小麦产量随温度升高呈二次抛物线型变化,其中传统耕作和免耕呈二次抛物线递减型变化,并呈叠加递减效应,而免耕覆盖呈二次抛物线拐点型变化,拐点值为0.94℃时,小麦产量可达到2 818.3kg/hm2。温度和CO2浓度互作对小麦产量的敏感性分不敏感、正敏感和负敏感区域,且免耕覆盖的敏感性变化较小。在3种耕作措施中,免耕覆盖CO2浓度升高小麦的增产效应可以补偿高温所导致的减产,并且温度和CO2浓度具有更好的协同促进作用。免耕覆盖小麦生产具有较好应对温度和CO2浓度变化的能力,可以缓减气候变化带来的负效应。
李广李玥黄高宝罗珠珠王琦刘强燕振刚赵有益
关键词:APSIM耕作措施小麦产量
基于模糊聚类和神经网络的干旱等级预测模型被引量:5
2014年
干旱是造成小麦减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利用模糊聚类方法对1970年至2009年甘肃省定西县小麦、玉米、洋芋和油料四种作物的产量进行数据聚类分析,得出相应年份的受旱等级。再选择制约干旱发生的四个因素,利用三层人工神经网络建立基于作物产量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模型选用1970年至2005年月平均最低温度、平均最高温度、平均辐射度和平均降雨量四个参数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层数据,受旱等级作为输出层数据,选用模糊聚类得出的1970年至1978年和1990年至1999年的数据训练神经网络,选用2000-2005年的数据验证干旱等级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及可行性。结果表明:这与甘肃定西地区的农业生产实践是基本一致的。
李艳梅李广
关键词:BP模糊聚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