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8XZW010)

作品数:19 被引量:20H指数:2
相关作者:张金梅郭明浩李建军更多>>
相关机构:湖北民族大学武汉大学台州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文学
  • 3篇历史地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艺术

主题

  • 10篇笔法
  • 10篇春秋
  • 8篇《春秋》笔法
  • 4篇中国文论
  • 4篇文论
  • 4篇会通
  • 4篇国文
  • 3篇中国文论话语
  • 3篇文论话语
  • 3篇达旨
  • 2篇小说
  • 2篇话语
  • 2篇《诗》
  • 2篇《诗》无达诂
  • 2篇春秋笔法
  • 1篇大义
  • 1篇性情
  • 1篇叙事
  • 1篇隐义
  • 1篇章学诚

机构

  • 19篇湖北民族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台州学院

作者

  • 17篇张金梅
  • 1篇郭明浩
  • 1篇李建军

传媒

  • 4篇湖北民族学院...
  • 2篇兰州学刊
  • 1篇江汉论坛
  • 1篇内蒙古社会科...
  • 1篇孔子研究
  • 1篇社科纵横
  • 1篇辽宁行政学院...
  • 1篇阴山学刊
  • 1篇重庆大学学报...
  • 1篇盐城师范学院...
  • 1篇集美大学学报...
  • 1篇燕山大学学报...
  • 1篇经济与社会发...
  • 1篇长江学术
  • 1篇三峡论坛

年份

  • 5篇2012
  • 7篇2011
  • 6篇2010
  • 2篇2009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春秋》笔法对古典戏曲小说“惩劝”论的影响
2011年
中国古典戏曲小说的产生和发展虽有其自身的规律,却深受《春秋》笔法"惩恶劝善"功能的影响。首先,中国古典戏曲小说高扬其社会功能以褒贬劝惩为参照;其次,中国古代戏曲小说常常以简单的道德规范,即忠、义、仁、孝来区分人物,善恶邪正,泾渭分明;再次,古典戏曲的"上场诗"、"下场诗",古典小说结尾的理性评述和开头的序论警示,突出加强了古典戏曲小说的社会教化效果;最后,"忠义"、"孝友"伦理规范的宣扬,大大削弱了戏曲小说作品的批判力量,也表现出《春秋》笔法对戏曲小说创作的消极影响。
张金梅
关键词:《春秋》笔法古典戏曲古典小说
索隐批评的发展历程及其基本内涵被引量:2
2012年
"索隐"渊源于《周易》,不仅是卜筮的功能,而且是中国传统文化对文本的一种重要的解读方式,与《春秋》笔法、"微言大义"有深厚的渊源。索隐批评自唐代发微,中经元明兴盛,迄至清代蔚为大观,形成了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富有民族特色的一道风景线。虽然其猜笨谜式的索隐手法和牵强附会的本事求解因违反了纯然的艺术表现或艺术创作规律而多为时人所诟病,但是其特殊的思维方式和解读模式在中国,无论是传统古人还是当今现代人却一直都"情有独钟"。
张金梅
关键词:《春秋》笔法微言大义
“简言达旨”:“《春秋》笔法”与中国文论话语的会通被引量:2
2011年
作为"《春秋》笔法"的基本内涵,"微"在古文家、今文家和史学家那里,具有"微而显"、"志而晦";"微言"、"微旨";"约文"、"省文"等多重意蕴。刘勰将其引进中国文论,从本体论、文体论、创作论三方面将其发展成为"简言达旨",并在"道—圣—文"的话语模式中逐渐成为中国文人公认并效法的权威学术话语,丰富深化了中国文论话语以少总多,以有限的形式表现无限丰富的内容的含蓄精神。
张金梅
关键词:《春秋》笔法中国文论话语
“简言达旨”:“《春秋》笔法”与中国文论话语的会通
作为'《春秋》笔法'的基本内涵,'微'在古文家、今文家和史学家那里,具有'微而显'、'志而晦';'微言'、'微旨';'约文'、'省文'等多重意蕴。刘勰将其引进中国文论,从本体论、文体论、创作论三方面将其发展成为'简言达旨...
张金梅
关键词:《春秋》笔法中国文论话语
《春秋》义法内涵新探
2009年
《春秋》义法是孔子整理鲁史而成《春秋》时,继承发展先前史家笔法而形成的编撰方法、思想原则和笔削法度的总称。《春秋》义法有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之分。表层结构指"属辞比事而不乱"的编辑原则,既包括材料取舍上的"先内后外、录大略小"和"常事不书、有变乃志",也包括材料编排上的"统一时间概念"和"严密时间关联",前者可以称为载笔之基,后者可以称为载笔之端,两者合起来构成《春秋》义法的前提和基础。《春秋》义法的深层结构指"辞微指博寓劝惩"的思想原则和修辞原则,这些原则以《春秋》五例为基本内涵。修辞原则指涵摄《春秋》各种具体书例的根本法例,即载笔之法,既包括"直书以惩劝"和"制例以臧否"的直笔之法,也包括"婉略以隐讳"和"变笔以褒贬"的曲笔之法。思想原则指超越《春秋》各种细目微旨的宏纲大旨,即通过惩恶劝善的道德评判,凸显载笔之义。思想原则与修辞原则紧密相关,前者是目的功用,后者是手段方法。思想原则与修辞原则合起来构成《春秋》义法的核心和精髓,成为狭义《春秋》义法的主体内涵。
李建军
从“正名”到“名教”:中国史学批评价值标准的确立与演进
2012年
《春秋》之"义"首在"正名",其宗旨主要是确立是非真伪善恶的标准,后世以此为基础,将其发展为"名教",指以正名分、定尊卑为主要内容的礼法原则。在史学批评上,"名教"先由袁宏提倡,中经刘知几,后至章学诚而得以完善。袁宏主张历史撰述应贯彻"名教"原则;刘知几在肯定"名教"存在合理性的基础上,指出"名教"是史书载录、评判人物应该恪守的标准,史书的编纂、解读应无伤于"名教",应"激扬名教";章学诚则将"名教"作为评判史书和编撰地方志的标准。
张金梅
关键词:正名名教史学批评
先秦传世文献“情”考辨被引量:5
2010年
对于先秦传世文献中的"情",李天虹和欧阳祯人都曾作过细致论述,既有其合理内核,也有其明显不足。从先秦"性""情"说的大背景中考察,"情"在先秦传世文献中应具有两种含义:一种与"性"相对,具有形上意味,指人或物的自然本性;一种有形下意味,又可分为两类:(1)主观的,指内心之实;(2)客观的,指事物之实。
张金梅
关键词:性情情性
“属辞比事”:作为中国文章学创作方法论被引量:2
2010年
"属辞比事"是《春秋》之教,也是《春秋》笔法。"属辞"指属合、联属文辞,"比事"指比类、比次事实。《春秋》讲究遣词造句,且善于综合比次史事,而其最终目的乃是体现史义,即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取舍、详略和缀辞来惩恶劝善。《春秋》之"属辞比事"经《左传》、《史记》发扬光大后,泛指撰文记事的一种标准方法,既适合于修纂史书,也应用于文学创作,是中国文章学的一种创作方法。
张金梅
关键词:春秋笔法
“《春秋》五例”、《春秋》笔法作为诗评话语——论《春秋》笔法与中国诗学话语的会通
2010年
《春秋》五例——"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汙,惩恶而劝善",既为史笔,又是诗笔。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自司马迁首次以《春秋》笔法评论屈原《离骚》始,"微而显"、"婉而成章"、"为尊者讳"、"《春秋》笔法"等都成了诗歌批评的显话语,充分体现出中国古人诗史相融兼通的艺术追求和审美取向。
张金梅
关键词:《春秋》笔法
刘勰“《春秋》笔法”论及其文论建构
2011年
受"依经立义"意义生成方式的影响,刘勰将"《春秋》笔法"——《左传》、杜预的"《春秋》五例"和董仲舒为代表的今文家的"微言大义"由经学领域引入文学领域,具体表征为"简言达旨"和"隐义藏用",使"《春秋》笔法"作为文化话语在经学、史学、文学三方面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融通,并以此为基础建构出中国文论话语中处理繁简和隐显关系准则的语言家园,对中国文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张金梅
关键词:《春秋》笔法中国文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