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KZZD-EW-02)

作品数:9 被引量:45H指数:5
相关作者:周传明关成国万斌陈哲袁训来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7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化石
  • 4篇埃迪卡拉系
  • 3篇地层
  • 3篇岩石
  • 3篇石地
  • 3篇寒武纪
  • 2篇陡山沱组
  • 2篇岩石地层
  • 2篇疑源类
  • 2篇生物群
  • 2篇虾类
  • 2篇馒头组
  • 2篇寒武系
  • 2篇附肢
  • 2篇埃迪卡拉纪
  • 1篇地层对比
  • 1篇地层学
  • 1篇地层学意义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机构

  • 10篇中国科学院南...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成都地质矿产...
  • 1篇西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弗吉尼亚理工...

作者

  • 5篇周传明
  • 4篇关成国
  • 4篇袁训来
  • 3篇黄迪颖
  • 3篇陈哲
  • 3篇万斌
  • 2篇王媛媛
  • 1篇肖书海
  • 1篇蔡耀平
  • 1篇孟凡巍
  • 1篇林日白
  • 1篇王伟
  • 1篇饶馨
  • 1篇唐卿
  • 1篇胡世学
  • 1篇宋伟明
  • 1篇庞科
  • 1篇王雨楠
  • 1篇欧阳晴
  • 1篇傅强

传媒

  • 3篇科学通报
  • 3篇古生物学报
  • 2篇地层学杂志
  • 1篇岩石学报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华南埃迪卡拉系底部钾质斑脱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4
2013年
我国华南扬子地台不同地区(湖北宜昌、安徽休宁)埃迪卡拉系底部的盖帽碳酸盐岩中均保存有浅色粘土岩层。岩石薄片和扫描电镜观察,以及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这些粘土岩层以伊利石和伊/蒙混层矿物为主,同时含有港湾状熔蚀石英、高温透长石及岩浆锆石等斑晶矿物。X荧光光谱仪和ICP-MS等离子质谱仪等地球化学元素分析表明,这些粘土岩层具有相似的元素组成和配分模式,以高K2O、低TiO2,富含Nb、Ta、Zr、Hf、Th、Y等亲石元素为特征,Al2O3/TiO2、Zr/Hf和Ti/Th值均指示了酸性火山灰的性质,同时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花岗岩较为相似。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这些浅色粘土岩层是火山喷发事件形成的钾质斑脱岩。通过两处剖面的对比,可以将安徽休宁地区的钾质斑脱岩年龄限制在大约635Ma左右。岩浆判别图指示了这些钾质斑脱岩的原始岩浆为高钾亚碱性流纹英安岩;依据微量元素特征和构造环境判别图,初步认为原始岩浆形成于大陆弧环境。这些钾质斑脱岩在区域上的分布,表明我国扬子地台埃迪卡拉纪早期发生了广泛的火山活动,"雪球地球"事件的结束可能是导致这期以钾质斑脱岩为代表的火山喷发事件的诱因。
万斌关成国周传明孟凡巍庞科唐卿饶馨
关键词:埃迪卡拉系钾质斑脱岩
蓝田生物群中的埃迪卡拉型化石Orbisiana
蓝田生物群和埃迪卡拉生物群代表目前已知最古老的复杂宏体生物,其中的蓝田生物群被认为是一个认识多细胞生物起源和早期演化的新窗口。本研究报道了蓝田生物群中的一种埃迪卡拉型化石Obrisiana linearis(新种),这类...
万斌袁训来肖书海陈哲
华南埃迪卡拉纪化石保存方式及其时空分布被引量:5
2013年
埃迪卡拉纪化石保存方式具有多样性,包括:磷酸盐化、有机碳质压膜、黄铁矿化、硅化、以及粘土矿物交代。文中综述了以上各种化石保存方式在地层中的时代分布规律、埋藏特征和形成机理,并分析了这些类型的化石库在我国埃迪卡拉纪地层中的地理分布规律和埋藏学意义。分析结果表明:华南埃迪卡拉纪化石库的保存方式主要以有机碳质压膜为主;磷酸盐化和硅化保存方式分布较广;黄铁矿化和粘土矿物交代方式在中国埃迪卡拉纪地层保存较少。有机碳质压膜、黄铁矿化多见于粉砂岩、泥岩中;磷酸盐化、硅化多出现于磷块岩、燧石层或碳酸盐岩的磷质、硅质结核中,化石多为微体化石。另外,多种化石保存方式常常同时出现在同一化石库中,形成复合式的保存模式。
王伟蔡耀平关成国万斌陈哲周传明袁训来
关键词:化石埋藏学埃迪卡拉纪
辽宁大连寒武系馒头组始海百合化石被引量:3
2012年
寒武纪棘皮动物特别是始海百合类近些年在我国陆续有报道,这些发现集中于贵州、云南等地,如凯里动物群、杷樃动物群、关山动物群等.本文报道了发现于辽宁省大连市寒武系馒头组的大量保存精美的始海百合化石,为棘皮动物早期演化提供新线索,也为在华北地台边缘区域寻找寒武纪特异埋藏动物群提供参考.
黄迪颖
关键词:寒武系馒头组棘皮动物
宜昌峡东地区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疑源类化石新材料及其生物地层学意义被引量:7
2015年
在湖北宜昌秭归青林口剖面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二段燧石结核中发现大量微体化石,其中包括大型带刺疑源类8属9种(含1个未定种):Appendisphaera?hemisphaerica,A.magnifica,Dicrospinasphaera zhangii,Eotylotopalla dactylos,Mengeosphaera chadianensis,Taedigerasphaera lappacea,Tanariumsp.,Tianzhushania spinosa,以及Variomargosphaeridium lithoschum。同时在宜昌秭归金瓜墩剖面陡山沱组二段发现一些新的具刺疑源类化石材料,结合过去的报道,总结该剖面陡山沱组二段的疑源类化石组成:共7属9种(含3个未定种和1个相似种),及1个不定种,包括Appendisphaera magnifica,Appendisphaera sp.,Dicrospinasphaera zhangii,Knollisphaeridiumsp.,Mengeosphaera chadianensis,Mengeosphaera sp.indet.,Tianzhushania spinosa,Variomargosphaeridium lithoschum,Weissiella cf.brevis,以及Weissiella sp.。在宜昌三斗坪九龙湾剖面陡山沱组二段发现具刺疑源类Variomargosphaeridium lithoschum。这些化石材料丰富了对峡东地区陡山沱组二段具刺疑源类化石组成的认识,表明峡东地区陡山沱组具刺疑源类下组合与上组合在化石组成上的差别或许小于过去的认识。
欧阳晴周传明关成国王伟
关键词:疑源类陡山沱组埃迪卡拉系峡东地区
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硅化刺饰疑源类形态分类系统的新认识
刺饰疑源类在全球多个地点的埃迪卡拉系下部地层广泛分布,它们在埃迪卡拉早中期地层划分对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埃迪卡拉纪刺饰疑源类仅依靠形态分类,统一且能反映化石真实演化特征的形态分类系统是地层划分对比工作的基础。随着标本...
欧阳晴周传明
关键词:陡山沱组地层对比
文献传递
早期海绵的四辐射对称性被引量:1
2014年
目前学术界对最古老后生动物门类的分支序列及系统演化仍没有共识,但大多数学者都深信海绵动物是最早分支的后生动物.现生海绵部分属种有似辐射对称、少部分有顺轴旋系对称,因此,海绵被认为是在真后生动物发育特征,如有明确的轴性对称出现之前演化的动物.其他早期后生动物门类有两侧对称、四辐射对称(刺胞动物门)、二辐射对称(栉水母门)或是没有对称轴性(扁盘动物门).本研究报道了来自华南寒武系荷塘组具有四辐射对称结构的海绵化石,并且从已报道的柱状海绵化石中鉴别出前人所忽略的四辐射对称结构.本研究指出四辐射对称是海绵的原始特征,并且推测最早的海绵始祖应该是由基因控制、外形规整、细胞结构交织而成的个体.
BOTTING Joseph P.袁训来林日白
关键词:骨针
奇虾类前附肢化石在河北唐山地区寒武系馒头组的发现被引量:4
2012年
奇虾类是寒武纪海洋中的大型捕食动物,广泛发现于世界各地的寒武纪地层,但是多为前附肢或口器的标本。我国扬子地台云南、贵州一带的寒武纪特异埋藏动物群中都发现了奇虾化石,如澄江动物群、牛蹄塘动物群、关山动物群、凯里动物群等。但在华北地台,寒武纪特异埋藏动物化石目前为止只有零星报道,包括一些大型双瓣壳节肢动物、古蠕虫类等。本文描述一枚发现于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左家坞一带馒头组(毛庄期)紫红色页岩中的奇虾类前附肢化石,可能代表了一个新类型。这枚化石的发现丰富了奇虾类的古地理分布,也为在华北地台边缘地区寻找特异埋藏动物化石提供了线索。
黄迪颖王媛媛高健王雨楠
关键词:馒头组寒武纪
皖南地区埃迪卡拉系皮园村组微体和宏体化石--兼论埃迪卡拉纪-寒武纪界线被引量:8
2012年
国际上寒武纪的开始以遗迹化石Treptichnus pedum的首次出现为标志,我国南方通常以小壳化石的出现或者疑源类Asteridium-Comasphaeridium-Heliosphaeridium化石组合的出现作为前寒武纪-寒武纪界线。由于化石保存的不完整性,仅仅依靠寒武纪化石的首现来确定埃迪卡拉纪-寒武纪界线可能导致其层位偏高,因此需要利用界线之下的埃迪卡拉纪化石对界线进行进一步限定。皖南地区的埃迪卡拉纪-寒武纪界线一直被厘定在皮园村组硅质岩和荷塘组底部磷块岩或黑色页岩交界处,这一划分主要是根据岩石地层的证据和邻区的生物地层资料,但是皮园村组本身缺乏直接的生物地层学资料。为了进一步确定皖南地区的埃迪卡拉纪-寒武纪界线和皮园村组的沉积年龄,系统研究了皖南休宁蓝田剖面皮园村组中的微体化石组合,在皮园村组中发现了埃迪卡拉纪化石Horodyskiacf.minor、Palaeopascichnus cf.jiumenensis、Palaeopascichnus sp.,以及未定名的纺锤状化石和球形化石。Palaeopascichnus在全球范围的埃迪卡拉纪地层中都有发现,且其仅仅局限在埃迪卡拉纪的晚期。在华北地台西缘的正目观组板岩和华南留茶坡组硅质岩曾报道有Horodyskia minor,H.moniliformis?(有可能为H.minor的同物异名),Palaeopascichnus minimus,P.meniscatus,和P.jiumenensis。在皖南Palaeopascichnus cf.jiumenensis和Palaeopascichnus sp.出现在皮园村组硅质岩的中上部,Horodyskiacf.minor一直延伸到皮园村组的顶部,说明由生物地层所划分的埃迪卡拉纪-寒武纪界线与皮园村组-荷塘组岩石地层的界线基本上是一致的。
董琳宋伟明肖书海袁训来陈哲周传明
皖南新元古代冰期地层再认识被引量:5
2012年
前人认为皖南地区新元古代冰期地层存在两套冰碛岩。通过对皖南蓝田新元古界剖面和皖南地区的另外3条新元古界剖面的重新观察,发现该剖面只存在一套冰碛层和一套盖帽白云岩,均未发现间冰期地层。植被覆盖和地层错断是造成前人认为本地区新元古代冰期地层存在两套冰碛层和两套盖帽白云岩的主要原因。这一套冰碛层与中国南方扬子区南华系南沱组相当。
关成国万斌陈哲傅强
关键词:岩石地层冰碛层新元古代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