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675081)

作品数:10 被引量:247H指数:8
相关作者:曹军骥沈振兴刘随心韩月梅周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水溶性离子
  • 4篇气溶胶
  • 4篇PM2.5
  • 3篇碳气溶胶
  • 3篇颗粒物
  • 3篇PM
  • 3篇PM10
  • 2篇多环芳烃
  • 2篇有机碳
  • 2篇污染
  • 2篇污染特征
  • 2篇可吸入颗粒
  • 2篇可吸入颗粒物
  • 2篇季节变化特征
  • 2篇TSP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源解析
  • 1篇室内空气质量
  • 1篇室内外
  • 1篇水溶性无机离...

机构

  • 11篇中国科学院
  • 9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西安工程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敦煌研究院

作者

  • 10篇曹军骥
  • 8篇沈振兴
  • 5篇韩月梅
  • 4篇刘随心
  • 3篇周娟
  • 3篇李建军
  • 2篇朱崇抒
  • 2篇霍宗权
  • 2篇李旭祥
  • 1篇安芷生
  • 1篇容波
  • 1篇涂夏明
  • 1篇杨雅媚
  • 1篇王启元
  • 1篇郭旭
  • 1篇张二科
  • 1篇张仁健
  • 1篇连昉
  • 1篇王云海
  • 1篇陶俊

传媒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环境化学
  • 2篇过程工程学报
  • 2篇中国粉体技术
  • 1篇环境科学
  • 1篇Partic...

年份

  • 2篇2010
  • 8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室内外PM2.5和TSP污染特征的对比研究
为了解室内外PM和TSP的污染状况,自2008年3月24日至4月3日在学生教研室、教师办公室、实验室和室外同时采集PM和TSP样品,对其质量浓度及无机水溶性离子组分(Na,NH,K,Mg,Ca,Cl,NO和SO)进行了分...
韩月梅沈振兴曹军骥李旭祥周娟霍宗权
关键词:PM2.5TSP室内外水溶性离子
文献传递
西安市大气PM_(10)中水溶性有机碳的季节变化及来源分析被引量:19
2010年
为了探讨西安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μm的悬浮颗粒物)中水溶性有机碳(WSOC)的浓度水平与季节变化,从2006年12月至2007年11月,分季节(每个季节选取1个月)采集了西安市大气PM10样品,并采用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法测定了PM10中的水溶性有机碳,采用热-光碳分析仪测定了样品中的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结果显示,WSOC在春、夏、秋、冬季节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7.2、14.9、28.3、32.5μg/m3,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WSOC占OC的质量比在夏季最高(83.7%)、冬季最低(53.3%).WSOC与OC和EC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WSOC与EC的相关性微弱,相关系数为0.22;WSOC与OC的相关性很强,相关系数高达0.86.进一步分析显示出WSOC与二次有机碳的相关性达到了0.87,表明西安市大气颗粒物中的WSOC主要是在大气中气-固二次转化形成的.
霍宗权沈振兴田晶曹军骥张琨王昕
关键词:PM10水溶性有机碳
Minera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dust from source regions in northern China被引量:4
2009年
Mineral compositions of aerosol particles were investigated at four sites (Aksu, Dunhuang, Zhenbeitai, and Tongliao) in desert regions of northern China from March to May in 2001 and 2002 during the intensive field campaign period of ACE-Asia (Aerosol Characterization Experiments-Asia). The X-ray diffraction (XRD) results show the main minerals for Asian dust are illite, chlorite, kaolinite, quartz, feldspar, calcite, and dolomite. Gypsum, hornblende, and halite are also detected in several samples. Semi-quantitative mineralogical data of aerosol samples show that carbonate content decreases from western to eastern source areas; that is, soil dust collected at western source area sites of Dunhuang and Aksu are enriched with carbonate, while northeastern source area site of Tongliao is associated with low carbonate content. Bu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feldspar exhibits a different pattern as compared to carbonate, increasing from the western to the eastern sources. The total clay content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73% in average) at the deposition site of Changwu than those at source areas. Air-mass back trajectory studies for the three dust storm events observed at Changwu, showed that soil dust transport pathways were as expected from carbonate content for the source identification, further demonstrating that carbonate was a useful tracer for eolian dust on regional scale in northern China.
Zhenxing ShenSandrine CaquineauJunji CaoXiaoye ZhangYuemei HanAnnie GaudichetLaurent Gomes
关键词:矿物学特征碳酸盐含量气溶胶颗粒矿物气溶胶
西安冬季可吸入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组成及风险评价被引量:16
2009年
对2006-12-19~至2007-01-15采集的西安冬季昼夜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S-MS)分析检测出美国EPA优先控制的12种多环芳烃(PAHs),结果显示,西安冬季大气PM10中白天与夜晚总的PAHs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312.0ng·m-3和346.0ng·m-3,且PM10中主要以4~5环的多环芳烃为主.采用苯并(a)芘(BaP)等效质量浓度(BaPE)评价PAHs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苯并(a)芘(BaP)白天及晚上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30.0ng·m-3和34.8ng/m3,计算得出西安冬季白天与晚上的BaPE平均值分别为45.3ng·m-3、51.0ng·m-3,含量超过国家标准4.5倍以上.
沈振兴周娟曹军骥韩志伟李建军刘随心霍宗权韩月梅
关键词:可吸入颗粒物多环芳烃
西安冬春季PM10中碳气溶胶的昼夜变化特征被引量:35
2009年
为探讨西安市大气碳气溶胶的季节变化和昼夜变化特征及来源,于2006-12-19-2007-01-21(冬季)和2007-04-01-2007-04-30(春季)连续采集了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样品,并采用IMPROVE热光分析法分析了其中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昼夜浓度.结果显示,冬季白天PM10及其中OC和EC的平均浓度分别为455.0、62.4和7.5μg/m^3,夜晚的平均浓度分别为448.7、66.1和6.9μg/m^3,对应春季白天的平均浓度分别为397.9、26.7和6.9μg/m^3,夜晚分别为362.1、31.9和8.6μg/m^3.冬季白天OC与EC的相关系数为0.44,较之春季0.81要差,主要与冬季采暖期燃料的多样性有关.碳气溶胶组分中,冬季白天和晚上二次有机碳气溶胶(SOC)的平均浓度为8.9和10.2μg/m^3,远高于春季(2.8和3.4μg/m^3),说明冬季较高的OC排放及较低的大气扩散能力利于碳气溶胶中SOC的生成.对碳气溶胶8种组分的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冬季燃煤排放及郊区的生物质排放对碳气溶胶有重要的贡献,而春季机动车的贡献明显增加.
李建军沈振兴同帜曹军骥韩月梅刘随心朱崇抒
关键词:碳气溶胶
西安大气细粒子(PM_(2.5))质量浓度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5
2009年
分析了西安站点从2003年9月至2007年7月连续观测的PM2.5日质量浓度以及气象因子和能见度、API数据变化特征.获得4年的PM2.5日质量浓度为183.8±104.2μg/m3,而且质量浓度有增加的趋势.每日PM2.5质量浓度变化受排放源和气象因素变化明显;一周内日平均质量浓度成周二和周六的双峰分布;季节质量浓度分布成冬季>秋季>春季>夏季规律.降水对大气中PM2.5具有明显的湿清除作用,而风速大于2.25m/s对大气颗粒物具有扩散作用,小于2.25m/s具有一定的积累作用.PM2.5质量浓度和能见度、API之间有较明显的相关性.
刘随心曹军骥安芷生
关键词:PM2.5气象要素能见度API
北京大气中PM_(2.5)及其碳组分季节变化特征与来源被引量:22
2009年
于2006年在北京开展大气细粒子(PM2.5)的连续近地面观测,获得了PM2.5质量浓度及其碳组分季节变化规律,并分析其可能影响原因;PM2.5年均质量浓度为176.57±100.29μg/m3,春季沙尘和大风引起的局地扬尘对PM2.5质量浓度有很大的贡献.OC,EC组分及其相关性均有显著的季节变化,可能与各个季节主导排放源的不同以及气象条件的差异有关.
周家茂曹军骥张仁健
关键词:PM2.5OCEC
秦兵马俑博物馆陶器库房冬季室内空气质量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于2008年1月30日~3月3日,在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陶器库开展了室内大气环境调查,同步采集了大气悬浮颗粒PM2.5和NH3样品,获得了PM:,颗粒中的离子组成,并实时监测了SO2、NOx的浓度变化。结果表明,陶器库中PM2.5平均质量浓度为76.1μg/m^3,室外PM2.5平均质量浓度为153.9μg/m^3,约为室内浓度的2倍。室内PM2.5中水溶性离子主要由SO4^2-、NO3^-和NH4^+组成,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7.5、5.2、5.5μg/m^3,它们分别占PM2.5质量浓度的19.7%、5.2%、5.8%。库内NH3平均浓度为4.8μg/m^3,室外NH3平均浓度6.6μg/m。,约为室内的1.4倍。室内NO、NO2、NOx浓度日平均分别为4.8×10^-9、3.2×10^-9、8.0×10^-9,SO2浓度日平均为0.9×10^-9。研究表明,库内人为活动量对质量浓度、离子浓度和污染气体均有一定影响,库房相对于室外对阻挡颗粒物减少外界影响方面对文物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在阻隔空气污染物和恒温恒湿方面的作用还有待加强。
李华曹军骥杨雅媚容波连昉朱振宇
关键词:文物大气悬浮颗粒空气质量水溶性离子
西安市大气颗粒物中水溶性无机离子的季节变化特征被引量:78
2009年
用离子色谱法对11种无机水溶性离子(Na+,NH4+,K+,Mg2+,Ca2+,F-,Cl-,Br-,NO2-,NO3-和SO42-)进行分析,探讨大气颗粒物中水溶性无机组分的季节变化与典型污染(灰霾、浮尘、燃烧秸秆和燃放烟花)的理化特性.结果表明,西安市大气中PM2.5和TSP的日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67.1和382.0μg·m-3,PM2.5占TSP总质量浓度的44%.PM2.5和TSP中无机水溶性离子组分的年均值分别为75.2μg·m-3和101.7μg·m-3.PM2.5中水溶性离子组分占PM2.5总质量浓度的45%左右,TSP中水溶性离子组分占TSP总质量浓度的30%左右.各种水溶性离子的来源和形成机理不同,其季节变化趋势和粒径分布也不同.典型污染事件期间,颗粒物污染特征与平时相比有很大差异:雾霾时PM2.5和TSP的质量浓度都显著增加,主要污染组分为二次污染离子NH4+,NO3-和SO24-;浮尘发生时,大气颗粒物中人为污染组分会大大减少,而来自沙尘传输和地面扬尘等的地壳物质显著增加;燃烧秸秆对大气颗粒物中K+和Cl-的影响最大;燃放烟花时K+,Mg2+和Ca2+的质量浓度显著增加.
韩月梅沈振兴曹军骥李旭祥赵景联刘萍萍王云海周娟
关键词:大气颗粒物水溶性离子
成都市灰霾与正常天气下大气P118M_(2.5)的化学元素特征被引量:46
2010年
为研究成都市灰霾期间PM2.5中元素的特征,于2009年4月和5月采集环境大气中PM2.5样品,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元素含量.研究结果表明,成都市非灰霾与灰霾期间PM2.5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24.9μg.m-3和152.8μg.m-3;Na、Mg、Al、Si和Ca的质量浓度在非灰霾期间略高于灰霾期间,其它元素则基本上是灰霾大于非灰霾期间.富集因子分析表明,Na、Mg、Al、Si和Ca在不同天气下主要是地壳来源,而Cu、Zn、Mo、Pb、Br、S、Cd、As和Cl在灰霾期间更容易富集,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因子分析显示,灰霾期间重金属元素主要来源于机动车排放、地面扬尘、冶金化工.
王启元曹军骥甘小凤涂夏明沈振兴郭旭陶俊
关键词:PM2.5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