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01ZG14016)

作品数:3 被引量:18H指数:2
相关作者:戴雪荣李良杰师育新俞立中何小勤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地貌
  • 3篇城市地貌
  • 2篇城市
  • 1篇地貌环境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环境
  • 1篇生态环境效应
  • 1篇环境效应
  • 1篇防汛
  • 1篇防汛墙
  • 1篇长江
  • 1篇长江三角
  • 1篇长江三角洲
  • 1篇城市规划
  • 1篇城市可持续发...
  • 1篇城市生态

机构

  • 3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3篇戴雪荣
  • 2篇俞立中
  • 2篇师育新
  • 2篇李良杰
  • 1篇李超
  • 1篇何小勤
  • 1篇顾成军

传媒

  • 1篇地理研究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地理科学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0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上海城市地貌环境的致灾性被引量:14
2005年
随着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上海城市地貌环境呈现出明显的致灾性。通过从地貌物质、地貌过程和地貌形态三方面进行了剖析,认为地貌物质中含水沙层广泛发育和层数多是地貌灾害发生的重要因素,其横向上的不连续性、成因和形成时间的差异性更为地貌灾害的发生埋下阴影;地势低平及中心城区碟形洼地的存在使得洪水构成对上海城市安全的最大威胁;高强度人类活动不仅改变城市自然地貌面(下垫面)的性质、特征和规模,而且直接导致它的沉降变形,从而使城市地貌环境更为脆弱和致灾机制的复杂化。特别是地貌形变过程的不可逆性,已引起城市自然地理其它要素(如水文、气候等)的一系列变化和造成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对城市规划建设起到明显的制约作用。上海只有重视城市地貌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城市地貌环境的有效保护才能走上健康、持续的发展道路。
戴雪荣师育新俞立中李良杰何小勤
关键词:城市地貌长江三角洲
上海城市地貌形变与防汛墙地理工程透析被引量:5
2005年
从城市地貌学角度分析了上海城市地貌形变的阶段性、致灾性,探讨了防汛墙与地貌形变的相互关系、工程特点及存在问题,提出了阶段性地貌形变对市区河流沉积控制的概念模式。同时认为,上海高强度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系统的最大影响莫过于自然地貌面相对于周边地区的阶段性沉降变形(即地貌形变),并由此造成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相应变化;地貌形变发生后很难修复并具有明显的致灾性,使地势本来低平的上海受到来自洪水的更大威胁;作为地貌形变后的防汛墙治理工程其设计标高在近期是有效的,但从长期看存在局限性。上海城市地貌环境问题只有从宏观和长远的城市规划层面上去认识才能从根本上得以缓解。
戴雪荣李良杰俞立中师育新顾成军
关键词:城市地貌防汛墙城市可持续发展
上海城市地貌形变的生态环境效应及应对策略被引量:2
2011年
地貌环境与城市化相互关系是城市自然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从城市地貌学角度分析了上海城市地貌特点和地貌形变过程,探讨了城市地貌形变与城市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城市地貌形变引起的一系列生态环境效应,如城市防汛压力增大、地面积水愈加严重、城市河流淤积加厚、城市植被生境趋于单一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大应对策略:(1)在黄浦江下游河口尽早修建挡潮闸;(2)沿黄浦江、苏州河修建生态防汛墙;(3)及时进行城市规划调整,在再城市化过程中合理规划城市水面率和城市蓝线宽度,依据地貌形变的强弱来增加负地形(河流、湖泊)的比例,使已经损失的地面标高得到一定的补偿。上海只有充分重视城市地貌特点才能走上安全、健康、持续的城市发展道路。
李超戴雪荣
关键词:城市地貌环境效应城市生态城市规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