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03004)

作品数:12 被引量:39H指数:4
相关作者:曾雯赵永生宋艳波王芬李宝硕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历史地理
  • 7篇生物学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大汶口文化
  • 3篇动物遗存
  • 3篇遗存
  • 3篇食物
  • 3篇同位素
  • 3篇同位素分析
  • 3篇稳定同位素
  • 3篇稳定同位素分...
  • 2篇动物骨
  • 2篇遗址
  • 2篇人骨
  • 2篇骨骼
  • 2篇出土
  • 1篇动物
  • 1篇新石器
  • 1篇新石器时代
  • 1篇形态学
  • 1篇形态学分析
  • 1篇遗存分析
  • 1篇遗址出土

机构

  • 12篇山东大学
  • 2篇吉林大学
  • 2篇甘肃省文物考...
  • 2篇山东省文物考...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辽宁省文物考...
  • 1篇浙江省文物考...
  • 1篇青岛市文物保...
  • 1篇潍坊市博物馆

作者

  • 5篇赵永生
  • 5篇曾雯
  • 4篇王芬
  • 4篇宋艳波
  • 2篇李宝硕
  • 2篇朱泓
  • 1篇魏成敏
  • 1篇赵永生
  • 1篇靳桂云
  • 1篇樊榕
  • 1篇苑世领
  • 1篇李新全
  • 1篇燕生东
  • 1篇王辉
  • 1篇张馨月
  • 1篇吕凯

传媒

  • 5篇东方考古
  • 2篇人类学学报
  • 1篇东南文化
  • 1篇江汉考古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边疆考古研究
  • 1篇海岱考古

年份

  • 4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鲁南地区龙山文化时期的动物遗存分析被引量:9
2014年
综合鲁南地区四个龙山时代遗址的动物遗存情况来看,动物种属具有一致性的特征,除了本地区常见的动物外,还有一些属于现在南方地区的种属,表明在龙山时期本地区的气候条件要比现在温暖湿润;先民主要依靠饲养家畜尤其是家猪来获取肉食,同时也会充分利用周围的自然资源,狩猎野生动物,捕捞水生动物来补充肉食;遗址出土的野生动物遗存数量较多,且与周围的环境密切相关,说明先民在这一时期对周围的环境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依赖性;这一时期的墓葬中一般都会随葬完整幼年猪的下颌骨,显示了特殊的葬俗。
宋艳波
关键词:龙山文化动物遗存
常见古代人类骨骼标本在博物馆中的价值
2016年
常见古代人类骨骼标本是相对于稀有的古人类化石标本和保留软组织的人类标本(主要为干尸和湿尸)来说的,一般出土于考古遗址,受年代久远和埋藏条件的影响人体软组织已经腐化殆尽,仅以骨骼形式保存下来的一种特殊的文物标本,而且皆属于解剖学意义上的现代人即晚期智人。
赵永生曾雯
关键词:古人类标本骨骼博物馆干尸
北阡遗址人和动物骨的C,N稳定同位素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青岛市即墨北阡遗址先后经过三次考古发掘,出土大量大汶口文化和周代两个时期的人和动物骨资料,对其进行碳和氮稳定同位素分析可望复原先民的食物结构,探讨动物、植物驯养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大汶口文化和周代先民的食物结构中粮食作物以C4类食物为主,肉类更多为海洋贝类和家畜;家猪的驯养则以C3植物为主,并受先民生活方式的影响.研究推测,尽管北阡遗址地处海岸线附近,海洋渔业更多依赖贝类而不是海洋鱼类.总体而言,大汶口时期先民的食物资源包括粟类作物(C4植物)、贝类海洋食物和家畜,体现为农耕、驯养和渔业为主,而狩猎为辅的生活方式;周代与之相比,驯养和海洋渔业等肉食资源更丰富,生活条件有了显著提高.
王芬宋艳波李宝硕樊榕靳桂云苑世领
关键词: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周代稳定同位素分析食物结构
山东地区清墓中女性居民的缠足现象被引量:7
2017年
山东安丘牟山水库遗址和广饶十村遗址的清代墓葬中出土了存在足部畸形的3例女性个体,结合历史记载以及近代缠足女性X光照片的对比,推测应为缠足后所产生的现象。通过观察其足部骨骼,总结出缠足畸形在骨骼标本上的几个特点:1)足部骨骼整体纤弱化,以跖骨最为明显;2)跖骨的跖跗关节处以及跗骨出现楔形改变;3)下肢骨肌嵴不发达,骨骼表面较为光滑,胫骨下端前缘出现关节面。缠足组与未缠足组进行对比发现,跖骨是差异最为明显的骨骼,且缠足组的肢骨粗壮度稍弱于未缠足组。
赵永生郭林郝导华李宝垒曾雯
关键词:缠足足部畸形
牟平蛤堆顶遗址出土动物遗存研究报告被引量:1
2017年
蛤堆顶遗址出土动物遗存可分为两个阶段:大汶口文化早期早段(公元前3975~前3805年)和大汶口文化早期晚段(公元前3640~前3370年)。两个阶段出土动物都包括有软体动物、鱼、两栖动物、鸟、鹿、狗、猪、貉、兔和啮齿动物等。从动物遗存的数量来看,晚段相比早段,先民对水生动物(软体动物和鱼)的利用大大增加,尤其是海产软体动物的数量和比例大幅度提升。遗址中出土的猪主要为先民饲养的家猪,同时也包含一定数量的野猪。从哺乳动物构成来看,早、晚两个阶段的猪都占总数的一半以上,说明先民以饲养家猪来获取稳定的肉食来源;同时也狩猎鹿类动物为代表的野生哺乳动物、捕捞水生动物作为肉食资源的重要补充。
宋艳波王泽冰赵文丫王杰
关键词:动物遗存
磨沟墓地古代居民头骨的形态学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本文对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磨沟墓地保存情况良好的295例成年个体进行了头骨形态学的分析,其中283例(男性164例,女性119例)个体来自齐家文化时期的墓葬,距今大约4000-3500年,12例个体(男性7例,女性5例)出自寺洼文化时期的墓葬,大约距今3500-3000年,磨沟组齐家文化居民和寺洼文化居民在体质特征上具有一致性,接近现代亚洲蒙古人种中的东亚类型。在与若干近代组和古代组的对比中,磨沟组古代居民则是与代表东亚蒙古人种的华北组和华南组以及古代组中同处甘青地区的火烧沟组和核桃庄组较为接近。
赵永生曾雯王辉毛瑞林朱泓
关键词:头骨体质人类学
大连王宝山积石墓地出土人骨的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王宝山积石墓地,又名王山头积石墓地,位于大连市金州新区大魏家镇后石村西南。1992年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考古系、大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发现了8座积石墓,并联合对其中的M5、M7和M8进行了试掘工作,发掘者认为3座墓葬出土陶片绝大部分时代较晚,早期陶片当是混入其中的,推测积石墓应是台山遗址晚期人们的墓地,年代为双砣子文化三期[1]。王宝山积石墓地至晚在汉代就被破坏或盗掘。
赵永生王芬刘金友曾雯李新全张翠敏
关键词:积石墓
北阡遗址人和动物骨的C,N稳定同位素分析
2013年
经过长期的资料信息积累,目前普遍接受的观点是,在古代中国存在两个独立的粮食作物驯化地区:一个是温暖潮湿以稻作农业为主的南方,一个是寒冷干燥以粟作农业(粟和黍)为主的北方。实验表明人和动物骨骼蛋白质可以反映摄入的食物蛋白质组成,故从人和动物骨骼中获得的稳定同位素比值,可以记录个体在之前的几年或者更长的时间范围内所摄入的食物蛋白质,包括动物(猪和狗等)
王芬宋艳波李宝硕樊榕靳桂云苑世领
关键词:食物骨骼同位素
即墨北阡遗址人骨稳定同位素分析:沿海先民的食物结构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史前先民的食物结构是反映当时人们利用野生或驯养的季节食物资源、适应生存环境的重要标志。虽然有时可以通过遗址中的食物残存进行直接推测,但是这样的发掘信息往往非常有限,另外更大的限制在于残存的食物可能更多体现了个体对某种食物的特殊偏好,而不能整体上反映一个群体的食物结构问题。而基于人骨骨胶原的稳定C和N同位素分析,可以再现古代人类的食物结构,并对区域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的重建等问题提供有益信息。目前,这种研究方法已经成为考古界研究的热点[1]。
王芬樊榕康海涛靳桂云栾丰实方辉林玉海苑世领
关键词:食物先民同位素人骨
从磨沟组看甘青地区古代居民体质特征的演变
2014年
甘青地区包括甘肃、青海和宁夏三个省区,北与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部接壤,东邻陕西省,南接四川省,西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与西藏自治区为邻。该地区是内地通往西北边陲,乃至中亚、西亚的必经之地,而且处于大西北的中间地带,地理位置比较重要①。甘青地区考古工作始于20世纪20年代,至今考古学文化的研究比较深入而且系统,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序列基本为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铜石并用时期主要表现为齐家文化;青铜时代的文化众多,包括四坝文化、卡约文化、辛店文化、寺佳文化、诺木洪文化和沙井文化等。
赵永生赵永生朱泓
关键词:文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