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20001086)

作品数:10 被引量:51H指数:5
相关作者:黄晓军赵翔宇常英军赵杰梁旭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技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细胞
  • 6篇集落
  • 5篇细胞集落
  • 5篇粒细胞
  • 5篇粒细胞集落刺...
  • 5篇集落刺激因子
  • 5篇干细胞
  • 3篇移植物抗宿主
  • 3篇移植物抗宿主...
  • 3篇造血
  • 3篇造血干
  • 3篇造血干细胞
  • 3篇植物抗宿主病
  • 3篇免疫
  • 3篇抗宿主病
  • 3篇骨髓
  • 3篇干细胞移植
  • 3篇RHG-CS...
  • 2篇移植后
  • 2篇造血干细胞移...

机构

  • 9篇北京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黄晓军
  • 7篇赵翔宇
  • 5篇常英军
  • 2篇赵杰
  • 1篇梁旭

传媒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血液学杂...
  • 2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体外不去T细胞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NK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重建的影响因素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早期NK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借助三色和四色荧光标记技术,用流式细胞术对24例行体外不去T细胞的HLA不相合HSCT的患者(移植前、+30天、+60天)及其供者外周血中NK细胞KIR的表达进行了测定,包括CD158a(KIR2DL1)、CD158b(KIR2DL2)和CD158e(KIR3DL1);同时用流式细胞术对移植物中CD3、CD4、CD8、CD14、CD34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生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患者在+30天NK细胞KIR的表达明显低于0~I度aGVHD患者,CD158b[分别为(19.27±9.40)%和(28.92±10.59)%,P=0.018]和CD158aCD158b[分别为(7.30±4.73)%和(14.26±9.71)%,P=0.016]尤为显著。多因素分析表明移植物中CD4^+T细胞是引起aGVHD的危险因素。进一步的相关分析表明每千克体重输入的CD4^+T细胞数与移植后早期NK细胞上CD158a、CD158aCD158b和CD158e的表达呈明显的负相关。结论体外不去T细胞的HLA不相合的HSCT中,不仅移植后aGVHD的发生或其相应的治疗措施抑制了移植后早期NK细胞上KIR的恢复;而且移植物中T细胞也直接或间接影响了移植后早期NK细胞上KIR的重建,进而影响了NK细胞功能的恢复。
赵翔宇黄晓军
关键词:NK细胞T淋巴细胞移植物抗宿主病
rhG-CSF对健康供者外周血和骨髓免疫特性影响的比较被引量:11
2006年
本研究探讨rhG-CSF对健康供者外周血采集物(G-PB)和骨髓采集物(G-BM)免疫学特性影响的异同。用MTT法和夹心酶联免疫复合物(ELISA)法检测G-PB和G-BM中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IL-4、IFN-γ的分泌,并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两种移植物的T细胞亚群、树突状细胞(DC)亚群、单核细胞及共刺激分子CD28的表达。结果表明G-PB中淋巴细胞,CD3+、CD4+、CD8+T淋巴细胞,DC1、DC2以及单核细胞的含量,CD4/CD8的比值高于G-BM(P<0.001)。G-PB的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高于G-BM(P<0.05);每微升G-PB移植物中T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FN-γ、IL-4的量均明显高于G-BM,且G-PB中IL-4/IFN-γ比值小于G-BM(P<0·001),DC2与T淋巴细胞的比值也低于G-BM(P<0.01);而G-PB中CD4+、CD8+细胞上CD28表达的百分比和总体表达均高于G-BM(P<0·001)。结论rhG-CSF体内应用诱导G-PB和G-BM产生的T细胞免疫低反应性是有差异的,而两者之间的差异是G-PB和G-BM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和程度不同的免疫学基础。
赵翔宇常英军黄晓军
关键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共刺激分子免疫低反应性
rhG-CSF未经动员与动员后供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干细胞采集物的细胞构成及功能比较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比较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后供者外周血干细胞(PBSC)采集物与未经动员供者外周血淋巴细胞采集物的细胞构成及功能。方法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的 rhG-CSF 动员后 PBSC 采集物(A 组)和未经动员的淋巴细胞采集物(B 组),以流式细胞术测定采集物组分、T 细胞亚群、树突细胞(DC)及其亚群、CD_(14)^+细胞和 CD_(19)^+细胞 B7分子的表达、CD_4^+T 细胞 IL-4和 IFNγ等细胞因子的分泌情况,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测定 T 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结果两组采集物的 CD_3^+、CD_4^+、CD_(34)^+、CD_(14)^+细胞比例有明显差异,A 组 DC 细胞及其亚群的比例明显高于 B 组,尤以 DC2升高为著(P=0.000),CD_(14)^+细胞上 B7分子的表达 A 组明显低于 B 组,CD_(19)^+细胞上 B7分子的表达无明显差异,分析两组 CD_4^+细胞内因子的分泌情况,A 组的Ⅱ类细胞因子 IL-4及 IL-4/IFNγ均明显高于 B 组(P 值分别为0.044,0.012),经 rhG-CSF 动员后采集物的 T 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下降。结论动员后的 PBSC 采集物较未经动员的淋巴细胞采集物富集了更多的 CD_(34)^+、CD_(14)^+细胞,同时rhG-CSF 动员后 DC2比例的明显升高使得 CD_4^+细胞向 Th2分化,PBSC 含有更多的Ⅱ类细胞因子和其T细胞增殖能力的下降、共刺激分子的下调均提示 PBSC 较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更少地引起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
梁旭黄晓军
关键词:集落形成单位测定
rhG-CSF体内诱导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外周血T细胞免疫耐受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4
2005年
本研究探讨rhG CSF体内应用诱导健康供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耐受的机制。对 15例病人进行了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借助三色和四色荧光标记技术 ,对供者rhG CSF动员前后外周血T细胞上共刺激分子CD2 8的表达、树突状细胞 (DC)亚群以及CD8+ CD2 8- 抑制性T细胞的变化进行了流式细胞术测定。结果显示 ,rhG CSF动员后外周血采集物中CD3+ CD2 8+ 细胞的相对数显著升高 (P <0 .0 1) ,CD2 8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明显降低 (P<0 .0 5 ) ;CD8+ CD2 8+ 细胞的相对数也显著升高 (P <0 .0 1)。但在T细胞上CD2 8总体表达的相对荧光强度无变化 (P >0 .0 5 )。动员前外周血中DC2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骨髓 (P <0 .0 1) ,动员后采集物中DC2的数量较动员前和正常骨髓均有显著增加 (P <0 .0 1) ,DC的数量也显著增加 (P <0 .0 1) ,DC1 DC2比值倒置 (P <0 0 1) ,而DC1在动员前后无变化 (P >0 .0 5 )。CD8+ CD2 8- 细胞占有核细胞的百分比较动员前明显增加 (P <0 0 5 )。结论 :rhG CSF体内应用后 ,采集物中DC2和CD8+ CD2 8- 抑制性T细胞数量的增加可能是外周血T细胞免疫耐受产生的重要机制。
常英军赵翔宇黄晓军
关键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抑制性T细胞免疫耐受
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体内应用对供者骨髓T淋巴细胞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14
2004年
常英军赵翔宇黄晓军
关键词: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供者并发症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
rhG-CSF动员的人外周血与骨髓不同比例混合对移植物免疫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rhG-CSF动员的外周血采集物(G-PB)和骨髓(G-BM)不同比例混合对移植物免疫学特性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测定G-PB和G-BM中T细胞亚群、树突状细胞(DC)亚群的数量,据有核细胞数将G-PB/G-BM按2∶11、∶11、∶2混合,计算混合移植物的免疫细胞组成;用MTT法和夹心ELISA法测定T细胞增殖能力和IL-4、IFN-γ的分泌。结果3种G-PB/G-BM混合移植物的T细胞增殖能力均低于未动员骨髓(NG-BM)和G-PB(P<0.05)。3种混合移植物与NG-BM、G-BM和G-PB在淋巴细胞、CD3+、CD4+、CD8+T细胞组成上存在差别(P<0.05);3种混合移植物的CD4/CD8比例都高于NG-BM和G-BM(P<0.01),DC1/DC2比值均低于NG-BM(P<0.01),IL-4/IFN-γ的比值均低于G-BM(P<0.05)。在输入相同CD34+细胞以保证植入的前提下,应用3种混合移植物进行移植时输入的Ⅰ型因子及Ⅰ型(Th1/Tc1)和Ⅱ型(Th2/Tc2)T细胞的数量介于NG-BM、G-BM和G-PB之间。结论G-PB/G-BM混合后免疫特性的改变可能在HLA不合移植中发挥作用。
常英军赵翔宇黄晓军
关键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骨髓
白细胞介素11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影响的研究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探讨重组白细胞介素11(rhIL-11)联合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用于供者对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急性GVHD模型,以C57BL/6H-2b为供鼠,rhIL-11、rhG-CSF或二者联合应用作为动员剂,BALB/CH-2d受鼠经致死剂量(8·0Gy)照射后随机分为5组,A组为单纯照射组(10只),B组为GVHD对照组(18只),C组为G-CSF移植组(18只),D组为IL-11移植组(18只),E组为联合移植组(18只),在照射后4h移植供鼠骨髓细胞和脾细胞。观察移植后小鼠的生存期和病死率,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嵌合体形成情况,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混合淋巴细胞反应,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等细胞因子的分泌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E组小鼠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其他各组(B、C、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0d存活率B、C、D、E组分别是:0、27·3%(3/11)、36·4%(4/11)、63·6%(7/11)。B组小鼠均出现GVHD病理改变,其程度与发生GVHD的时间密切相关,GVHD发生越早,病理改变越重;E组有3只小鼠在移植后20d内发生GVHD,病理程度改变较其他各组轻。与B、C、D组相比,E组移植后14d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水平较低(92pg/ml±14pg/mlvs172pg/ml±31pg/ml、132pg/ml±23pg/ml、117pg/ml±28pg/ml,均P<0·01),IL-4的水平较高(36pg/ml±7pg/mlvs16pg/ml±4pg/ml、26pg/ml±4pg/ml、24pg/ml±4pg/ml,均P<0·05),D、E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相近,但明显低于B、C组(均P<0·01),并且E组对宿主抗原的淋巴细胞增殖均低于B、C、D组(0·22±0·08vs0·87±0·14、0·54±0·21、0·49±0·18,均P<0·01)。结论rhIL-11联合rhG-CSF用于供者能产生协同作用,减轻GVHD,其机制可能与受者体内T细胞向Th2细胞因子极化、炎症介质如TNF-α降低有关。
赵杰赵翔宇黄晓军
关键词:移植物抗宿主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骨髓移植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白细胞介素11移植后
细胞因子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诱导免疫耐受的基础和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Allo-HSCT is a potentially curative therapy for many 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the basis of which is graft-versus-leukemia(GVL) effect.However,acute 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 is responsible for 15% to 40% of mortality and is the major cause of morbidity after transplantation.Therefore,separation of GVHD and GVL partially or completely could improve the transplant outcomes.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effects of G-CSF on T cells in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grafts and bone marrow grafts and its mechanisms after in vivo G-CSF application.The separation of GVHD and GVL effect and the mechanisms of which after in vivo G-CSF and interleukin-11(IL-11) treatment of healthy donors were investigated.The main contributions of this research are listed as follows:(1) Immune tolerance of T cells was induced simultaneously in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grafts and bone marrow grafts after in vivo G-CSF application;(2) T cell hyporesponsiveness and polarization of T cells from Th1 to Th2 were maintained after mixture of G-CSF-mobilized peripheral blood grafts(G-PB) and G-CSF-primed bone marrow grafts(G-BM) according to different proportions in vitro;(3) Treating donor with G-CSF and IL-11 decreased GVHD and retained GVL effect;(4) The incidence of acute GVHD was decreased after Allo-HSCT using G-PB and G-BM as allografts;(5)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techniques,the HLA barriers were overcomed using G-PB and G-BM as allografts;(6) The incidences of acute GVHD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nd the GVL effects were retained or enhanced in relapsed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by G-CSF-mobilized peripheral blood graft infusion compared with those received steady-state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 infusion,indicating that GVHD and GVL could be partially separated in clinical settings.Based on our results,we would conclude that the issues on the deficiency of donors are resolved,and novel strategies offered for the prophylaxis and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 who relapse after Allo-HSCT.Further studies on the m
常英军黄晓军
关键词:细胞因子类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耐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重组人IL-11、G-CSF单独或联合应用对小鼠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重组人(rh)IL-11、rhG-CSF联合应用对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对细胞因子处理后的各组T淋巴细胞和亚群、共刺激分子CD28以及抑制性T淋巴细胞(CD3+CD4-CD8-、CD8+CD28-、CD4+CD25+)的数量进行测定;应用MTT法检测各组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测定细胞内IL-4、IFN-γ的分泌情况。结果经rhG-CSF单独及rhIL-11、rhG-CSF联合处理淋巴细胞总数和T细胞亚群与对照组比较均下降(P<0.05),而联合处理组CD3+、CD4+、CD8+细胞下降较明显,与其它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CD8+细胞的比值联合处理组亦低于其它各组;G-CSF组及联合处理组CD3+CD28+细胞比例与对照组比较下降(P<0.01),CD4+CD28+、CD8+CD28+细胞联合处理组虽较其它各组低,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3+CD4-CD8-和CD4+CD25+抑制性T淋巴细胞各组间均无明显差异,而联合处理组CD8+CD28-抑制性T淋巴细胞较其它各组增加(P<0.05);细胞因子动员后各组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供鼠对异种抗原的反应能力均降低(P<0.05),而联合处理组比其它各组下降更明显;联合处理组、G-CSF组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内细胞因子IFN-γ水平下降、IL-4水平升高,联合处理组与G-CS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IFN-γ/IL-4的比值联合组低于其它各组(P<0.05)。结论rhIL-11与rhG-CSF体内应用后可产生协同作用,通过对T淋巴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影响来诱导机体免疫耐受。
赵杰赵翔宇黄晓军
关键词:G-CSF淋巴细胞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