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93104120005)

作品数:10 被引量:152H指数:8
相关作者:朱国平许柳雄戴小杰陈新军王学昉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教育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金枪鱼
  • 2篇大眼金枪鱼
  • 2篇鱼类
  • 2篇渔业
  • 2篇热带
  • 2篇中西太平洋
  • 2篇鲣鱼
  • 2篇围网
  • 2篇西太平洋
  • 2篇金枪鱼类
  • 2篇空间异质性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地统计
  • 1篇地统计分析
  • 1篇东太平洋
  • 1篇信息系统
  • 1篇遥感
  • 1篇鱼类耳石
  • 1篇渔场

机构

  • 10篇上海海洋大学
  • 6篇教育部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海南省水产研...

作者

  • 10篇朱国平
  • 7篇许柳雄
  • 3篇陈新军
  • 3篇王学昉
  • 3篇戴小杰
  • 2篇陈锦淘
  • 2篇杨晓明
  • 1篇黄洪亮
  • 1篇李凤莹
  • 1篇陈雪忠
  • 1篇刘维
  • 1篇胡奎伟
  • 1篇田思泉
  • 1篇吴强
  • 1篇孙满昌
  • 1篇赵宪勇
  • 1篇冯春雷
  • 1篇李攀
  • 1篇周成
  • 1篇唐浩

传媒

  • 3篇生态学报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海洋渔业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大连海洋大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渔业调查的南极半岛北部水域南极磷虾种群年龄结构分析被引量:16
2011年
依据2009—2010年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项目调查期间在南极半岛北部(南设得兰群岛和南奥克尼群岛)水域收集的南极磷虾样本,应用Bhattacharya法分析了该水域南极磷虾的种群年龄结构。结果表明,1月份南极磷虾体长范围分布在38.2—64.0mm,2月份体长范围分布在33.2—59.0mm,且1月份和2月份体长分布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K-S检验,Z=1.061,P=0.211>0.05);种群内最多可能包含5个年龄组,即2+,3+,4+,5+和6+龄虾。年龄组成的区域变化较大,2+龄虾仅在个别区域存在;1月份5+龄在种群中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其它年龄组(57.23%),其次为4+龄(23.42%),而2月份6+龄(53.29%)所占比例也显著高于其它年龄组,其次为3+龄(25.85%)。
朱国平吴强冯春雷许柳雄陈新军黄洪亮陈雪忠赵宪勇
关键词:南极磷虾种群年龄结构
印度洋中南部长鳍金枪鱼繁殖栖息的适应性被引量:7
2012年
根据2009年3~4月在印度洋中南部水域作业的中国金枪鱼延绳钓渔船上收集数据,基于反映鱼类繁殖能力的重要指标—性腺指数(GSI)及其影响因素—表温(SST)、100 m水层的水温(TEMP)及200 m水层的溶解氧浓度(DO),对长鳍金枪鱼繁殖栖息地适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表温、表层盐度、100 m水层的水温及200 m水层的DO与印度洋中南部长鳍金枪鱼GSI的最佳上界分位数回归方程分别为pGSISST0.55=159.47-12.20SST0.55+0.24SST20.55,pGSISSS0.70=527.22-28.51 SSS0.70+0.39SSS20.70,pGSITEMP0.55=2.25-0.23TEMP0.55-0.01TEMP20.55和pGSIDO0.70=53.71-17.66DO0.70+1.49DO20.70。调查区域长鳍金枪鱼繁殖栖息地指数分布在0.52~0.97之间。自北向南,繁殖栖息地指数有逐渐增加的趋势,25°S以南水域,繁殖栖息地指数基本上维持在0.65以下。本研究为阐明印度洋长鳍金枪鱼的繁殖空间分布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朱国平李凤莹陈锦淘许柳雄
关键词:长鳍金枪鱼繁殖
海洋遥感在渔场分析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12年
渔场的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受到鱼类自身生物特性和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海洋遥感能够获取的大范围同步的海洋热力、海洋水色和海洋动力地形等海洋环境要素,为人类理解海洋鱼类种群动力机制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运用渔场分析和预报模型,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多元数据的集成为渔业的即时管理提供了发展方向。目前运用海洋遥感进行渔场研究存在的问题有:1.海洋遥感手段仅能获得渔场表层的信息,必须结合浮标海洋剖面信息才能更好地解释鱼类栖息环境;2.运用海洋遥感技术获取渔场水色信息的精度不高,给渔场资源的研究带来了困难;3.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渔场的实时预报容易受到天气条件的影响;4.如何建立科学的渔场预报模型的评价体系是渔场预报亟待解决的问题;5.渔场分析和预报走向智能化、自动化的关键技术还有待深入研究。遥感技术不断向高光谱和定量方向发展,为渔场资源的定量评估提供重要条件。在高效开发和利用海洋生物资源的同时,对海洋生物的资源存量进行定量的评估从而指导人类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大洋渔业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胡奎伟许柳雄陈新军朱国平王学昉
关键词:海洋遥感地理信息系统
印度洋中南部大眼金枪鱼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10
2010年
根据2008年9月~2009年4月在印度洋中南部金枪鱼延绳钓渔场调查期间收集的大眼金枪鱼生物学数据,对其基本的生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叉长范围为57~184 cm,优势叉长组为101~110cm和121~130 cm,约占总数的41.7%,平均叉长为119.5 cm;(2)不分性别大眼金枪鱼叉长(FL)与加工后重(DW)的关系可表达为:DW=2.407 6×10-5FL2.931 6,雌雄个体差异不显著(F=0.207,P〉0.05);(3)调查期间,大眼金枪鱼雄性比例为56.55%,当叉长大于140 cm时,雄性占优势;调查期间,该海域大眼金枪鱼的繁殖期为10月~翌年4月,繁殖峰期为10月~翌年1月;(4)摄食种类中柔鱼、帆蜥鱼和虾类所占比重较高,分别占36.0%、20.1%和18.0%;各月份摄食等级1~4级分布呈显著性差异(χ2=191.20,P〈0.01),各叉长组大眼金枪鱼摄食等级变化无显著性差异(χ2=41.08,P〉0.05)。
李攀陈锦淘朱国平许柳雄
关键词:大眼金枪鱼生物学特性
人工集鱼装置对热带金枪鱼类行为模式的影响被引量:8
2012年
金枪鱼类会聚集在漂浮物周围,人类依据该行为特性研制出人工集鱼装置(fish aggregation devices,FADs)诱集金枪鱼,从而使金枪鱼围网的产量和捕捞效率大幅提高.但目前科学界仍不确定FADs为何能够吸引金枪鱼以及其广泛使用是否会对金枪鱼资源和大洋中上层生态系统产生潜在影响.针对这些问题,国外学者展开了大量以FADs周围金枪鱼为研究对象的个体行为学试验.本文归纳并整理了过去30多年中较可靠和经典的相关试验,从金枪鱼的趋向性行为、集群行为、随附行为、摄食行为和垂直移动行为5个方面分别阐述了漂流FADs和锚泊FADs下金枪鱼的行为模式,并对国内今后开展相关研究的重点方向和注意事项进行了展望.
王学昉朱国平孙满昌许柳雄
基于GAM模型研究时空及环境因子对中西太平洋鲣鱼渔场的影响被引量:28
2013年
基于2000~2007年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生产统计数据及遥感手段获取的海表温度、海面高度、叶绿素浓度等环境数据,利用广义可加模型(GAM)分析了中西太平洋鲣鱼渔场分布及其与时空和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GAM模型对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总偏差解释率为64.40%,其中贡献最大的为经度,贡献率为46.27%。鲣鱼的CPUE呈逐年递增状态;作业渔场全年均有分布,但季节性差异并不明显,其中4月为作业集中月份;鲣鱼作业渔场主要分布在10°S~10°N,140°~175°E范围内;适宜海表温度为28~30℃;适宜的海表面高度为70~100 cm;适宜的叶绿素浓度为0.01~0.20mg/m3。影响渔场的因子按重要性从大到小依次为:经度,纬度,年份,海面高度,海表温度,叶绿素浓度和月份。
唐浩许柳雄陈新军朱国平周成王学昉
关键词:鲣鱼中西太平洋渔场
基于地统计分析西印度洋黄鳍金枪鱼围网渔获量的空间异质性被引量:16
2012年
西印度洋公海海域是世界上围网黄鳍金枪鱼渔业的主要作业海域之一,根据印度洋金枪鱼委员会1999—2004年的1°×1°的各月黄鳍金枪鱼围网渔获量统计数据,采用地统计方法探索该海域黄鳍金枪鱼渔获量的空间异质性特征及其相关生态动力过程。进行了如下分析:(1)利用GIS制图观察渔获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发现其空间格局的变异受到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共同影响,且前者明显强于后者。(2)采用地统计方法计算各月渔获量的空间异质性参数,并按照年际和季节情况分别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渔获量的地统计参数值和变异函数模型有明显的季节和年际差异;渔获量的空间相关距离(变程)平均在1000nm左右,冬季要小于夏季;渔获量的空间变异函数模型主要为相关距离较大且空间依赖性较弱的指数模型;渔获量的空间结构方差比例(平均为65.82%)远大于随机性方差比例(平均为34.18%);渔获量在1°×1°尺度下具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3)对地统计参数值和渔获量的相关关系研究,并探讨季节变化下渔获量的空间异质性特征与相关生态动力过程关系,发现各月渔获量随着空间总变异(基台值)增加而增加,两者存在强相关性;各月渔获量和南北和西北-东南向分维数值有一定相关性,意味着海洋动力过程在南北和西北—东南向过程越强,渔获量越低。西印度洋黄鳍金枪鱼围网渔获量的空间变异原因在于季风气候和ENSO循环过程引起的海洋流场、营养盐和温跃层等变化外在因素,以及围网捕捞方式和鱼类的行为方式的内在因素共同导致的。
杨晓明戴小杰朱国平
关键词:黄鳍金枪鱼围网地统计分析
中西太平洋鲣鱼围网渔业资源的热点分析和空间异质性被引量:39
2014年
中西太平洋是世界鲣鱼围网主要作业水域。基于我国渔船2005—2009年的中西太平洋鲣鱼围网生产数据,运用空间统计方法对该水域鲣鱼资源的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海洋环境特征分析资源分布的热点区域。(1)通过常规统计学计算获得鲣鱼资源的偏态Sk、峰态数Ku、变异值Cv、s2/m和全局空间自相关Geary c系数,发现中西太平洋鲣鱼资源总体上是以低密度区域为主,高密度区域较少;鱼类资源密度值差异较大,资源表现出强烈集聚分布,总体的空间自相关性中等偏弱。(2)通过局部空间自相关的热点分析方法计算,发现局部空间自相关性较强,存在多个在统计学上通过显著性检验的资源热点和冷点。(3)通过地统计方法研究鲣鱼资源的空间变异性特征和方向变异时,空间自相关类型上最优模型是球形模型,鲣鱼资源密度各向同性,最大相关距离1000km左右。发现空间自相关引起的差异占整个差异的50%左右,为中等强度变异;在方向性变异上,主要体现在南北向上,其该向上结构性误差占67%,而东西向结构性误差占49%。这一结果和海洋环境的南北向上结构性远好于东西向结构性有关;从各方向的分维数看,数值介于1.876—1.9之间,数值较大,空间自相关较弱。(4)以资源热点区域作为区域性渔场,结合海洋温度和叶绿素场海洋环境特征,将中西太平洋鲣鱼资源分为3个不同的局部渔场,即2个暖池渔场,1个冷舌渔场。冷舌渔场由中东太平洋赤道上升流引起,在锋面地带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初级生产力,便于鱼类获得丰富的食物;暖池渔场靠近岛屿和陆地区域,近岸上升流系统提供了丰富的初级生产力。(5)将热点分析和渔场重心方法及栖息地指数的优缺点做了对比,建议以后采用空间残差模型深入研究空间自相关问题。
杨晓明戴小杰田思泉朱国平
关键词:鲣鱼空间异质性中西太平洋
热带太平洋中东部大眼金枪鱼摄食强度的时空变化被引量:12
2011年
根据中国金枪鱼渔业观察员项目于2006年2—11月在东太平洋水域作业的中国金枪鱼延绳钓渔船上收集的数据,对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seus摄食强度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个体大眼金枪鱼的摄食强度较大个体大眼金枪鱼的高,叉长小于140 cm的大眼金枪鱼的摄食强度相对较大;3—4月大眼金枪鱼的摄食强度较小,5—11月大眼金枪鱼的摄食强度相对较大;3月大眼金枪鱼的空胃率相对较高,5—11月大眼金枪鱼空胃率均低于15%;200~350 m水层中大眼金枪鱼的摄食活动非常活跃。各月份(χ2=227.95,P<0.0001)和不同叉长组(χ2=364.61,P<0.0001)大眼金枪鱼的摄食强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且不同水层(χ2=178.50,P<0.0001)大眼金枪鱼的摄食强度也存在显著性差异。
朱国平刘维戴小杰许柳雄
关键词:大眼金枪鱼摄食强度东太平洋
金枪鱼类耳石微化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11年
近年来,基于鱼类钙化物质中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等微化学成分分析已成为分析鱼类种群结构、生活史及洄游环境史等的一种新兴手段.随着鱼类耳石微化学研究及应用的日渐成熟与完善,该手段也日益成为金枪鱼类生态学研究的良好工具.目前金枪鱼类耳石微化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等,其中微量元素是应用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其在金枪鱼类,尤其是蓝鳍金枪鱼种群划分、出生源、洄游环境史和生活史分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多数研究集中在耳石锶钙比率(Sr/Ca)的变化上,且关于耳石碳氧同位素分馏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尚无定论.为了开发耳石微化学的巨大价值,有必要加强对其沉积机理的研究,并采用综合研究方法从时空角度分析耳石中多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其变化.
朱国平
关键词:金枪鱼类耳石微量元素同位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