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AFX013)

作品数:19 被引量:122H指数:8
相关作者:吴羽谢澍谢佑平尹晓红汤景桢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新苗人才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1篇刑事
  • 9篇法律
  • 8篇法律援助
  • 6篇刑事法
  • 6篇刑事法律
  • 6篇刑事法律援助
  • 6篇辩护
  • 4篇律师
  • 3篇刑事辩护
  • 3篇有效辩护
  • 3篇政府
  • 3篇诉讼
  • 2篇刑事诉讼
  • 2篇刑事诉讼法
  • 2篇有效性
  • 2篇援助
  • 2篇人权
  • 2篇实证
  • 2篇司法
  • 2篇诉讼法

机构

  • 6篇复旦大学
  • 6篇华东政法大学
  • 4篇浙江工商大学
  • 1篇中国政法大学
  • 1篇天津外国语大...
  • 1篇南京森林警察...
  • 1篇上海立信会计...

作者

  • 7篇吴羽
  • 5篇谢澍
  • 4篇谢佑平
  • 2篇汤景桢
  • 1篇王岩华
  • 1篇尹晓红
  • 1篇张崇波

传媒

  • 2篇东方法学
  • 1篇中国刑事法杂...
  • 1篇理论导刊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环球法律评论
  • 1篇法学评论
  • 1篇湖北社会科学
  • 1篇理论月刊
  • 1篇扬州大学学报...
  • 1篇大连海事大学...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金陵法律评论
  • 1篇西部法学评论
  • 1篇北方法学
  • 1篇清华法学
  • 1篇河南警察学院...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7篇2013
  • 3篇2012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英国公设辩护人服务评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被引量:3
2013年
英国试行公设辩护人服务最为重要的法律基础是1999年《获得司法公正法》。基于保证辩护服务质量、控制法律援助成本等因素的考量,英国政府是公设辩护人服务的积极推动者。由于公设辩护人的双重身份困境及其与律师职业传统相悖等问题,英国试行公设辩护人服务也备受质疑。试行公设辩护人服务使英国刑事法律援助提供模式形成公设辩护人与私人律师并存的格局,二者的良性竞争有助于保障公民律师辩护权,这对于我国多元化刑事法律援助提供模式的建构具有借鉴意义。
吴羽
关键词:刑事法律援助
认真对待证据裁判——以张辉、张高平案为样本的分析被引量:14
2013年
张辉、张高平案是我国"以印证为中心的整体主义证明模式"之下的又一冤案。从证据裁判原则的三层含义进行考察,本案证据链条并没有达到"确实、充分"的标准,相关证据能力存疑,根据疑罪从无原则,理应对张辉、张高平作出无罪判决。但我国"以印证为中心的整体主义证明模式"注重形式(书面)真实而非实质真实;体现线形诉讼结构的单向思维而非等腰三角诉讼结构之下的交互理性;助长"侦查中心主义",有碍发现真实。而证据裁判原则在缺乏自由心证主义之密切配合的境遇下,也显得孤立难援,甚至被束之高阁。
谢澍
关键词:证据裁判原则证明力整体主义
比较法视域中的公设辩护人制度研究——兼论我国公设辩护人制度的建构被引量:6
2014年
公设辩护人制度建立的正当性基础在于:实现公民律师辩护权、兑现国家刑事法律援助义务以及矫正辩护服务的过分商品化。公设辩护人具有公务人员与辩护人的双重身份,从诉讼构造、立法规范及历史沿革上看,公设辩护人的基本属性是辩护人,他们应首先遵循律师职业伦理,而非公务人员的行为规范。实际运作中,公设辩护人组织的隶属关系影响到其独立运作;其受案范围的确定既存在根据贫困与案件性质的双重标准模式,也包括与强制辩护制度相结合的模式;从保障被告人权利角度上看,公设辩护人的纵向代理方式优于横向代理方式。通过借鉴公设辩护人制度的成功经验,形成社会律师与公设辩护人多元并存的刑事法律援助模式,以维护我国公民律师辩护权。
吴羽
关键词:律师辩护权新《刑事诉讼法》
论刑事辩护的普遍性和有效性被引量:7
2013年
在刑事司法实践中,刑事辩护率低迷和辩护质量低下是刑事辩护存在的两大问题。为了保证刑事诉讼中控辩双方的平等,刑事辩护的普遍性要求被追诉人在形式上获得律师辩护的平等机会,刑事辩护的有效性强调被追诉人在实质上获得有质量的律师辩护。对于当前刑事辩护制度的改革来说,刑事辩护的普遍性和有效性不是对立矛盾而是协调统一的,共同影响和促进刑事辩护的发展。在提高刑事辩护的普遍性和有效性的制度构建中,应考虑司法资源的有限性,分清辩护率与辩护质量在不同类型的刑事案件和刑事诉讼不同阶段的主次关系,最大限度保证被追诉人获得辩护权的同时,切实保障辩护质量,逐步推进刑事辩护的改革和完善。
汤景桢
关键词:刑事辩护辩护质量有效辩护
程序与实体: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机制的改造被引量:10
2012年
虽然社区矫正制度已正式写入《刑法修正案(八)》,上升为法律法规,但相关规定仍需细化。即将修改的《刑事诉讼法》中增设未成年人犯罪特别诉讼程序已是大势所趋,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机制作为少年司法制度的关键组成部分更应加以重视。现有的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机制体现着"行政化"的特点,不仅需要对其进行实体层面的革新,更有必要对其加以"诉讼化"改造。通过中立的法院对分类矫正方式进行裁决,注重多方参与,采纳检察机关、被害人、犯罪嫌疑人以及社会调查等方面意见。在未成年人社区矫正裁决程序及执行程序中根据未成年人犯罪特点和身心特点对其加以评估,执行个性化矫正,并利用监督程序保障矫正效果。
谢佑平谢澍
关键词:未成年人社区矫正诉讼化法律监督
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发展与转型——以构建公设辩护人制度为切入点被引量:1
2013年
我国法律援助制度从无到有,从一般设想迈入法制进程,规模不断扩大,使越来越多的弱势群体受益。纵览法律援助制度在中国十余载的发展沿革,法律援助机构逐步健全,法律援助队伍不断壮大;法律援助案件数量上升,受援人数增加;国家资金投入加大,法律援助制度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然而,刑事法律援助案件的数量和比例却呈下降趋势,刑事案件律师辩护率低、刑事法律援助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在此次《刑事诉讼法》修改对刑事法律援助相关条文加以完善的基础上构建公设辩护人制度,或许是我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发展与转型的一大契机。
谢澍
关键词:刑事辩护法律援助制度
刑事程序法治话语的中国解读——由《送法下乡》展开被引量:3
2012年
《送法下乡》中"刑民不分"的研究范式本身就存在局限性,忽视了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的本质区别;从"实用主义"出发以实然挑战应然的话语逻辑是十分危险的,拘泥于这种强调人治的传统文化结构中,几乎不可能探寻出程序法治的进路。对于刑事司法改革,我们应当保持开放的话语姿态,正视刑事诉讼的普适性价值追求,往返于中国问题与国际准则之间,进一步推动试点改革取代变法逻辑;从司法中发现问题,在学理中分析问题,再回到司法中解决问题,藉此构建中国语境的刑事程序法治话语。
谢澍
关键词:司法改革本土资源实证研究
论自白的任意性
2015年
自白是刑事诉讼中一类重要证据。非任意性的自白无证据能力,自白任意性的理论依据有虚伪排除说、人权保护说、违法排除说等学说。判断自白任意性的标准有客观标准与主观标准之分,具体的有客观说、主观说以及综合说三种见解。为了从根源上消除违法取供的动机以维护司法公正,应从权利、技术、举证责任、庭审程序等方面来确保自白任意性。另外,我国应进一步完善已确立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于通过威胁、引诱和欺骗等手段取得的口供作出明确排除的态度。
张崇波
关键词:自白任意性人权
美国公设辩护人制度运作机制研究被引量:10
2014年
公设辩护人制度是美国刑事法律援助的主要实施机制。从实际运作来看,公设辩护人组织多设置于人口稠密地区,建构在联邦和州(县)两个层次上,主要隶属于行政分支,运作经费以州(县)政府拨款为主。公设辩护人的任用、薪水及兼职问题都富有争议。公设辩护人制度受案范围由贫困与案件性质双重标准确定,服务于所有刑事程序阶段,常采纵向代理方式。公设辩护人应遵守律师职业行为规范。从运作机理上分析,保证辩护质量、维护独立性、控制成本、实现司法正义等因素,构建了美国公设辩护人制度运作机制的多元模式。
吴羽
关键词:刑事法律援助
论刑事辩护的普遍性和有效性被引量:3
2013年
在刑事司法实践中,刑事辩护率低迷和辩护质量低下是刑事辩护存在的两大问题。为了保证刑事诉讼中控辩双方的平等,刑事辩护的普遍性要求被追诉人在形式上获得律师辩护的平等机会,刑事辩护的有效性强调被追诉人在实质上获得有质量的律师辩护。对于当前刑事辩护制度的改革来说,刑事辩护的普遍性和有效性不是对立矛盾而是协调统一的,共同影响和促进刑事辩护的发展。在提高刑事辩护的普遍性和有效性的制度构建中,应考虑司法资源的有限性,分清辩护率与辩护质量在不同类型的刑事案件和刑事诉讼不同阶段的主次关系,最大限度保证被追诉人获得辩护权的同时,切实保障辩护质量,逐步推进刑事辩护的改革和完善。
汤景桢
关键词:刑事辩护辩护质量有效辩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