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06039)

作品数:8 被引量:45H指数:5
相关作者:王燕华王佳钟莲刘圆圆张彭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电化学
  • 5篇液滴
  • 3篇金属
  • 3篇大气腐蚀
  • 2篇电化学阻抗
  • 2篇疏水
  • 2篇疏水表面
  • 2篇丝束电极
  • 2篇
  • 2篇CU
  • 2篇超疏水
  • 2篇超疏水表面
  • 1篇导电高分子
  • 1篇点蚀
  • 1篇电化学行为
  • 1篇电化学阻抗谱
  • 1篇电极
  • 1篇氧化膜
  • 1篇阴极
  • 1篇阴极保护

机构

  • 12篇中国海洋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金...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12篇王佳
  • 11篇王燕华
  • 6篇钟莲
  • 4篇刘圆圆
  • 3篇刘在健
  • 3篇王伟
  • 2篇姜泉良
  • 2篇张彭辉
  • 2篇郭向阳
  • 1篇彭欣
  • 1篇金晓晓
  • 1篇芦永红
  • 1篇徐海波
  • 1篇张源
  • 1篇续冉
  • 1篇李爱娇
  • 1篇冯林
  • 1篇周媛媛

传媒

  • 4篇腐蚀科学与防...
  • 4篇中国腐蚀与防...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2
  • 3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扫描振动电极技术在腐蚀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5年
扫描振动电极(SVET)技术是研究局部腐蚀过程的一个新方法,它在不接触试样的情况下,通过微小振荡电极探针尖端感应金属表面介质中的氧化还原型离子,测得溶液中离子的电位梯度变化,并将测得的电位信号转化为相应的直流电流信号。本文主要介绍了该技术的发展历史和测量原理,并重点讨论了该技术在腐蚀中的应用。
续冉王佳王燕华
镁基体超疏水表面制备及表征被引量:10
2010年
采用自组装方法,在镁基体表面制备了一层超疏水硬脂酸分子层,并采用接触角、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电化学阻抗等测试技术对获得的超疏水层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研究表明,经过大约1 h的组装,硬脂酸分子成功的键合到镁基体上,形成了微米-纳米尺寸花瓣状结构的硬脂酸膜,接触角也快速增加至154°.电化学阻抗测试表明,超疏水膜可以提高镁基体的电荷传递电阻,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镁的局部腐蚀.
王燕华钟莲刘圆圆姜泉良郭向阳王佳
关键词:超疏水接触角电化学阻抗谱
Q235碳钢在氯化钠液滴下的电化学特征研究
<正>液滴腐蚀是一种典型的局部腐蚀,具有不均匀电化学特征。为了解液滴腐蚀的机理,原位获得局部的电化学数据至关重要,尤其是与腐蚀行为密切相关的电流分布信息。本论文采用丝束电极技术结合显微镜观察,研究了液滴尺寸、液滴浓度、自...
王燕华王伟钟莲王佳
文献传递
导电高分子涂层防腐行为研究中的电化学方法被引量:2
2010年
综述了国内外在导电高分子涂层防腐研究中一些常用和新颖的电化学方法.简要介绍了腐蚀电位、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电化学噪声、非接触参比电极、阵列电极等电化学方法,介绍各种方法的测试原理、过程和适用范围.并建议将不同测试方法配合使用,将有助于全面、准确地评价导电高分子涂层的防腐行为.
钟莲王燕华芦永红徐海波王佳
关键词:导电高分子涂层金属防腐
5083铝合金在海水中的腐蚀行为及其阴极保护研究被引量:12
2015年
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5083铝合金在海水中的腐蚀行为,考察了Cl-浓度对其点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5083铝合金在海水中的点蚀击破电位为-690 m V,相对应的点蚀保护电位为-720 m V。Cl-是诱发5083铝合金发生点蚀的活性离子,对于同离子强度的溶液,Cl-含量在0~0.1 mol/kg时,点蚀击破电位随Cl-含量的升高快速下降,Cl-含量超过0.1 mol/kg时,点蚀击破电位不再发生明显变化。在此基础上,通过极化实验确定了5083铝合金在海水中适用的阴极保护电位范围为-800^-1000 m V。
刘在健王佳张彭辉王燕华张源
关键词:5083铝合金点蚀阴极保护
采用丝束电极技术研究液滴下Cu腐蚀行为被引量:2
2014年
采用丝束电极方法结合电化学阻抗技术研究了Cu在0.6 mol/LNaCl液滴下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液滴下Cu电极表面表现出明显的不均匀电流分布特征,开始时呈现中心阴极边缘阳极的分布,随腐蚀时间的延长电流分布会发生极性反转,呈现中心阳极边缘阴极的分布。对电极表面形貌及产物的分析结果表明,开始时液滴边缘区即有红棕色产物大量积累,而中心区氧化膜生成则较慢。随着腐蚀时间的延长,电极表面逐渐被红棕色氧化膜完全覆盖,中心区氧化膜开始破坏并生成绿色产物,其破坏程度强于边缘区。据此对液滴下Cu的腐蚀机理进行探究。
张彭辉王燕华彭欣刘在健周媛媛王佳
关键词:CU丝束电极液滴电化学阻抗大气腐蚀
NaCl液滴下304不锈钢表面电化学性质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利用丝束电极技术研究NaCl液滴下304不锈钢表面电化学参数分布及其随腐蚀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液滴下不锈钢丝束电极表面的腐蚀电位分布和电偶电流分布均呈现空间、时间上的不均匀性;丝束电极表面随机形成局部阴极区和阳极区,而且随着腐蚀时间的延长,局部区域的极性发生反转。液滴下电极表面的腐蚀程度和不均匀程度均随腐蚀时间的延长先增加后减小,在腐蚀12h时达到最大。
刘圆圆王伟王燕华王佳
关键词:液滴丝束电极腐蚀电位
短期贮存对金属铜腐蚀电化学行为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采用动电位极化(PDS)、电化学阻抗谱(EIS)、电容测量以及阵列电极等技术研究了Cu的短期贮存对其腐蚀电化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Cu表面膜呈现p型半导体结构,经过短期贮存后载流子浓度减小,腐蚀电位正移,腐蚀电流密度下降,表面膜对腐蚀阴极过程、阳极过程均有抑制作用。Cu在NaCl液滴下呈现典型的局部腐蚀特征;经过贮存后,电极表面润湿性减弱,腐蚀活性降低,总体平均腐蚀强度减弱,但是局部腐蚀强度反而增强。
冯林王燕华钟莲王佳李爱娇金晓晓
关键词:阵列电极CU液滴
表面氧化膜对金属大气腐蚀的电化学特征影响
<正>金属在空气中会自发形成氧化膜,降低表面能,使体系稳定,这种自然形成的氧化膜会改变金属表面的润湿性,影响金属的腐蚀行为。本文在采用阵列电极方法研究了液滴下碳钢表面的电化学特征,考察了自然形成的氧化膜对碳钢电化学行为的...
王燕华王佳
文献传递
薄液膜下A3钢腐蚀行为研究
<正>大气腐蚀是最普遍存在的材料腐蚀形式,其腐蚀过程的本质是薄液膜下的电化学反应过程[1]。液膜的形态和液膜厚度的变化对大气腐蚀的速度产生显著的影响[2]。由于大气环境的波动性,金属表面的液膜厚度也将不断发生变化,因此,...
刘在健王佳王伟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