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辽宁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2011225041)

作品数:7 被引量:33H指数:4
相关作者:项良碧刘军于海龙陈语王琪更多>>
相关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颈椎
  • 4篇骨折
  • 2篇植骨
  • 2篇植骨融合
  • 2篇融合术
  • 2篇融合术后
  • 2篇上颈椎
  • 2篇术后
  • 2篇前路
  • 2篇前路减压
  • 2篇椎骨
  • 2篇内固定
  • 2篇脊柱
  • 2篇骨融合
  • 2篇钢板
  • 2篇HANGMA...
  • 1篇单节段
  • 1篇多节段
  • 1篇多节段颈椎
  • 1篇胸腰椎

机构

  • 5篇沈阳军区总医...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7篇刘军
  • 7篇项良碧
  • 6篇王琪
  • 6篇陈语
  • 6篇于海龙
  • 4篇马骏雄
  • 3篇祖启明
  • 3篇郭明明

传媒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医用生物力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脊柱外科杂志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Hangman骨折及其内固定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建立C3-4节段Hangman骨折和应用内固定技术固定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探讨三维有限元方法在研究Hangman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一名成年男性志愿者进行C3-4节段CT扫描,以所得CT扫描图像为基础,利用ANSYS6.1等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C3-4节段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包括椎体和椎弓、椎间盘、韧带成分)。结果对各组有限元模型设定边界条件后予以模拟加载后,C2.3节段:Hangman骨折加韧带椎间盘切除模型在各个方向上均较固定模型ROM增大。在屈伸运动时增大最明显。椎弓根钉固定模型在屈伸运动时ROM小于Hangman骨折模型。C2.3和C2-4钢板固定组在各个方向的ROM较其他组小,两组之间相差很小,相差最大值为0.07°C3.4节段:C2-4钢板固定组各向ROM均较其他组明显小。而其余各组间的ROM相差不超过0.160°在对三组固定器械的应力进行计算时,各个方向上应力大小顺序均为椎弓根钉〈C3-4钢板〈C2.3,钢板,钢板螺钉应力集中点在螺钉根部,最大应力出现在后伸时C2.3,钢板上位螺钉根部的内侧。为54.32MPa。椎弓根钉最大应力集中在螺钉尖和通过骨折线处。结论本实验两种前路固定方法都能对Hangman骨折伴C2.3,椎间盘损伤的不稳状态提供坚强的固定。C2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技术在固定Hangman骨折时有一定的抗旋转和侧屈的作用,但对矢状面不稳不能提供足够的稳定。
陈语项良碧刘军于海龙王琪郭明明祖启明
关键词:上颈椎HANGMAN骨折三维有限元钢板螺钉内固定
合并强直性脊柱炎的颈椎骨折手术策略:根据损伤类型选择术式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根据损伤类型选择术式的手术策略对于合并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在本科接受手术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颈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骨折生物力学特点,将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分为两种类型,即经椎体长斜形骨折12例,经椎体短斜形骨折7例。同时参考骨折性质和神经损伤情况,制定相应手术方案。其中,经椎体长斜形骨折患者11例采用一期前后联合手术(其中2例合并齿状突骨折,同时予以手术),1例采用前路手术;经椎体短斜形骨折4例采用前路手术,3例采用后路手术。根据ASIA分级标准评估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定期随访X线片、CT等,观察术后颈椎序列、内固定物及骨愈合情况。[结果]19例患者除1例死亡外,均获得平均24个月(12~28个月)的随访,植骨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4~6个月,平均4.5个月,未发生置钉造成的脊髓、神经根及血管等损伤。无内固定破坏。多数患者神经功能较前有所恢复。[结论]合并强直性脊柱炎的颈椎骨折患者病情复杂,手术难度大,应根据不同损伤类型和病情特点进行分类手术治疗,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马骏雄刘军项良碧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手术策略
单节段和双/多节段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椎前软组织肿胀及吞咽困难发生率的比较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比较分析单节段和双/多节段颈椎前路融合术后椎前软组织肿胀程度和吞咽困难发生率。方法纳入颈椎前路融合术病例123例,单节段组50例,双/多节段组73例,在侧位X线片上测量椎前软组织宽度,比较术后椎前软组织肿胀程度及吞咽困难发生率。结果单节段组术后椎前软组织肿胀宽度为(8.29±3.98)mm,吞咽困难发生率为40.0%,均低于双/多节段组的(11.14±5.17)mm和64.4%。且无论高位(C4/C5节段及以上)或低位手术(C5节段以下),单节段术后椎前软组织肿胀宽度和吞咽困难发生率均低于双/多节段术后。结论多节段手术可能是颈椎前路手术术后椎前软组织肿胀和吞咽困难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术前针对相关人群的宣教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临床意义。
马骏雄陈语项良碧于海龙王琪刘军
关键词:颈椎脊柱融合术
伤椎过渡钉辅助复位技术在重度胸腰椎骨折脱位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伤椎过渡钉辅助复位技术在重度胸腰椎骨折脱位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10—01—2012—01应用伤椎过渡钉复位技术治疗重度胸腰椎骨折脱位13例。术前影像学证实伤椎椎弓根均破坏,无法置钉,常规行后路手术.伤椎过渡钉辅助复位后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固定。结果13例获得随访10个月~2.5年,平均1.5年,骨折脱位复位满意,术后伤椎高度和Cobb角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无破坏。结论对于复位困难的重度胸腰椎骨折脱位,当伤椎椎弓根破裂无法置钉时采用伤椎过渡钉辅助复位技术联合后路钉棒系统可以获得满意的复位效果,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临床效果满意。
马骏雄刘军项良碧王琪陈语于海龙
关键词:胸腰椎辅助复位
低位和高位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椎前软组织肿胀及吞咽困难发生率的比较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比较分析低位和高位颈椎前路融合术后椎前软组织肿胀程度和吞咽困难发生率。[方法]研究共纳入行颈椎前路融合术的颈椎病患者123例,其中低位组(C5以下)51例,高位组72例(C5以上,包括C4、5),根据侧位X线测量计算椎前软组织肿胀宽度,比较分析术后椎前软组织肿胀程度及吞咽困难发生率。同时,根据手术节段长短将样本分为单节段融合组(n=50)和双节段融合组(n=48),再进行组内低位和高位组间的比较分析,以消除手术节段长短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结果]低位组术后椎前软组织肿胀宽度为(8.63±4.44)mm,吞咽困难发生率为41.2%,均低于高位组的(12.10±4.77)mm和63.9%(P<0.05)。对于单节段融合手术,低位组术后椎前软组织肿胀宽度为(8.37±4.22)mm,吞咽困难发生率为36.1%,均低于高位组的(9.63±3.44)mm和50.0%(P<0.05)。对于双节段融合手术,低位组术后椎前软组织肿胀宽度为(9.27±4.96)mm,吞咽困难发生率为53.3%,均低于高位组的(13.24±4.75)mm和75.8%(P<0.05)。[结论]高位颈椎手术可能是颈椎前路术后椎前软组织肿胀和吞咽困难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术前针对相关患者进行宣教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临床意义。
马骏雄项良碧于海龙陈语王琪刘军
关键词:颈椎前路
C3椎体大部分切除、植骨融合钢板系统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创伤性枢椎滑脱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C3椎体大部分切除、植骨融合钢板系统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创伤性枢椎滑脱患者的效果。方法对8例不稳定性创伤性枢椎滑脱患者行颈前路C3椎体大部切除、植骨融合、Zephir钢板系统内固定,并对术前、术中和术后10~30个月随访的资料进行总结。结果无患者术中死亡,无患者出现手术并发症,术中平均出血300mL。随访结果显示术后全部病例颈部症状明显缓解,2例脊髓不全损伤患者脊髓功能明显改善,6个月X射线平片显示全部病例生理前凸恢复,C2椎弓骨折线模糊,植骨愈合良好,无钢板及螺钉松动、断裂现象存在。结论前路C3椎体大部分切除、植骨融合钢板系统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创伤性枢椎滑脱减压充分,可维持颈椎生理前凸,促进骨折愈合,且植骨融合率高。
陈语项良碧刘军于海龙王琪郭明明祖启明
关键词:上颈椎创伤性枢椎滑脱植骨融合钢板
前后路重建治疗Ⅱ型Hangman骨折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评价颈前路C3椎体大部分切除、植骨融合钢板系统内固定术重建上颈椎稳定性的生物力学性能,并与临床常用的C2~3开槽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作对比。方法 6例新鲜尸体上颈椎标本(含C2~4),在标本完整(完整组)、C2双侧椎弓峡部切断加C2~3前纵韧带切断加C2~3椎间盘切除(Hang-man骨折组)、后路C2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路固定组)、前路C2~3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前路内固定组)以及前路C3椎体大部分切除、植骨融合钢板系统内固定术组(前路椎体切除+内固定组)状态下,依次用脊柱三维运动测量系统测试其C2~3、C3~4节段分别在0.5、1.5、2.5 N.m力矩下的运动范围(rage of motion,ROM),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C2~3节段:前路内固定组和前路椎体切除+内固定组在0.5、1.5、2.5 N.m力矩载荷下的6个方向上,ROM值较完整,Hangman骨折组、后路固定组均明显减小(P<0.05),前路内固定组与前路椎体切除+内固定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后路固定组在各种载荷条件下6个方向ROM均较完整组大(P<0.05)。后路固定组在各种载荷条件下前屈和后伸时与骨折组无显著性差异,在所有载荷条件下左右旋转及2.5 N.m力矩载荷下左右侧屈时与骨折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C3~4节段:除前路椎体切除+内固定组外,其余各组在各种载荷条件下6个方向ROM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在各种载荷下前路椎体切除+内固定组6个方向ROM明显较其余各组小(P<0.05)。Hangman骨折组、后路固定组、前路内固定组中,虽然前路内固定组在各个方向上ROM较其他组略大,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从生物力学观点来看,前路C3椎体大部分切除、植骨融合钢板系统内固定术固定伴有C2~3节段前纵韧带、椎间盘损伤的II型Hangman骨折较C2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更为适当和稳定,是治疗伴有C2~3椎间盘损伤的Ⅱ型
陈语项良碧刘军于海龙王琪郭明明祖启明
关键词:HANGMAN骨折生物力学特性内固定植骨融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