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103003)
- 作品数:30 被引量:534H指数:14
- 相关作者:樊明寿高炳德同延安马海洋秦永林更多>>
- 相关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扬州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5个品种菠萝果实品质比较与分析被引量:15
- 2012年
- 针对国内外不同菠萝品种品质研究相对较少的现状,选用5个菠萝常规品种进行外观和内在品质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黄金菠萝果眼浅,鲜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风味和品质上乘,推广潜力巨大,同时也是上佳的鲜食品种;金菠萝果眼平浅,食用方便,Vc含量高达480.39 mg/kg。5个菠萝品种的品质优劣综合评价排序为黄金菠萝>金菠萝>巴厘>卡因>金钻。
- 严程明张江周刘亚男马海洋石伟琦
- 关键词:菠萝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
- 不同培肥方式下春玉米氮磷钾养分累积与分配特征被引量:12
- 2014年
- 通过2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不同培肥方式(常规栽培T1、深松T2、深松+深施肥T3、综合培肥T4)对春玉米氮、磷、钾养分积累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T3、T4处理增产效果显著,与常规栽培(T1)相比,分别增产8.9%~16.5%,9.2%~18.1%。此外,T3、T4处理显著增加植株氮、磷、钾的累积,与T1相比,2个处理植株氮素积累量分别增加9.8%~17.0%,13.6%~26.2%,磷素积累量分别增加7.2%~11.2%,14.3%~21.6%;且2个处理氮、磷增量多集中于籽粒,T3、T4处理籽粒中氮积累量较T1的增幅分别为21.7%~25.1%,29.0%~39.5%,磷积累量的增幅分别5.6%~20.1%,11.2%~33.0%。
- 张秀芝蔡红光闫孝贡刘剑钊彭畅高洪军任军朱平
- 关键词:春玉米深松氮磷钾
- 中低品位磷矿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展望被引量:5
- 2012年
- 我国磷矿资源储量居世界第一,但中低品位磷矿占其储量85%以上,合理利用中低品位磷矿对提高磷矿资源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介绍我国中低品位磷矿资源储量和筛选方法的基础上,从利用中低品位磷矿生产钙镁磷肥、过磷酸钙、磷矿粉和微量元素肥的工艺概况及特点等方面进行总结,并对中低品位磷矿的利用和宏观调控提出以中低品位磷矿生产钙镁磷基和过磷酸钙基的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应该加大对中低品位磷矿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等建议,以期为中低品位磷矿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 张海鹏刘强彭建伟杨艳菊荣湘民宋海星
- 关键词:中低品位磷矿农业生产
- 阴山北麓马铃薯在不同灌溉模式下的水肥效率被引量:25
- 2013年
- 为明确内蒙古阴山北麓马铃薯主产区不同灌溉模式对水肥利用效率以及土壤无机氮残留的影响,2009—2010年进行了漫灌(农民习惯)、喷灌、露地滴灌、膜下滴灌4种灌溉模式对比研究,分析了不同灌溉模式对马铃薯产量形成、水分利用效率、养分偏生产力、经济净收益以及土壤无机氮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下滴灌马铃薯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氮磷钾肥料的偏生产力以及经济净收益均显著高于其他3种灌溉模式。其中,膜下滴灌的马铃薯产量分别比漫灌、喷灌和露地滴灌增加35.7%、26.0%、12.9%,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净收益分别增加200.2%、91.8%、23.7%和37.7%、30.1%、10.7%;氮肥偏生产力膜下滴灌比漫灌、喷灌和露地滴灌分别增加50.6 kg.kg 1、39.8 kg.kg 1、22.0 kg.kg 1,磷肥偏生产力分别增加126.6 kg.kg 1、99.4 kg.kg 1、55.0 kg.kg 1,钾肥偏生产力分别增加42.3 kg.kg 1、33.2 kg.kg 1、18.4 kg.kg 1。漫灌马铃薯收获后60~120 cm土层无机氮残留量达102.95 kg.hm 2,分别是喷灌、露地滴灌和膜下滴灌的1.36倍、2.11倍和2.28倍。由此可见,露地滴灌和膜下滴灌不仅节水,且马铃薯高产、养分资源和经济高效,可显著减少薯田氮素淋洗,从而降低环境污染的风险。
- 秦永林井涛康文钦田艳芳樊明寿
- 关键词:马铃薯灌溉模式水分利用效率
- 马铃薯的钾素需求及营养诊断被引量:13
- 2013年
- 了解马铃薯的钾素营养特点是马铃薯养分管理的基础,综述了马铃薯钾素营养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尽管文献报道的马铃薯需钾量存在差异,但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是需钾量较大的作物,其对钾素的需求多于其他元素。而且与小麦等作物相比,马铃薯的钾素营养效率较低。已有的研究还证实土壤交换性钾含量与马铃薯产量的关系并不稳定,仅依靠土壤测试制定钾肥施用方案存在较大的误差,因而马铃薯钾素营养状况诊断并依此指导生育期钾肥施用就显得必要。业已发现叶柄钾浓度能很好的反映马铃薯植株的钾素营养状况,对土壤供钾高度敏感,与块茎产量存在很好的数量关系,因此,用于指导马铃薯施肥的叶柄的临界钾浓度被不同研究人员确立,但干重基础的叶柄钾浓度指标指导施肥实践的时效性较差,这意味着简便快速的诊断方法有待建立。
- 康文钦石晓华敖孟奇秦永林樊明寿
- 关键词:马铃薯钾素营养
- 叶面硒肥对春小麦的富硒效应及硒素吸收分配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8年
- 采用田间试验法,研究了不同浓度及不同时期喷施叶面硒肥对春小麦硒素吸收、转化分配规律及硒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拔节期和孕穗期2次喷施10~20 mg/kg或孕穗期1次喷施40~50 mg/kg的亚硒酸钠溶液,都能使春小麦达到富硒标准。(2)在拔节、孕穗、乳熟期喷施40 mg/kg亚硒酸钠溶液都能使籽粒中的硒素含量达到富硒标准,孕穗至乳熟期为最佳喷施时期。(3)在生育进程中,全株硒素含量在0.062~0.187 mg/kg之间变化,平均0.086 mg/kg。叶面硒肥能显著提高各器官硒素含量,且富集效应顺序是叶>籽粒>颖壳>茎。(4)全株硒素吸收量和吸收速率动态变化可分别用一元三次方程式和一元二次方程式定量表达。孕穗期喷施40 mg/kg亚硒酸钠溶液时,全株硒素最快吸收速率为0.030 5μg/(d·株),与对照相比,提高了9.5倍,出现时间提前4 d。
- 晋永芬高炳德
- 关键词:春小麦利用率
- 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被引量:22
- 2013年
- 作为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提高马铃薯产量和水肥资源的利用率,对于满足人们粮食需求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为了探索一种高效的马铃薯灌溉施肥的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方式(滴灌、微喷灌和大水漫灌)和施肥量(525、600、675、750 kg/hm2)对马铃薯产量和水肥资源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处理相比,滴灌处理使提高马铃薯出苗成活率显著提高10%;在相同施肥的情况下,滴灌处理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偏生产力;在不影响产量的前提下,滴灌处理达到了节水37%,节肥55%的效果。综上可见滴灌对提高马铃薯产量和资源利用率都有积极意义。
- 张志伟梁斌李俊良何华金圣爱
- 关键词:出苗率滴灌
- 氮肥对扬麦20茎秆性状和抗倒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4年
- 为了解施氮对小麦茎秆性状及抗倒性能的调节作用,以中筋小麦品种扬麦20为材料,设置3个施氮水平(180、225和270kg·hm-2)和3个氮肥运筹比例(基肥∶壮蘖肥∶拔节肥∶孕穗肥分别为7∶1∶2∶0、5∶1∶2∶2和3∶1∶3∶3),研究氮肥施用量及运筹比例对小麦产量及茎秆形态、力学结构、化学成分等抗倒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产量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施氮量相同时,5∶1∶2∶2氮肥运筹比例的产量均最高。随着氮肥用量及基施比例的增加,茎秆基部节间变长变细,充实度降低,茎秆强度降低,田间发生倒伏的可能性及危害增加。在高肥条件下适度减少氮肥用量和氮肥合理后移能够有效提高茎秆质量,增加抗倒性能,并获得较高的产量,以施氮225kg·hm-2、氮肥运筹比例5∶1∶2∶2处理效果最好,能有效缓解高产与倒伏之间的矛盾。
- 张明伟易媛董召娣董召娣朱新开封超年朱新开彭永欣
- 关键词:氮肥调控
- 铁胁迫下硒对水稻养分吸收的影响被引量:3
- 2011年
- 通过水培法,在铁胁迫下,研究硒对寒地水稻养分吸收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培养液培养(Fe0+Se0)相比,加铁胁迫(Fe+Se0)显著提高了植株体内铁的含量,物质积累降低并不显著,但是抑制了水稻对氮、磷和锰的吸收,氮、磷和锰的积累量分别降低了7.8%、26.7%和74.0%,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铁胁迫下,培养液中补充适量的硒,显著提高了植株硒、磷和锌的含量,氮、磷和锌的积累量分别提高了17.4%、52.8%和83.7%,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以上结果表明,铁胁迫能够抑制水稻对养分的吸收,硒改善了水稻氮、磷和锌的营养状况,提高了水稻抵抗铁胁迫的能力。
- 彭显龙刘元英罗盛国
- 关键词:寒地水稻硒养分吸收铁胁迫
- 钾肥、覆膜对马铃薯硒素吸收分配及硒肥吸收率的影响被引量:6
- 2012年
-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钾肥及覆膜对马铃薯硒素吸收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及钾肥的施用提高了收获期马铃薯全株及块茎干物质产量;钾肥的施用显著提高马铃薯全株及块茎硒素含量与吸收累积量。钾肥与硒肥配合施用,使块茎硒素含量达0.148 mg.kg-1的富硒水平,对块茎硒素的富集有正交互效应,使收获期全株硒肥吸收率达17.8%,比单施硒肥提高1.5个百分点,块茎硒肥吸收率7.1%,提高2.7个百分点。覆膜对马铃薯全株、块茎硒含量及全株硒素吸收量无显著影响,但可显著提高块茎硒素累积量。覆膜硒肥配合,收获期全株硒肥吸收率20.0%,提高2.2个百分点,块茎硒肥吸收率10.1%,提高3.1个百分点。覆膜可显著促进硒素在体内由茎叶向块茎的转移。收获期,覆膜硒素运转率53%,提高10.1个百分点。
- 邢海峰高炳德樊明寿
- 关键词:马铃薯钾肥覆膜硒肥吸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