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8JC880022)
-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2
- 相关作者:蔡映辉更多>>
- 相关机构:汕头大学厦门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 我国不同社会阶层大一学生未来目标差异研究被引量:5
- 2009年
- 通过对全国31个省(市、区)的175所普通高等学校大一学生(以2007级为例)的未来目标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大一学生普遍希望未来能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拥有良好的人际网络和优质的精神生活。通过对学生家庭所属的阶层进行分析发现,阶层对学生大部分的未来目标变量存在影响。具体来说,基础阶层学生倾向于期望"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在某方面有特殊贡献"和"创业有成";中间阶层学生倾向于期望"享有优质的精神生活";而优势阶层学生则倾向于期望"在社会上有影响力"和"享有富裕的物质生活"。大一学生未来目标选择的共性反映了大学生的时代特征,其差异性则反映了社会阶层对学生选择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对大学生的人生目标教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蔡映辉
- 关键词:社会阶层
- 我国不同性别大学生未来目标差异的实证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本文采用实证的研究方法对我国大学生未来目标的性别差异进行了研究。调查样本来自全国31个省(市、区)175所普通本、专科院校的45559名2007级学生。数据统计发现,不同性别大学生未来目标按重要性程度排在前三位的项目分别是"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拥有良好的人际网络"和"享有优质的精神生活";性别与各项未来目标皆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男生期望追求事业成功,女生则更期望家庭幸福;男女学生在各项未来目标选择上均存在着显著差异。从研究结果分析可知,大学生未来目标的性别差异具有生物学和社会学意义。这种差异将影响学生实现未来目标所付出的努力,由此可能影响不同性别大学生未来目标的实现。
- 蔡映辉
- 关键词:性别差异实证研究
- 城乡大学生学业规划差异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一、研究方法本文以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为主要研究方法,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所使用的数据来自厦门大学课题组大一学生的调查数据库(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数据库http://www.hedb.xmu.edu.cn)。
- 蔡映辉
- 关键词:城乡大学生问卷调查法学业高等教育研究统计软件
- 我国不同社会阶层大一学生学习计划差异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本文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对全国31个省(市、区)的175所普通本、专科院校的2007级学生的学习计划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不同社会阶层的大一学生在"轻松的大学生活"、"自身素质培养"这两个方面的计划没有差异;而在"知识面的拓展"、"对专业更深的钻研"、"出国准备"、"准备考研"、"就业准备"等方面,不同社会阶层大一学生的计划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证明了社会阶层差异带来的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差异仍然存在,证明我国高等教育在社会分层中有着地位生产和再生产并存的作用。
- 蔡映辉
- 关键词:社会阶层
- 我国城乡大学生学业规划差异的实证研究被引量:6
- 2011年
-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研究方法对我国城乡大学生学业规划的特点及其差异进行了研究。调查发现,城乡因素与大学生的学业规划存在相关关系,并由此归纳出城乡大学生学业规划存在的特点。分析可知,文化再生产理论对城乡大学生学业规划的差异具有很强的解释力。
- 蔡映辉
- 关键词:城乡学业规划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