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21063)

作品数:6 被引量:29H指数:3
相关作者:曾永平郭凌川巫承洲鲍恋君刘劲松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正构烷烃
  • 2篇城市
  • 1篇地表径流
  • 1篇点源
  • 1篇点源污染
  • 1篇悬浮颗粒物
  • 1篇油类
  • 1篇油类物质
  • 1篇雨水
  • 1篇雨水径流
  • 1篇再悬浮
  • 1篇植物
  • 1篇指示物
  • 1篇散射
  • 1篇杀虫
  • 1篇杀虫剂
  • 1篇湿沉降
  • 1篇石油类
  • 1篇石油类物质
  • 1篇水环境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重庆绿色智能...

作者

  • 4篇曾永平
  • 2篇巫承洲
  • 2篇鲍恋君
  • 2篇郭凌川
  • 1篇应光国
  • 1篇易皓
  • 1篇许振成
  • 1篇沈汝浪
  • 1篇韦燕莉
  • 1篇李慧珍
  • 1篇陈繁荣
  • 1篇田密
  • 1篇赵学敏
  • 1篇罗宪林
  • 1篇卓琼芳
  • 1篇王丽
  • 1篇刘劲松
  • 1篇张丽娟
  • 1篇姚瑶

传媒

  • 2篇环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监测管理...
  • 1篇Journa...
  • 1篇中国矿物岩石...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快速城市化区域表层土壤中杀虫剂的空间分布及风险评估被引量:2
2014年
为探讨快速城市化区域杀虫剂的分布特征,19种被忽视的杀虫剂,即苯基吡唑类(氟虫腈)、氯丹、硫丹、九氯、六氯苯、七氯、狄氏剂、艾氏剂、异狄氏剂、甲氧滴滴涕及其代谢产物被用来分析在珠江三角洲(珠三角)及其周边区域229个土壤样品中的浓度水平和空间分布.结果表明,高浓度的杀虫剂主要集中在珠三角中心地区,而低浓度的杀虫剂则分布在珠三角周边区域,这个分布模式与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口密度的分布相似,表明社会经济因素对杀虫剂的分布有一定的影响.此外,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土地使用类型的转变也可能会导致原城镇农耕地变成现城市居民区,从而使得禁用农药在珠三角中心区域浓度高.来源分析表明在珠三角及其周边区域土壤存在工业氯丹的新输入源.氟虫腈由于半衰期比较短,在很大部分的土壤样品中转化成了氟虫腈砜和氟虫腈硫醚.对土壤中19种杀虫剂进行人体风险评估发现,6个在高人口密度区域收集的样品对人体有潜在的致癌或非致癌风险.因此这些被忽视的杀虫剂在将来环境研究中需要引起关注.
韦燕莉鲍恋君巫承洲曾永平
关键词:土壤杀虫剂珠三角城市化风险评估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在广州市环境中的分布、传输及风险
<正>区域环境中污染物的动态传输和归趋估算便于更好地描述污染物在各环境介质中的迁移和转化,弥补实际环境样品监控中的不足,为系统研究暴露风险提供了基础数据。初步研究显示,当前仍在使用农药(CUPs),包括有机磷和拟除虫菊酯...
李慧珍游静
文献传递
正构烷烃在海湾沉积物与悬浮颗粒物中的粒径分布及其环境行为被引量:3
2014年
为初步探讨粒径大小对污染物迁移循环机制的影响,分析了广东省海陵湾水体中的悬浮颗粒与表层沉积物中不同粒径颗粒的质量分布特征和正构烷烃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此区域水体中的悬浮物的絮凝临界粒径约在细颗粒(Φ<30μm)范围内。悬浮颗粒与表层沉积物中的正构烷烃的富集能力受多种因素作用,其中不同粒径组分的有机质的组成与类型及污染物的来源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水体底层细粒径中nC31的浓度增加说明水流作用与颗粒物粒径大小是影响海底沉积物再悬浮的重要参数。
巫承洲姚瑶冯伟昊沈汝浪曾永平
关键词:正构烷烃沉积物再悬浮
石油类物质的湿沉降及其对区域水环境的影响:以正构烷烃为指示物
2015年
为评估含有机污染物的湿沉降对区域水环境污染的贡献,在广州市3个采样点(海珠区、天河区和萝岗区)采集了2010年湿沉降样品(157个),并在天河点采集了12个干沉降、11个地表径流及10个气溶胶样品,并对其中指示化合物正构烷烃的浓度、来源和通量进行分析.正构烷烃(包括从C20—C34的15种同系物)总浓度范围为0.6—292μg·L-1;从季节上看,其在雨季(4—9月)的浓度低于旱季(1—3月和10—12月).碳优势指数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市的正构烷烃主要来源于石油产品的消费(50%),暗示石油产品消耗是主要污染源;其次来自植物排放(38%).此外,广州市在2010年有55±80 t(平均值±标准偏差)正构烷烃经干沉降和湿沉降至地表,其中湿沉降的贡献为39±80 t.同时,大约有224±296 t正构烷烃通过地表径流进入到珠江,反映了面源污染对区域水环境影响很大.因此,控制石油产品的消费和治理地表径流,是抑制面源污染、改善区域水环境的两个途径.
关翔鸿郭凌川鲍恋君曾永平
关键词:正构烷烃湿沉降地表径流
黄河、海河和辽河水体中3种常用除草剂的分布特征被引量:1
2014年
系统研究了黄河、海河和辽河中3种常用除草剂MCPA、2,4-D和Bentazone的分布特征及其来源。结果表明,3种除草剂除Bentazone在黄河水体中未检出外,其余均有检出。季节和空间分析表明,大部分目标物丰水期质量浓度高于枯水期,可能与夏季农作物除草剂使用量较大有关;从上游到下游化合物质量浓度逐渐升高,可能是河岸面源污染引起。水生态风险初步分析显示,3种除草剂对研究水体中的水生生物均为低风险。
王丽应光国张丽娟易皓赵学敏卓琼芳许振成
关键词:除草剂黄河
广州城区“雨水-雨水径流-河涌”污染链的特征被引量:5
2014年
在点源污染被逐步控制后,城市地面雨水径流已成为城市河流与湖泊等水体主要污染源.国内相关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之后在北京、上海、西安、珠海、澳门、天津、广州等城市开展.雨水、雨水径流及河涌的污染过程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污染链,即雨水携带大气颗粒物降至地面,随之形成的雨水径流又携带地表污染物进入城市河涌,从而恶化河涌水质;然而,对“雨水-雨水径流-河涌”整个污染链的研究尚鲜见文献报道.
刘劲松郭凌川罗宪林陈繁荣曾永平
关键词:雨水径流城市河涌点源污染城市河流
Changes in visibility with PM_(2.5) composition and relative humidity at a background site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被引量:18
2016年
In fall–winter, 2007–2013, visibility and light scattering coefficients(b sp) were measured along with PM_(2.5)mass concentrations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s at a background site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PRD) region. The daily average visibility increased significantly(p < 0.01) at a rate of 1.1 km/year, yet its median stabilized at ~13 km. No haze days occurred when the 24-hr mean PM_(2.5)mass concentration was below 75 μg/m^3. By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on the chemical budget of particle scattering coefficient(b sp), we obtained site-specific mass scattering efficiency(MSE) values of 6.5 ± 0.2, 2.6 ± 0.3, 2.4 ± 0.7 and 7.3 ± 1.2 m2/g,respectively, for organic matter(OM), ammonium sulfate(AS), ammonium nitrate(AN) and sea salt(SS). The reconstructed light extinction coefficient(b ext) based on the Interagency Monitoring of Protected Visual Environments(IMPROVE) algorithm with our site-specific MSE revealed that OM, AS, AN, SS and light-absorbing carbon(LAC) on average contributed 45.9% ± 1.6%,25.6% ± 1.2%, 12.0% ± 0.7%, 11.2% ± 0.9% and 5.4% ± 0.3% to light extinction, respectively.Averaged b ext displayed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rate of 14.1/Mm·year(p < 0.05); this rate would be 82% higher if it were not counteracted by increasing relative humidity(RH) and hygroscopic growth factor(f(RH)) at rates of 2.5% and 0.16/year-1(p < 0.01), respectively, during the fall–winter, 2007–2013. This growth of RH and f(RH) partly offsets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lowered AS in improving visibility, and aggravated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increasing AN to impair visibility.
Xiaoxin FuXinming WangQihou HuGuanghui LiXiang DingYanli ZhangQuanfu HeTengyu LiuZhou ZhangQingqing YuRuqing ShenXinhui Bi
关键词:光散射系数
华南农村地区溴系阻燃剂(BFRs)的大气-植物交换行为研究
<正>溴系阻燃剂(BFRs)被广泛添加于电子/电器、运输包装、建材、家具和纺织品中。多溴联苯醚(PBDEs)是一类最主要的BFRs,其生产和使用开始于1970s。由于具有潜在的生物毒性,并且广泛存在于环境中,PBDEs在...
田密陈社军麦碧娴杨复沫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