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01901)
- 作品数:8 被引量:68H指数:6
- 相关作者:黎雨轩程家骅袁兴伟刘尊雷李圣法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大黄鱼仔稚鱼不同发育阶段矢耳石形态发育和微结构特征被引量:11
- 2012年
- 对人工培育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的生长发育与矢耳石形态及微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大黄鱼矢耳石上的轮纹是每日形成的,第1日轮在孵化后第2天形成,与其初次摄食相对应。(2)大黄鱼卵黄囊期和前弯曲期仔鱼的耳石形态为圆形,进入弯曲期耳石长轴迅速伸长,在后弯曲期耳石形态变为椭圆形。进入稚鱼期,矢耳石开始形成次生核。随后次生核数量逐渐增加,在孵化后47~78 d的个体中,次生核数量稳定在5~7个,耳石近似盾形。(3)根据耳石日轮宽度推算的大黄鱼稚鱼在其仔鱼期生长率(b)与第1个次生核的形成时间(tsp1)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表明生长较快的个体形成次生核的时间较早,进入稚鱼期所需的时间更短。以上结论表明,大黄鱼矢耳石可以反演其早期生活史阶段的生长发育特征。
- 刘志远李圣法徐献明张翼黎雨轩
- 关键词:大黄鱼耳石日轮
- 三门湾和吕四近岸小黄鱼仔稚鱼耳石微结构特征比较被引量:6
- 2013年
- 对三门湾和吕四近岸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仔稚鱼的矢耳石微结构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小黄鱼矢耳石上的轮纹是每日形成的,第一日轮在孵化后第2天形成,由仔鱼期向稚鱼期过渡时形成的次生核;三门湾和吕四近岸海域在个体的生长、发育和次生核之间均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生长较快的个体,第一次生核形成的时间也较早,次生核数量亦多;两个海域小黄鱼的耳石微结构存在明显的差异,吕四近岸的个体在仔鱼期耳石生长率更快(均值为0.039),第一次生核形成时间较短(均值为37日龄),次生核数量较多(7~8个),表明吕四近岸个体具有较快的生长率和发育速度,这种差异可能是因为吕四近岸的个体在仔鱼期所经历的水温较高.以上研究结果表明,矢耳石的微结构特征可以反映野生小黄鱼的早期生长发育状况,不同海区小黄鱼仔稚鱼的矢耳石微结构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可以用于区分小黄鱼不同海域栖息的个体,将为小黄鱼早期资源补充过程和早期选择性死亡等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 黎雨轩汤建华徐献明许津刘志远徐浩程家骅
- 关键词:小黄鱼耳石日轮生长率
- 环境因子对大黄鱼耳石钡元素富积的影响被引量:4
- 2014年
- 通过设计3个温度(18℃、22℃、26℃)×3个盐度(17、25、34)×3个锶(Sr)元素组(低、中、高)来研究环境因子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耳石中钡(Ba)元素沉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温度、盐度和锶元素含量对耳石钡分配系数具有显著的影响,盐度的影响最大,锶元素的影响其次,温度的影响最小,温度和盐度对耳石钡分配系数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在所有试验组中,耳石钡分配系数均随着盐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水中Ba/Ca值的增加而减少,而耳石Ba/Ca值随着水中Ba/Ca值的增加而增加。盐度是影响大黄鱼耳石Ba/Ca值的主要因素,温度和锶元素的影响都很小,盐度对耳石Ba/Ca值的影响主要是因为水中Ba/Ca值随盐度的降低而增加。所有试验组中耳石Ba/Ca值均随着盐度的增加而降低,根据盐度与耳石Ba/Ca值的定量关系就可以反演大黄鱼所经历的盐度史。
- 黎雨轩徐浩张翼张辉徐献明李圣法
- 关键词:大黄鱼耳石钡盐度
- 黄海南部和东海小黄鱼资源动态的比较被引量:11
- 2013年
- 根据2006—2007年底拖网调查资料,利用体长频率法估算了黄海南部和东海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种群的生长、死亡参数,比较了两海域小黄鱼资源变动的空间特征差异,并利用动态综合模型分析了小黄鱼资源的利用状况。结果表明:黄海南部和东海小黄鱼种群渔获年龄主要为0~1+a,以当龄鱼(0 a)为主;平均极限体长(L∞)分别为226.47、257.25 mm,平均生长速度(K)分别为0.39/a、0.43/a,理论生长起点年龄(t0)分别为-0.80 a、-0.31 a;总死亡系数(Z)分别为1.81/a、3.05/a,捕捞死亡系数(F)分别为1.42/a、2.62/a,东海种群的捕捞强度大于黄海南部种群。渔获概率分析显示:黄海南部种群渔获概率为25%、50%和75%的选择体长分别为103.6、112.4、121.2 mm,东海种群分别为110.5、122.4、130.5 mm,东海种群的开捕体长稍大于黄海南部种群。动态综合模式分析表明,黄海南部种群资源利用参考点E0.1(单位补充量渔获量曲线初始斜率为10%时的开发率)、E50%(资源量为初始资源量50%时的对应开发率)、E max(最大产量时的对应开发率)分别为0.560、0.386和0.649,东海种群分别为0.563、0.356和0.669,当前开发率已经超过了目标参考点E0.1,资源处于过度利用状态。
- 刘尊雷谢汉阳严利平袁兴伟杨林林黎雨轩吴颖程家骅
- 关键词:小黄鱼
- 基于多源数据的东海小黄鱼资源评估与管理被引量:12
- 2013年
- 为建立稳定环境和波动环境机制下预防性渔业管理生物参考点,整合调查设计和渔捞日志等多源资源指标构建混合矩阵,利用logistic和Fox剩余产量模型的两步分析技术,对东海区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渔业资源动态进行评估。模型估算参数和管理参考点显示,Fox模型对渔获量和CPUE拟合的方差贡献率高于logistic模型,两者分别为68%和57%,环境承载力和内禀增长率相差较大。logistic模型估算了相对较低的承载力和较高的内秉增长率、初始开发率以及MSY。稳定环境下资源状况评判结果表明:1999―2008年间多数年份的捕捞强度超过捕捞水平限制参考点,渔业遭受过度开发,平均资源量保持在中位水平且未达到过度捕捞状态,但已超过目标参考点;波动环境条件下的判别结果显示:logistic和Fox模型拟合的渔业水平均已达到过度捕捞。采用保护性捕捞参考点可增强渔业资源稳定性,当捕捞死亡从参考点FMSY降至预防性参考点Fopt,logistic模型估算资源量从8.1 t上升到10.1 t,而渔获量从13.1 t下降至12.3 t;Fox模型资源量则从11 t增加到15.9 t,相应的捕捞产量从12.8 t下降到11.6 t。Fox模型评估结果较为保守,适合预防性渔业管理。
- 刘尊雷严利平袁兴伟杨林林刘勇黎雨轩李圣法程家骅吴颖
- 关键词:小黄鱼混合矩阵
- 东海北部小黄鱼异方差生长模型被引量:4
- 2012年
- 为揭示同方差和异方差结构对鱼类生长模型估计精度的影响,本研究以东海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为案例,选用2007 2009年东海北部近海常规监测的小黄鱼基础生物学测定资料,采用对数正态函数型、幂函数型和指数函数型方差结构,分别对Schnute生长模型3种基本形式的von Bertalanffy(LVB)、Gompertz和Schnute模型进行了拟合分析,并采用似然比检验和AIC准则,选择确定最优拟合模型。结果表明,在渔获群体低龄化的条件下,其生长模型的参数估计值对方差结构较为敏感;对数正态函数型、幂函数型和指数函数型方差结构函数对3种生长模型的参数估计值较为接近,参数标准误和变异系数相对较小,小黄鱼生长模型以异方差结构函数拟合的效果较同方差结构更为精确和稳健;采用幂函数型和指数函数型方差结构拟合生长模型,其AIC值较同方差条件大幅降低,生长模型拟合的各月龄组置信区间范围差距缩小,明显提高了生长模型拟合度。
- 刘尊雷袁兴伟严利平杨林林黎雨轩程家骅
- 关键词:小黄鱼异方差似然比检验
- 小黄鱼生物学特征与资源数量的演变被引量:29
- 2014年
- 通过分析20世纪50年代以来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资源动态和生物学特征演变,阐述其生物学特征与种群数量的变动机理,揭示种群兴衰的关键因素,评估小黄鱼的渔业风险.结果显示,小黄鱼资源动态由上世纪50年代的丰盛期演变至80年代的衰退低谷期、转而又发展到90年代初期的恢复期乃至此后的稳定丰厚期;年龄结构由50年代的10龄以上缩短到80年代的1~5龄、并继续缩小至90年代以来的1~3龄,世代周期缩短;以1龄鱼为初届性成熟年龄比例由50年代的少量(5%)扩大到80年代的中等(40%)、进一步演变到21世纪初以来的大量(74%~100%);个体绝对繁殖力从60年代初至90年代初显著提高,90年代以来无显著变化;生长参数K随资源丰厚与衰退而相应地减缓与加速,具有可逆的表型特征.小黄鱼资源数量和生物学性状的变动机理表明过度捕捞可导致开发性鱼类种群衰退,但鱼类种群为抗御过度捕捞而诱导生命史特征演变,并在适宜的渔业管理措施下有望实现鱼类种群恢复;性成熟提前和繁殖力提高是种群恢复的关键因素,针对性成熟和繁殖力的演变进化程度已接近极限或达最大潜力,如不控制捕捞强度,小黄鱼渔业面临着崩溃的风险.
- 严利平刘尊雷张辉凌建忠袁兴伟李圣法
- 关键词:小黄鱼年龄结构繁殖力性成熟
- 环境因子对大黄鱼耳石锶元素富积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3年
- 通过设计3个温度(18℃、22℃、26℃)×3个盐度(17、25、34)×3个锶元素组(1x、2x、3x)来研究环境因子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耳石中锶元素沉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条件下,耳石中Sr/Ca值与海水中的Sr/Ca值均呈线性关系;温度和盐度对耳石锶分配系数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锶元素浓度对耳石锶分配系数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影响耳石Sr/Ca值的环境因子中,海水Sr/Ca值的影响最大,温度的影响其次,盐度的影响最小;温度、盐度和锶元素浓度差异较大时,对耳石锶分配系数都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在没有添加锶元素的实验组(低锶组)中,温度(18℃和26℃)和盐度(17和34)对耳石锶分配系数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水温较高(26℃)时,锶元素浓度和盐度对耳石锶分配系数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
- 张翼黎雨轩徐献明黄佳华高银生徐浩程家骅
- 关键词:大黄鱼耳石锶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