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272012)

作品数:17 被引量:134H指数:6
相关作者:邹光富朱同兴毛琼庄忠海冯心涛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成都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三叠
  • 4篇找矿
  • 4篇找矿方向
  • 4篇矿床
  • 4篇成矿
  • 3篇地质
  • 3篇三叠纪
  • 3篇西南三江
  • 3篇西南三江地区
  • 3篇成矿规律
  • 2篇地层
  • 2篇地层研究
  • 2篇地磁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地质特征
  • 2篇多金属
  • 2篇多金属矿
  • 2篇多金属矿床
  • 2篇银多金属矿

机构

  • 14篇成都地质矿产...
  • 4篇成都理工大学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华北油田
  • 2篇中国石油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四川省地质矿...
  • 1篇四川省冶金地...

作者

  • 17篇邹光富
  • 9篇朱同兴
  • 7篇毛琼
  • 6篇冯心涛
  • 5篇庄忠海
  • 5篇周铭魁
  • 4篇潘忠习
  • 3篇李建忠
  • 2篇郑荣才
  • 2篇贾保江
  • 2篇陈永明
  • 1篇夏彤
  • 1篇顾雪梅
  • 1篇李淑民
  • 1篇王剑
  • 1篇饶荣标
  • 1篇杨凯
  • 1篇毛英
  • 1篇蔡建国
  • 1篇金辉

传媒

  • 2篇矿物岩石
  • 2篇矿物学报
  • 2篇地质通报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地质论评
  • 1篇沉积学报
  • 1篇物探化探计算...
  • 1篇矿床地质
  • 1篇沉积与特提斯...
  • 1篇矿业快报
  • 1篇资源与产业
  • 1篇亚洲大陆深部...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6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四川龙门山前陆盆地上三叠统小塘子组、须家河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特征被引量:9
2006年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以野外地质露头剖面精细观察研究结合钻井、测井资料的综合研究为基础,详细研究了四川龙门山前陆盆地上三叠统小塘子组、须家河组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特征及其与沉积体系时空展布和演化规律的关系。从中识别出37个短期、12个中期、5个长期和1个超长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将短期、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细分为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向上变浅的非对称型和对称型三种基本层序类型。论述了各级次基准面旋回层序的垂向序列、岩性岩相组合、结构类型和叠加样式等特征。在此基础上,对龙门山前陆盆地上三叠统小塘子组、须家河组地层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等时对比,建立了等时地层格架。详细讨论了层序地层格架中的生储盖组合特征。认为上三叠统小塘子组、须家河组地层具有良好的生储盖层组合和形成大、中型次生油气藏的条件。为确定龙门山前陆盆地上三叠统地层深层区的生储盖组合特征和开展储层预测与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毛琼邹光富郑荣才黄海波金辉孙卫华
关键词: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上三叠统
西藏珠穆朗玛峰北坡地区显生宙沉积构造演化
位于印度板块北缘和雅鲁藏布江结合带之间的珠穆朗玛峰北坡地区,属于喜马拉雅造山带的组成部分,是特提斯洋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早古生代奥陶纪到古近纪约5亿年期间发育一套基本连续的海相沉积地层,沉积厚度达14km。为研究特提斯洋形...
邹光富朱同兴周铭魁王剑冯心涛
关键词:显生宙沉积构造演化
聂拉木县幅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被引量:10
2004年
发现中—晚三叠世鱼龙化石、三叠系和侏罗系珊瑚-海绵生物礁灰岩,识别出白垩系与侏罗系层序不整合界面,查证并获取若干二叠系大陆裂谷型火山岩和早白垩世岛弧型火山岩新的资料。在综合研究地层古生物、层序地层与沉积相、磁性地层、岩浆岩、变质岩、区域构造等资料的基础上,将测区地质发展演化分为:前奥陶纪基底形成、奥陶纪—泥盆纪稳定陆表海、石炭纪—侏罗纪离散型被动大陆边缘、白垩纪—古近纪汇聚型前陆盆地、新近纪—第四纪后造山隆升5个阶段。
朱同兴周铭魁邹光富李建忠冯心涛庄忠海贾保江
关键词:地质演化
喜马拉雅山北坡奥陶纪—古近纪构造古地磁新数据被引量:4
2006年
在喜马拉雅山北坡奥陶系—古近系近乎连续的沉积地层中系统采集古地磁样品3791件,其中测试统计样品数为2920件,基本获取了统级年代古地磁数据,绘制出喜马拉雅地块奥陶纪—古近纪古地磁极移曲线和古纬度变化曲线。喜马拉雅地块在向北漂移过程中曾发生了多次旋转,最后一次约28°的顺时针旋转发生在始新世,可能与西喜马拉雅构造结形成有关;晚三叠世和晚侏罗世曾发生了纬度为2°和3.8°的向南回返,可能与雅鲁藏布新特提斯洋弧后扩张有关。根据古纬度数据推算:中白垩世雅鲁藏布新特提斯洋盆的宽度至少为2200km;始新世以来的喜马拉雅陆-陆碰撞造山运动导致印度地块-喜马拉雅褶冲带-拉萨地块之间的地壳缩短量至少为1000km。
朱同兴庄忠海周铭魁潘忠习冯心涛
关键词:构造古地磁喜马拉雅山北坡
四川巴塘县夏塞银多金属矿床特征被引量:16
2008年
夏塞银矿位于川西义敦岛弧造山带燕山晚期绒依措花岗岩体外接触带浅变质岩中,是一个超大型的中低温热液脉型银多金属矿床。通过对该矿床的地质、矿石矿物、流体包裹体与同位素地球化学等进行系统的研究表明,矿体产出严格受断层破碎带控制,矿体主要为脉状、透镜状和浸染状;容矿岩石为上三叠统图姆沟组的浅变质砂岩、粉砂岩和板岩;金属矿物主要有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黄铁矿、银矿物和硫盐矿物等,脉石矿物为石英、方解石、绢云母、绿泥石等;成矿作用可划分为三期四个阶段;成矿物质来源于围岩和花岗岩,矿床为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期岩浆期后成矿流体浅成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矿床。
邹光富郑荣才胡世华陈才金蒋洪昌伍洪邦
关键词:银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找矿方向
西藏喜马拉雅地块显生宙古地磁特征及其构造地质意义被引量:4
2016年
通过对采自西藏南部喜马拉雅地块珠穆朗玛峰北坡地区奥陶系—古近系沉积地层中的2920件古地磁定向样品进行了系统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喜马拉雅地块在显生宙时期向北漂移过程中曾发生过多次顺时针旋转运动。在奥陶纪—晚白垩世喜马拉雅地块在向北漂移过程中发生了大约20.0°的顺时针旋转运动。但在晚泥盆世末到早石炭世初曾发生了0.4°逆时针旋转,在石炭纪和早三叠世分别逆时针旋转了6.0°和8.0°,可能与晚泥盆世末到早石炭世初、石炭纪和早三叠世大陆裂谷的张裂作用有关。在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和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期间,分别发生了古纬度为2.0°和3.8°的向南回返的逆时针旋转,可能与雅鲁藏布新特提斯洋弧后扩张及洋盆开启有关。在始新世到上新世,喜马拉雅地块在相对快速北移的同时产生了约28.0°的顺时针旋转。根据古纬度数据推算,始新世以来的喜马拉雅陆-陆碰撞造山运动导致印度板块-喜马拉雅褶冲构造带-拉萨地块之间的地壳构造缩短量至少为1 000km。通过对珠穆朗玛峰地区显生宙古地磁的系统研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冈瓦纳大陆的演化、古特提斯洋的形成、消亡历史和青藏高原隆升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邹光富毛琼庄忠海潘忠习朱同兴李建忠
关键词:显生宙古地磁
西藏南部珠穆朗玛峰地区三叠纪生物地层研究被引量:14
2006年
本文对珠穆朗玛峰地区三叠系地层中的生物地层层序、古生物化石的产出状态、组合面貌和发育特征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自下而上将区内三叠系划分出19个生物化石组合(带)。这些生物化石组合(带)分别是1Oceraslatilobatum—Anchignathodotusparvus组合;2Ophicerassakuntala—Isarcicellaisarcica组合;3Gyronitespsilo-gyrus—Claraiaaurita—Neospathoduscristagalli组合;4Owenites—Neospathoduswaageni组合;5Procarnitesxizan-gensis—Neogondolellamilleri组合;6Neospathodustimorensis带;7Japonitesmangus—Neogondolellaregale组合;8Anacrochordicerasnodosus—Tulongospiriferstracheyi组合;9Paracertitestrinodosus—Neogondolellaconstricata组合;01Protrachycerasladinum—Daonellaindica—Neogondolellaexcelsa组合;11Indonesitesdieneri—Lilanginanobilis组合;21Haplotropites—Epigondolelladiebeli组合;31Parahaueritesacutus—Halobia—Neogondolellapolygnathiformis组合;41Nodotibetitesnodosus—Epigondolellaabneptis组合;15Griesbachites—Guembilites组合;61Indojuwavitesangu-latus—Epigondolellamultidentata—Himalayasaurstibetensis组合71Cyrtopleuritesbicrenatus带;18Pinacocerasmetter-nichi—Himavatitescolumbianus组合;91Tulongocardiumpluriraditum—Palaeocarditamansuyi组合。据此厘定了该区三叠系下统、中统和上统的界线。珠穆朗玛峰地区三叠系生物化石组合带的重新建立,提高了该区三叠系生物地层的研究程度,为开展青藏高原地区及其与全球的三叠系地层划分对比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邹光富毛琼陈永明饶荣标
关键词:三叠系
西藏南部聂拉木地区前寒武纪岩石磁组构及其构造意义
2007年
通过对西藏南部聂拉木地区前寒武纪岩石磁组构进行研究表明:该区岩石磁化率百分率的各向异性胃值较高,均大于10%,这说明岩石曾经历了较强烈的韧性变形。根据岩石最小磁化率从主轴硒方向推断的岩石变形期,最大的主压应力方位主要有SN向、NE—SW向、NW—SE向。岩石磁组构费林(Flinn)图解表明,大部分岩石磁组构具有磁面理发育、磁线理不发育,岩石磁化率量值椭球体呈压扁状的特点。部分岩石磁组构还具有磁线理发育、磁面理不发育,岩石磁化率量值椭球体呈拉长形的特点。因此,该区域构造应变型式具有压缩应变和拉伸应变二种型式。岩石磁组构研究还表明,该区具有SN向挤压、NW—SE向挤压、NW—SE向伸展滑脱三期构造应力。这说明高喜马拉雅结晶基底岩石曾经历了SN向逆冲推覆构造作用,NW—SE向逆冲推覆构造作用和NW—SE向伸展滑脱构造作用过程。构造应力场的转变及其构造作用,为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之间,自白垩纪末~始新世晚期发生的弧~陆、陆~陆碰撞,和始新世晚期以来,强烈的陆内汇聚造山与青藏高原剧烈隆升,及区域伸展滑脱构造作用过程的响应。
邹光富庄忠海潘忠习朱同兴陈永明
西藏南部聂拉木地区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的组成及其特征被引量:9
2006年
在对肉切村岩群的岩石组合、变质特点以及区域综合对比研究基础上,根据其中锆石U-Pb法年龄值686Ma、黑云母斜长变粒岩全岩Rb-Sr法年龄值796±103Ma,认为其原岩形成于新元古代,时代属震旦纪;前人划分的震旦—寒武系肉切村群,实际上是前寒武纪变质岩地层,聂拉木地区并未出露寒武纪地层。将前寒武纪地层划分为聂拉木岩群和肉切村岩群,并将聂拉木岩群划分为友谊桥岩组、曲乡岩组、康山桥混合岩和江东岩组4个构造岩石地层单元,将肉切村岩群划分为扎西宗混合岩和塔吉岭岩组两个构造岩石地层单元。
邹光富朱同兴贾保江周铭魁
关键词:前寒武纪藏南
西南三江地区成矿作用、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被引量:6
2009年
邹光富毛英毛琼夏彤李淑民蔡建国杨凯
关键词:成矿作用找矿方向板块缝合带成矿规律晚三叠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