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0607)

作品数:9 被引量:48H指数:3
相关作者:蒋稼欢董广新王静李远陈九生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大学重庆医科大学温州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生物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微流控
  • 3篇细胞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生成
  • 2篇吡咯
  • 2篇微流动
  • 2篇聚吡咯
  • 2篇基因
  • 1篇单片
  • 1篇单片机
  • 1篇电子学
  • 1篇血管生长
  • 1篇血管生长因子
  • 1篇血管形成
  • 1篇液滴
  • 1篇增殖
  • 1篇数值模拟
  • 1篇通孔
  • 1篇转染
  • 1篇微环境

机构

  • 9篇重庆大学
  • 1篇温州医学院
  • 1篇加利福尼亚大...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蒋稼欢
  • 2篇董广新
  • 2篇李远
  • 2篇王静
  • 1篇晏小清
  • 1篇陈九生
  • 1篇叶群芳
  • 1篇戴小珍
  • 1篇杨力
  • 1篇蔡绍皙
  • 1篇徐海明
  • 1篇江奇峰
  • 1篇熊新
  • 1篇姜东成
  • 1篇谭毅

传媒

  • 1篇分析化学
  • 1篇医用生物力学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科技导报
  • 1篇化工进展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仪表技术与传...
  • 1篇化学反应工程...
  • 1篇Scienc...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力-生长关系与组织修复——贺冯元桢先生百岁华诞被引量:2
2018年
冯元桢(Yuan-Cheng Fung)先生是国际著名力学家,现代生物力学的创始人,有'生物力学之父'美誉。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作为国内最早开展生物力学和生物流变学研究的科研单位之一,从建设之初就得到了冯元桢先生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杨力
关键词:肝细胞成骨分化
基于MSP430单片机的便携式电化学DNA检测系统被引量:1
2012年
为实现现场DNA杂交检测,设计了一套便携式电化学DNA检测系统;系统以MSP430单片机为主控芯片,结合外围恒电位电路和控制软件,实现电化学循环伏安法检测;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利用原位电化学共聚合技术将DNA探针包埋固定在导电聚吡咯分子网络中,利用DNA杂交反应改变聚吡咯氧化还原过程中的离子交换动力学行为的原理实现DNA杂交检测;设计的DNA检测系统硬件结构检测,低功耗,精确实现电化学循环伏安法检测;配合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可实现无标记DNA检测,检测下限达到5×10-18M,适合在野和个性化DNA检测。
李远蒋稼欢王静SUNG K.L.Paul
关键词:MSP430DNA传感器恒电位仪聚吡咯
微流控液滴技术:微液滴生成与操控被引量:31
2012年
微液滴技术因具有高通量两相分割分离能力,吸引众多不同领域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回顾了微流控液滴技术领域的一些基本技术思路,涉及微液滴的流控生成方法,包括水动力法、电动法、气动法、光控法等,以及液滴生成后的操控技术,如液滴定向位移、融合、裂分、混合、分选、捕获等,同时对这些方法作了简要评述。
陈九生蒋稼欢
关键词:微流控操控
普通铣削精度下微流控装置构建及液滴微流控应用
在微尺度空间条件下操控流体的微流控技术,具有低消耗、高效率、便携化的特点。长期以来微流控原型装置的加工工艺,包括软刻工艺,较为昂贵,需要高精密设备与设施;低成本、快速化、高效率的微流控原型装置加工,依然存在挑战。本文以普...
周志智
关键词:表面粗糙度
文献传递
基于微流动混合的微纳米粒子合成进展被引量:6
2010年
综述了近三年来人们采用普通层流与聚焦层流、分散相与连续相形成技术、液滴技术等微流控技术角度来合成微纳米粒子的研究进展。这些进展反映出,微纳米粒子合成的微流控技术正在从连续微流动层流向离散态的分段流与液滴流技术的方向发展。文中对围绕基本微混合方式形成的特殊微流控结构被用于粒子合成的研究也给予了关注。最后对微流控微混合方式合成粒子技术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基本问题作了讨论。
董广新蒋稼欢
关键词:化学合成
基于微流控芯片构建一种新的体外血管生成模型被引量:3
2011年
血管生成在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血管生成的机理仍不清楚.因此,为探明血管生成机理及开发"血管生成相关"疾病的治疗方法,在体外构建一个合适的血管生成模型是十分必要的.基于微流控系统构建了一种新型体外血管生成模型,该系统不仅能为内皮细胞生长提供一种近似于在体的微环境,并能实时监测内皮细胞对其微环境所发生变化的响应.为评价该系统用于血管生成模型建立的可行性和优越性,考察了促血管生长因子对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管样结构形成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促血管生长因子的诱导作用下,内皮细胞在三维基质材料中的增殖能力大大提高(提高了59.12%);在促血管生长因子浓度梯度的诱导作用下,内皮细胞定向从低浓度往高浓度侵入基质胶且形成管腔样结构.以上结果表明,该系统不仅能为血管生成机理的阐明提供一个良好的研究平台,还能为促血管生成药物或者抗血管生成药物的筛选提供一个合适的筛选平台.
戴小珍蔡绍皙叶群芳蒋稼欢晏小清熊新江奇峰WANG Albert Chih-Lueh谭毅
关键词:血管生成微环境促血管生长因子
A novel in vitro angiogenesis model based on a microfluidic device被引量:3
2011年
Angiogenesis is very important for many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processes. However,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angiogenesis are unclear. To elucidate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angiogenesis and to develop treatments for "angiogenesis-dependent" diseases, it is essential to establish a suitable in vitro angiogenesis model. In this study, we created a novel in vitro angiogenesis model based on a microfluidic device. Our model provides an in vivo-like microenvironment for endothelial cells (ECs) cultures and monitors the response of ECs to changes in their microenvironment in real time. To evaluate the potential of this microfluidic device for researching angiogenesis, the effects of pro-angiogenic factors on ECs proliferation, migration and tube-like structure formation were investigated. Our results showed the proliferation rate of ECs in 3D matrix was significantly promoted by the pro-angiogenic factors (with an increase of 59.12%). With the stimulation of pro-angiogenic factors gradients, ECs directionally migrated into the Matrigel from low concentrations to high concentrations and consequently formed multi-cell chords and tube-like structure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device can provide a suitable platform for elucidating the mechanisms of angiogenesis and for screening pro-angiogenic or anti-angiogenic drugs for "angiogenesis-dependent" diseases.
DAI XiaoZhenCAI ShaoXiYE QunFangJIANG JiaHuanYAN XiaoQingXIONG XinJIANG QiFengWANG Albert Chih-LuehTAN Yi
关键词:抗血管生成模型基内皮细胞增殖血管形成
微流控技术在细胞转染中的应用
2011年
微流控技术是在微米级、纳米级结构中操控纳升至皮升体积流体的技术与科学,具有液体流动可控、消耗试样和试剂极少等优点。近年来,细胞转染技术有逐渐向微型化技术途径发展的趋势,这也给了研究者从微尺度角度审视细胞转染技术过程的新机会。以下介绍了基于微流控技术的细胞转染方法,包括微阵列方式的转染技术、缩微流动空间中的转染、微流控液滴技术应用于细胞转染、微流控注射技术以及微流控电穿孔技术,并阐述了影响转染效率的因素或改善途径。
徐海明蒋稼欢
关键词:微流控转染基因
基于聚吡咯的基因电子学: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被引量:2
2009年
导电聚吡咯因其特殊结构和优异物化性能,成为构建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的一种新的介导材料,同时为未来基因电子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综述了近年来聚吡咯在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中的实际应用,讨论了聚吡咯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构建中的电极选择、电极修饰及DNA探针固定化策略;结合微阵列、微流控技术及纳米材料,对聚吡咯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的研究动向和应用做了探讨性展望。
蒋稼欢姜东成李远王静SUNG K.L.Paul
关键词:聚吡咯微阵列技术
一种新型微流动混合圆通道装置的制作、数值模拟和初步应用
2012年
微混合通道是微流控芯片实现功能的重要结构。微丝模塑法制作的微流动混合圆通道,具有特殊"立体"结构的侧壁沟通式通孔。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定性描述了沟通通孔处的流场特征,以此来辅助设计微混合通道,并初步探索了微流动混合圆通道的粒子合成能力。结果表明,微丝模塑法制作的微混合圆通道较相同条件下的软光刻通道具有更好的流场特征,并为粒子合成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董广新蒋稼欢
关键词:数值模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