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5025-006-001)

作品数:2 被引量:14H指数:1
相关作者:孙珍赵中贤谢辉李鹏春张翠梅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青年人才领域前沿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地层
  • 1篇新生代
  • 1篇岩石
  • 1篇岩石圈
  • 1篇深水
  • 1篇生长地层
  • 1篇水区
  • 1篇凸起
  • 1篇盆地
  • 1篇珠江口盆地
  • 1篇珠江口盆地白...
  • 1篇凹陷
  • 1篇白云凹陷
  • 1篇白云深水区
  • 1篇沉降
  • 1篇沉降史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海洋石油...
  • 1篇中海石油(中...

作者

  • 2篇赵中贤
  • 2篇孙珍
  • 1篇柳保军
  • 1篇庞雄
  • 1篇张翠梅
  • 1篇李鹏春
  • 1篇谢辉

传媒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东沙25凸起构造演化被引量:1
2013年
隆起带的形成和演化分析对于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对比生长地层法、沉降史回剥技术和剩余构造沉降3种构造演化的手段,旨在全面揭示东沙(DS)25凸起的演化历史。依据生长地层的厚度、地层反射终端等特征划分出白云凹陷DS25凸起演化的主要阶段;运用回剥法恢复DS25凸起的沉降历史和与周缘地区的沉降差异;结合剩余构造沉降分析,定量判断隆起的抬升、沉降和差异沉降作用及发育时期。在对以上3种方法对比综合的基础上,综合生长地层指示的重要构造变革界面、沉降史恢复和剩余构造沉降精细划分的沉降阶段和构造运动形式,重建DS25凸起演化过程,并提出以下5个演化阶段:65~30Ma,凸起顶部遭受强烈剥蚀;30Ma左右,凸起发生大规模抬升;30~23.8Ma,发生微弱沉降;23.8~10.5Ma,发生差异沉降,并出现三幕强烈沉降;10.5Ma至今,凸起经历持续抬升。
张翠梅赵中贤孙珍庞雄柳保军李鹏春
关键词:白云凹陷生长地层沉降史珠江口盆地
白云深水区新生代沉降及岩石圈伸展变形被引量:13
2011年
为认识白云深水区新生代构造沉降和岩石圈伸展变形特征,本文对过研究区的两条测线进行了回剥分析和伸展系数计算,结果表明:白云深水区新生代构造沉降具有幕式特点,由快到慢共分4幕:①65~24.4 Ma;②24.4~18.5 Ma;③18.5~13.8 Ma;④13.8~0 Ma,在裂后存在3期快速沉降(24.4~21 Ma,18.5~16.5 Ma,13.8~10.5 Ma)和4期慢速沉降(或隆升)(30~24.4 Ma,21~18.5 Ma,16.5~13.8 Ma,10.5~0 Ma).白云深水区裂陷期和裂后期沉降受基底形态影响,总体向洋陆边界增加,裂陷期的沉降量为200~2100 m,裂后沉降量为1000~1500 m,由裂陷期沉降反演的岩石圈伸展系数为1~7,与全地壳的伸展系数变化趋势一致,在基底隆起处伸展系数小,凹陷处伸展系数大;白云深水区裂后存在异常沉降,约300~700 m,它的分布与基底形态负相关,在隆起处异常沉降量大,为600 m左右,凹陷处异常沉降量小,约300 m,可能与岩石圈破裂引起洋陆过渡带不同构造单元的差异沉降相关.
赵中贤孙珍谢辉颜承志李元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