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5BA517A04)

作品数:17 被引量:362H指数:10
相关作者:张克斌李瑞高永王百田杨俊杰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林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林业局荒漠化监测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6篇农牧
  • 5篇封育
  • 4篇植被
  • 4篇农牧交错带
  • 4篇交错带
  • 3篇土壤
  • 3篇荒漠化
  • 2篇沙柳
  • 2篇沙柳沙障
  • 2篇土壤理化
  • 2篇土壤理化性
  • 2篇土壤理化性质
  • 2篇农牧交错区
  • 2篇群落
  • 2篇理化性
  • 2篇理化性质
  • 2篇覆盖度
  • 2篇北方农牧交错...
  • 2篇NDVI
  • 2篇草场

机构

  • 11篇北京林业大学
  • 5篇内蒙古农业大...
  • 2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阿拉善盟林业...

作者

  • 10篇张克斌
  • 6篇李瑞
  • 5篇高永
  • 3篇乔锋
  • 3篇杨俊杰
  • 3篇王百田
  • 3篇刘刚
  • 2篇沈彦
  • 2篇王健
  • 1篇张小英
  • 1篇李增元
  • 1篇乔峰
  • 1篇白黎娜
  • 1篇张雨
  • 1篇田永祯
  • 1篇王琫瑜
  • 1篇吴波
  • 1篇吴瑞菊
  • 1篇高菲
  • 1篇刘小丹

传媒

  • 5篇水土保持研究
  • 4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防护林科技
  • 1篇内蒙古林业科...
  • 1篇遥感学报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生态环境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

  • 1篇2008
  • 9篇2007
  • 7篇2006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采煤塌陷对风沙区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的研究被引量:58
2006年
为了研究采煤塌陷对风沙区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干旱和半干旱风沙区采煤塌陷地的复垦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本文运用土壤学基本理论和方法,测定,计算了毛乌素沙地东南缘补连塔煤矿塌陷区和非塌陷区的土壤机械组成、容重、孔隙度、田间持水量、饱和导水率和养分等指标。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与非塌陷区相比,塌陷沙丘物理性粘粒含量明显减少,尤其地表10cm处;塌陷沙丘顶部和中部土壤容重和孔隙度没有明显变化,而沙丘底部和丘间低地土壤容重明显降低,孔隙度明显增大;塌陷沙丘0~40cm内土壤容重和孔隙度无明显变化,但40~100cm内土壤容重明显减少,孔隙度明显增加;塌陷沙丘0~60cm深度内田间持水量明显降低;0~60cm内饱和导水率没有发生明显变化;0~100cm内的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无明显变化。
王健高永魏江生代海燕方彪
关键词:采煤塌陷风沙区土壤理化性质土地复垦
高立式沙柳沙障防风效益研究被引量:37
2007年
通过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纳林陶亥镇境内毛乌素沙地边缘沙区的高立式沙柳沙障风速野外观测,利用Surfer(8.8)软件绘制了高立式沙柳沙障体系内外的风速流场图,分析高立式沙柳沙障的防风效益。结果表明:当旷野风速大于起沙风速时,复式带状高立式沙柳沙障体系内外风速变化较明显,防沙带2m高处风速呈现带前增强,带内平缓,带后减弱的趋势;而防沙带0.5m高处风速带内更趋向于平缓、稳定。此外,对沙柳沙障的粗糙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障前2~12H(障高)范围内下垫面粗糙度变化不大;障间粗糙度明显增大;障后2~12H处的粗糙度比障间粗糙度降低了33.3%,但还是高于旷野对照点粗糙度,为旷野粗糙度的29倍。
曹波孙保平高永左合君杨越张小英杨莉高志亮刘殿君
关键词:防风效益风速粗糙度
世界粮食计划署“2605”项目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启示被引量:1
2006年
“2605”项目区西吉县地处宁夏南部山区西南部,是环境恶劣、经济落后的广大西部地区的一个缩影。而国家正在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几乎涵盖了整个西部、西南的所有贫困地区,同样面临着生态恢复与经济发展的双重任务,工程实施5 a,已使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恢复,但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何巩固来之不易的退耕还林成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纵观“2605”项目的成败得失,其教训是深刻而发人深省的,科学地分析和反思这些生态工程的利弊得失对正在开展的以粮代赈、退耕还林(草)工程———即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工程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毛军张克斌刘刚
关键词:退耕还林
盐胁迫对两种无芒雀麦种子萌发的影响被引量:87
2007年
在实验室中对两种无芒雀麦本地种(Bromus inermis cv.Xilinguole)和引进种(Bromus stamineus)种子在浓度为0.5%、1.0%、1.5%的Na2SO4、NaCl和MgCl23种单盐胁迫下进行发芽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在以上3种盐胁迫下,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加,两种无芒雀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发芽值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相对盐害率升高,种子开始发芽的时间推迟且其发芽过程延长;在3种盐中,NaCl的胁迫对两种植物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最大,其中浓度为1.0%NaCl的胁迫对引进种和本地种无芒雀麦发芽率的抑制分别达到了68.67%和14%,在浓度为1.5%的NaCl胁迫下两种供试植物的发芽率均为零;通过建立不同盐分处理与两种无芒雀麦种子发芽率之间的回归方程得出,引进无芒雀麦种子芽期的耐盐性较本地无芒雀麦强。
胡生荣高永武飞米志英张雨
关键词:盐胁迫萌发无芒雀麦种子
基于光谱混合分析的毛乌素沙地油蒿群落覆盖度提取被引量:12
2007年
油蒿群落覆盖度是判断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程度严重与否的直接指标,其信息的准确获取有助于更为合理的荒漠化监测与评价。本研究以Landsat ETM+为数据源,深入探讨了光谱混合分析过程中影像预处理、端元选取、光谱混合模型选择及光谱混合分析结果分析等关键问题,给出了恰当的解决方案,进而进行了油蒿群落覆盖度的提取,并通过野外实测数据对提取结果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基于光谱混合分析技术提取的油蒿群落分量与实测油蒿群落覆盖度线性相关显著,相关系数为0.88,因而研究区的油蒿群落覆盖度可以通过油蒿群落分量的线性变换得到。因此,光谱混合分析是提取毛乌素沙地油蒿群落覆盖度的有效技术。
李晓松李增元吴波高志海白黎娜王琫瑜
关键词:油蒿群落光谱混合分析端元毛乌素沙地
围栏封育对农牧交错区沙化草地植物群落影响--以宁夏盐池为例被引量:15
2008年
封育措施是一种主要的草场恢复和重建的措施。通过对半干旱沙地老封育、新封育和对照区的比较分析,量化了不同封育措施下植被变化。对三种封育措施群落组成和生物多样性的分析结果表明:封育改变了群落的组成成分并增加了生物多样性;同时对群落植物的生活型、饲用价值分析及样方相似性指数计算结果则显示,老封育(>10a)的群落植物逐渐向多年生发展,各植物种分布的空间异质性显著提高,放牧价值开始降低,而对照区则明显处于一种非平衡的稳定状态。从3种措施植被的盖度、高度、生物量和饲用价值来看,老封育区均低于新封育区和对照区,表明长期封育不利于促进并提高草场的放牧利用价值。
沈彦冯起勇张克斌杜林峰
关键词:封育措施沙地草场半干旱区
沙柳沙障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被引量:37
2006年
本试验于2005年在达拉特旗测定了设置沙柳沙障的沙丘和对照样地(未设沙障)的土壤机械组成、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酸碱度等理化指标,对比分析沙柳沙障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设置沙柳沙障的沙丘表层细沙含量比对照样地提高15.1%、粘粒提高18.3%、粉沙含量是对照地的1.8倍,说明设置沙柳沙障能够增加沙丘表层细颗粒含量,有效控制地表粗化。设置沙柳沙障后沙丘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对照地的1.78倍,全氮含量是对照地的1.97倍,全磷含量是对照地的1.64倍,全钾含量是对照地的1.14倍,说明设置沙柳沙障能够改善沙丘土壤的养分状况。
高菲高永高强严喜斌
关键词:沙柳沙障沙丘土壤理化性质
农牧交错带不同封育时间对植物特征值及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11
2007年
为研究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不同封育时间对干旱、半干旱草原植物特征值及多样性的影响,同时探索农牧交错带草原封育周期,本研究选取位于我国农牧交错带的宁夏盐池人工封育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调查法,于每年7-8月份(植物生长季节)对封育区植被生长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植物名称、植物种数、株数、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鲜重)等。运用生态学、地统计学原理,结合Biodiversity Pro、Microcal Origin等生态学统计软件对外业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表明:封育2-3年后植物群落优势种优势地位得到巩固,而一些伴生种则在竞争中消失;封育区植物特征值在封育2-3年后达到最大,如地上生物量(鲜重)在封育3年达到最大值,为6907.75kg/hm2,此后呈下降趋势;封育区主要植物重要值及植物物种多样性均在封育2-3年后出现最大值,此后也不同程度地呈下降趋势。
李瑞张克斌王百田刘刚吴瑞菊
关键词:农牧交错带
贺兰山自然保护区西坡退牧封育效果分析被引量:7
2007年
贺兰山区自1999年—2004年期间进行退牧还林、封育保护,本文通过对贺兰山退牧还林后不同立地类型及不同地带的森林植被恢复和生长状况的调查,分析了贺兰山退牧还林五年来取得的成效。研究表明,退牧封育可促进植物生长和更新,动植物种群增加,植被盖度和密度增加,从而增强了贺兰山自然保护区的水源涵养、防风固沙、水土保护功能。同时还对贺兰山今后的保护与管理提供了合理建议和措施。
田永祯张斌武程业森
关键词:封育自然保护区
封育对北方农牧交错带荒漠化地区植被恢复作用的研究——以宁夏盐池县为例被引量:8
2007年
盐池县位于我国北方的农牧交错带,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典型的过渡地带,独特的地理位置也使该地区成为我国荒漠化的主要发生区。在分析植被盖度和生物量变化的基础上,采用α-多样性指数即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群落均匀度指数Js和β-多样性指数(相似性系数Cs)研究宁夏盐池县人工封育区的植被变化。分析得出农牧交错带实施封育对植被恢复的重要作用。
魏建群张克斌杨俊杰乔锋
关键词:农牧交错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