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09KJB170002)

作品数:4 被引量:50H指数:3
相关作者:祝善友张桂欣刘莹莫新宇张磊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遥感
  • 3篇土地利用
  • 2篇下垫面
  • 1篇地表
  • 1篇地表温度
  • 1篇遥感反演
  • 1篇土地利用变化
  • 1篇热岛效应
  • 1篇热环境
  • 1篇景观格局指数
  • 1篇局地
  • 1篇反演
  • 1篇RS
  • 1篇GIS
  • 1篇城市热岛

机构

  • 4篇南京信息工程...

作者

  • 4篇祝善友
  • 2篇刘莹
  • 2篇张桂欣
  • 1篇张磊
  • 1篇莫新宇

传媒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地理空间信息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苏州土地利用及热岛效应的时空变化被引量:6
2013年
选取苏州作为研究区,分别利用1986年和2004年2个时相的Landsat5 TM影像数据对研究区土地利用/覆盖类型进行分类,并采用热红外波段进行地表温度反演,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下垫面类型与热岛效应的时空变化,深入研究了下垫面类型改变对热岛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近20a苏州市城区大范围扩张,土地利用变化剧烈,整体表现为水体、植被向不透水下垫面的高强度转化;城市热岛范围由老城区向四周成倍扩大,热岛强度由3.12°增至4.76°,热岛效应变化与土地利用时空变化之间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莫新宇祝善友张磊
关键词:遥感城市热岛下垫面土地利用
苏州下垫面格局演变及其局地热环境效应被引量:15
2012年
以苏州为研究区域,选择1986年Landsat TM、2006年Landsat ETM+遥感图像为主要数据源,分别提取下垫面类型和地表温度,研究景观格局指数的粒度效应,并在适宜粒度下分析景观格局的演变特征,进而研究其与热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20多年来景观破碎化程度、斑块形状复杂程度与景观多样性变大,而聚集程度变低,热场变异指数增大区域的景观格局指数变化更为明显,这说明下垫面格局演变对热环境变化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祝善友张桂欣刘莹
关键词:遥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指数热环境
近地表气温遥感反演研究进展被引量:27
2011年
高时间分辨率的近地表气温空间分布数据是许多陆面过程模型中非常重要的输入参数之一。在常规气象观测站点稀少或没有的情况下,利用遥感技术进行较高时空分辨率的近地表气温估算与反演,在理论方法与业务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根据地表能量平衡与辐射平衡原理,在气温遥感反演物理机制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内外近年来气温遥感反演的研究进展,主要方法可归纳为5类:单因子统计方法、多因子统计方法、神经网络方法、地表温度—植被指数方法和地表能量平衡方法,并从遥感反演气温的时空分辨率、反演模型中影响因子的考虑、模型的可移植性与实用性角度,讨论了已有研究方法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最后对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做出了展望。
祝善友张桂欣
关键词:地表温度遥感反演
RS与GIS支持下的苏锡常地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以苏锡常地区为研究区域,选择19861、995年的Landsat TM以及2006年的ETM+遥感图像为主要数据源,根据国家分类标准以及地区特征,利用人工解译和监督分类结合的方法提取苏锡常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信息,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和数理统计方法对研究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苏锡常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的大幅减少和城镇村及工矿用地的明显增加,综合土地变化速度为0.68%。
刘莹祝善友
关键词:RSGIS土地利用变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