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5110)

作品数:6 被引量:39H指数:4
相关作者:张红玉李国学臧冰王桂琴张玮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环境卫生设计科学研究所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专项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6篇堆肥
  • 5篇垃圾
  • 2篇生活垃圾
  • 2篇垃圾处理
  • 2篇垃圾堆肥
  • 2篇焚烧
  • 1篇堆肥过程
  • 1篇氧化亚氮
  • 1篇有机废弃物
  • 1篇余热
  • 1篇余热利用
  • 1篇生活垃圾综合...
  • 1篇添加剂
  • 1篇填埋
  • 1篇气体减排
  • 1篇热联合
  • 1篇猪粪
  • 1篇温室气体
  • 1篇温室气体减排
  • 1篇物流

机构

  • 5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北京市环境卫...
  • 1篇北京建筑材料...

作者

  • 5篇李国学
  • 5篇张红玉
  • 2篇臧冰
  • 2篇王桂琴
  • 1篇邓辉
  • 1篇杨金兵
  • 1篇袁京
  • 1篇高丹
  • 1篇马志宏
  • 1篇王坤
  • 1篇江滔
  • 1篇张玮
  • 1篇杨青原
  • 1篇张峰

传媒

  • 3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Journa...
  • 1篇土木建筑与环...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2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干清粪”系统猪粪快速堆肥过程中添加剂对甲烷、氧化亚氮和氨气排放的影响(英文)被引量:5
2014年
研究目的:在"干清粪"系统猪粪堆肥过程中,不同添加剂(玉米秸秆、锯末和蘑菇渣)处理对甲烷、氧化亚氮和氨气排放的影响。创新要点:将不同的添加剂(玉米秸秆、锯末和蘑菇渣)应用到快速堆肥系统中进行堆肥,测定了猪粪堆肥过程中甲烷、氧化亚氮和氨气的排放规律,为国内猪粪堆肥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重要结论:玉米秸秆作为添加剂能增加猪粪堆肥过程中氧化亚氮的排放;蘑菇渣添加剂增加了堆肥过程中甲烷的排放,然而减少了氧化亚氮及氨气的排放;锯末处理能增加堆肥过程中氨气的排放。添加剂能显著影响堆肥过程中氮素的损失。
Xiang-ping SUNPeng LUTao JIANGFrank SCHUCHARDTGuo-xue LI
关键词:有机废弃物堆肥添加剂猪粪
固氮添加剂降低厨余垃圾堆肥中NH_3和H_2S排放被引量:8
2013年
为了降低厨余垃圾堆肥过程中NH3和H2S恶臭气体的排放,该研究通过向堆肥物料中添加H3PO4+Mg(OH)2、Ca(H2PO4)2、FeCl3和β环糊精4种不同的氮素控制材料,同时以不添加控制材料的处理作为对照,研究控制材料添加对NH3和H2S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材料的添加降低了堆肥体系的pH值,明显降低了堆肥物料的损失率;从电导率(electric conductivity)和发芽率指数(germination index)来看,5个处理的堆肥产品均达到腐熟的要求;4种控制材料的添加均不同程度减少了NH3和H2S的排放,但是减排机理不尽相同。总体来看FeCl3对NH3和H2S的控制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NH3和H2S的累积排放量分别降低了64.2%和52.0%。该研究结果为厨余垃圾堆肥过程中恶臭物质控制材料的筛选提供参考。
张红玉李国学袁京臧冰杨青原
关键词:堆肥垃圾NH3H2S
采用层次分析法(AHP)优选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物流模式被引量:3
2011年
以北京市南城地区生活垃圾收集和处理处置为研究对象,以原生垃圾直接填埋作为对照,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混合收集(原筛分工艺、筛分工艺改进和筛分工艺优化)和分类收集共5种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物流模式进行综合比较,从经济和技术两方面探讨符合南城地区垃圾综合处理的物流模式。结果表明,完全垃圾填埋的物流模式最差,分类条件下的物流模式最优,40mm和80mm筛分的物流模式可以作为南城地区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过渡方案。
张红玉王桂琴李国学
关键词:生活垃圾堆肥焚烧填埋物流
菌、热及菌热联合对垃圾堆肥腐熟的比较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为研究菌剂、余热及其联合作用对堆肥腐熟度的影响,采用强制通风静态堆肥系统,以现有堆肥工艺为对照(CK),比较研究了添加菌剂(T1)、余热利用(T2)、添加菌剂并利用余热(T3)3种工艺垃圾对堆肥过程中腐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温度、pH、电导率(EC)、腐植酸光学特性(E4/E6)、水溶性碳(WSC)、固相C/N和发芽率指数(GI)来看,4个处理均达到腐熟;添加菌剂(T1)对EC、E4/E6、WSC、C/N和GI有显著影响;除E4/E6、WSC和C/N外,循环热风(T2)对其余腐熟度指标有显著影响,菌剂和余热的联合作用可显著提高堆肥的腐熟度,且二者对堆肥腐熟度的影响是一种协同作用。
张红玉马志宏李国学王坤臧冰杨金兵张峰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堆肥余热利用腐熟度
余热和菌剂对垃圾堆肥效率及温室气体减排的影响被引量:14
2010年
为探讨生活垃圾堆肥过程中同时添加外源菌剂和使用循环热风对缩短堆肥周期的影响,该文以15~80mm生活垃圾为原料,设置了无添加菌剂和无余热回用堆肥(对照)与添加菌剂和余热回用堆肥(处理)强制通风隧道发酵仓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菌剂和余热利用后堆肥高温达到55℃的时间缩短了1~2d,高温堆肥时间7d,堆肥周期缩短为27d;按600t/d处理规模计算,菌剂和余热利用处理全年的温室气体比对照少排10150.65t(以CO2计);日进仓数由3个增加到4个,处理能力可以提高到800t/d。菌剂和余热利用能够有效提高堆肥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高丹张红玉李国学江滔邓辉张玮
关键词:垃圾处理堆肥温室气体菌剂减排
基于垃圾组分和粒径分布的垃圾处理模式被引量:6
2010年
为探究生活垃圾中厨余类物质种类和热值在不同粒径段的分布规律,确定基于该粒径分布特征的处理模式,以北京南城地区2个转运站收集的生活垃圾为研究对象,将混合垃圾细分为<10,10~<20,20~<30,30~<40,40~<50,50~<60,60~<70,70~<80以及≥80mm9个粒径组,分析了不同粒径段垃圾的物理组成、含水率和热值的关系,应用模糊聚类分析法,确定了适合粒径属性的筛分工艺、处理技术和最终处理模式,并以现有筛分工艺为对比,分析了2种筛分工艺物料最终归宿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含水率和厨余垃圾含量与热值呈极显著负相关,塑料和纸类含量与热值呈显著正相关;最佳筛分工艺为40mm和80mm两级筛分,40mm筛下物可堆肥化处理,40~80mm可采用生物干化预处理提高热值后与80mm筛上物一并焚烧处理,焚烧和堆肥残渣进行填埋处置。进一步对该模式物料归宿分析表明,用于堆肥处理的垃圾量为579t/d,采用生物干发酵的垃圾量为441.9t/d,垃圾的焚烧量为1148.2t/d,垃圾的填埋量为390.8t/d,该工艺使北京南城地区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率提高60%以上,堆肥产量提高68.6%,填埋量约减少74.9%,从而不仅为北京市今后生活垃圾筛分工艺和处理模式的选择提供了依据,其思路和方法也可供其他地区参考。
张红玉李国学王桂琴
关键词:垃圾堆肥焚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