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Y2004A014)
- 作品数:5 被引量:49H指数:3
- 相关作者:韩钊叶祖森冯靓张征郑荣远更多>>
- 相关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脑卒中住院患者住院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0
- 2008年
-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的住院日及其影响因素,为缩短脑卒中患者的住院日提供依据。方法:用SPSS统计软件对2004年1月至12月共1434例脑卒中患者的住院日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影响住院日的主要因素是:尿路感染、交费方式、心脏疾病、呼吸道感染、言语障碍和住院科室。各个因素与住院日均呈正相关,其中尿路感染的作用强度最强,标准回归系数是0.221。结论:控制院内感染,强化医保管理,提高费用意识和诊疗水平是缩短平均住院日的有效措施。
- 石玲燕金嵘郑荣远王小同韩钊
-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住院时间影响因素
- 血尿酸水平与不同病因分型脑梗死发病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不同病因分型脑梗死发病的关系;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血尿酸水平与脑梗死发病后3个月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405例。在血尿酸水平与脑梗死发病关系研究中,按照患者是否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进行分组,在预后关系研究中按照3个月随访的mRS评分进行分组。统计方法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发病有关的因素为年龄、高尿酸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其中,高尿酸血症的OR值为4.764;与脑梗死3个月预后有关的因素为年龄、NIHSS评分和卒中并发症,尽管血尿酸水平在单因素分析时有意义,但在多因素分析时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结论:高尿酸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急性期血尿酸水平尚不能作为脑梗死3个月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 冯靓韩钊张征臧秋玲叶祖森王苹莉
- 关键词:脑梗死尿酸动脉粥样硬化预后
- 新病因分型诊断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 2010年
- 目的:评估新病因分型诊断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参照2007年发表的脑梗死新病因分型标准,根据3个月随访的mRS评分,将309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对比分析20个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大动脉狭窄、NIHSS评分、卒中并发症、饮酒这四个因素与该组患者预后独立相关,其中前三者作为危险因素,饮酒为保护因素。结论: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选择适合的血管造影检查、对病情进行量化评分和卒中并发症评估有利于预后判断,适量饮酒可能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保护因素。
- 冯靓张征王贞韩钊邵蓓
- 关键词:病因分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预后
- 原发性脑桥出血患者41例预后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桥出血患者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温州卒中登记库为基础,前瞻性连续登记2007年4月至2009年4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从发病到入院时间〈24h,并被诊断为原发性脑桥出血的患者。随访1年,记录患者生存状态。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率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可能影响患者1年生存率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原发性脑桥出血患者41例,男性27例(65.9%),女性14例(34.2%)。截止随访终止时,死亡患者共25例,总病死率为61.0%,中位生存时间为(80.0±54.4)d(95%C10~186.64)。不同部位的原发性脑桥出血患者1年病死率比较,被盖型(2/11)与基底型(16/2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800,P=0.003),被盖型(2/11)与混合型(7/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27,P=0.003)。1年生存组平均血肿体积为(3.043±1.718)ml,死亡组平均血肿体积为(5.984±2.707)ml,两组相比,t=3.661,P=0.001。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影响原发性脑桥出血患者1年死亡的主要因素有:血肿部位(RR=2.428,95%CI1.055—5.587),血肿体积(RR=1.283,95%CI1.044~1.577),入院时GCS评分(RR=3.389,95%CI1.177~9.756)。结论原发性脑桥出血患者血肿位于脑桥被盖部、血肿体积〈4ml、入院时GCS评分〉8分时1年预后较好。
- 叶祖森韩钊黄小亚樊恺曹云刚耿媛媛景宏菲黄良通
- 关键词:脑干存活率分析比例危险度模型
- 三种不同病因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32
- 2010年
-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病因类型的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以温州脑卒中登记库为基础,前瞻性连续登记2007年4月至2008年4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从发病到入院时间小于48h并被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采用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法分析不同病因型脑梗死患者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各病因型人院血压和急性期平均血压与预后均呈U型关系。动脉粥样硬化型、心源性栓塞型和其他病因型入院时血压在150/95mmHg(1mmHg=0.133kPa)左右,7d内平均血压140/90mmHg时预后最佳;小动脉病变型以入院时血压在130/95mmHg左右,7d内平均血压140/90mmHg时预后最佳。在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入院24h内收缩压下降幅度大于20mmHg使3个月的死亡和残疾风险增加4.44倍(OR4.44,95%CI1.70~11.59,P=0.002);入院24h内舒张压下降幅度大于10mmHg使3个月的死亡和残疾风险增加3.70倍(OR3.70,95%CI 1.54~8.90,P=0.00)。心源性脑栓塞患者中,人院24h内收缩压下降幅度大于20mmHg(OR7.98,95%CI1.34~47.66,P=0.026)和舒张压下降幅度大于10mmHg(OR6.68,95%CI1.55~28.79,P=0.01)均为3个月死亡和残疾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入院时各亚型组的血压与3个月病死和残疾率均呈U型关系,血压过高或过低患者预后均较差。对于动脉粥样硬化型患者和心源性栓塞患者,入院24h内血压下降幅度过大为其3个月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 叶祖森韩钊郑荣远王贞张征冯靓臧秋玲王苹莉
- 关键词:卒中脑缺血血压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