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76029)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方念乔靳野张维李大鹏杨蜀颖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辉长岩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滇西南
  • 1篇定年
  • 1篇洋中脊
  • 1篇氧化物
  • 1篇元素地球化学
  • 1篇原位
  • 1篇早二叠世
  • 1篇钻孔
  • 1篇钛铁
  • 1篇锆石
  • 1篇锆石U-PB...
  • 1篇西南印度洋
  • 1篇西南印度洋中...
  • 1篇南澜沧江带
  • 1篇南印度洋
  • 1篇海洋地质
  • 1篇二叠世

机构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河北科技师范...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枣庄学院

作者

  • 3篇方念乔
  • 2篇靳野
  • 1篇胡克
  • 1篇杨蜀颖
  • 1篇李大鹏
  • 1篇张维

传媒

  • 1篇矿物岩石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地学前缘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4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滇西南热水塘辉长岩形成时代、成因及古地理格局被引量:2
2014年
滇西南澜沧江带的热水塘—龙洞河一带的沉积-岩浆岩组合被认为是反映昌宁-孟连洋开始俯冲阶段"弧前-弧-弧后"古地理格局的典型代表。本文对该体系中出露于热水塘一带的辉长岩进行了矿物学、岩石地球化学、年代学及锆石Hf同位素研究。热水塘辉长岩中单斜辉石组成为Fs16-18,Wo42-45,En38-42,Mg#Cpx=69-72。根据单斜辉石与岩浆间Fe-Mg分配关系计算,单斜辉石结晶时,其母岩浆的Mg#范围约为31-40,低于其全岩Mg#范围(约45-50),表明热水塘辉长岩全岩化学组成特征受到了矿物堆晶作用的影响。热水塘辉长岩全岩轻稀土元素弱富集,无明显Eu正异常,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富集而高场强元素亏损。辉长岩的矿物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岩体形成于火山弧构造背景,为火山弧玄武质岩浆经较高程度分异和斜长石分离结晶的产物。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辉长岩体形成于早二叠世早期(295 Ma±4 Ma),锆石Hf同位素分析显示其εHf(t)=7.5-14.0,平均为10.7,低于其结晶时的亏损地幔值。热水塘辉长岩的形成应与早二叠世早期昌宁-孟连洋在思茅地体西缘热水塘地区自西向东发生俯冲有关。
靳野方念乔李大鹏张维
关键词:辉长岩南澜沧江带锆石U-PB定年早二叠世
西南印度洋脊原位辉长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被引量:1
2012年
通过对位于西南印度洋脊超慢速扩张脊东段的大洋钻探计划(ODP)ODP735B钻孔上部岩心不同位置、不同岩性的样品进行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旋回内部及旋回之间的全岩地球化学特征差异进行了探讨,对其成因进行了约束.ODP735B岩心全岩主量元素特征主要受控于分离结晶生成的矿物组合及比例.全岩主量元素之间的协变关系对反映玄武质熔体结晶演化过程中矿物生成及化学成分演化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稀土元素的分析表明,除较明显的正Eu异常外,旋回1、2均表现出明显的LREE分馏,而HREE则未出现明显分馏.微量元素的分析表明,西南印度洋超低速洋脊的旋回1和旋回2中均表现出明显的Nb、Ta负异常和Sr、K正异常,但不能依靠其全岩微量元素Nb、Ta负异常特征对其源区地球化学特征成因和地质意义进行判断.
靳野方念乔杨蜀颖
关键词:辉长岩地球化学钻孔海洋地质
洋中脊富钛铁氧化物辉长岩成因的一个新思路:以西南印度洋脊ODP 735B岩心为例
2021年
西南印度洋脊的ODP 735B岩心中拥有大量富含钛铁氧化物的含氧化物辉长岩,此现象在岩性单元Ⅳ中表现尤为显著。同时,岩性单元Ⅳ中主要硅酸盐矿物亦具有独特的成分变化趋势。以前研究将造成岩性单元Ⅳ中氧化物辉长岩成因和主要造岩矿物成分变化趋势归因于具浮力的、高度分异的富钛铁熔体的作用,这些熔体应形成于735B钻孔之下或其附近,沿剪切带运移至剖面中,并与原岩矿物发生反应。通过对岩性单元Ⅳ氧化物辉长岩进行岩相学特征分析和结构可控的电子探针矿物成分测试,发现当某些因外来物质加入改造而成分进化的硅酸盐矿物形成之时,液相体系中钛铁氧化物并未处于饱和状态。此外,在单斜辉石结晶过程中,单斜辉石内部成分具有从普通辉石—易变辉石—普通辉石的变化,而且,在与某些后期生成的矿物(如钛铁氧化物或斜方辉石等)接触处,单斜辉石则表现出明显进化组成特征。根据岩相学特征和矿物电子探针数据,并结合对前人提出的富钛铁熔体的物理性质的讨论,本文认为在岩性单元Ⅳ形成过程中,更有可能是源自地幔的外来含水流体/含水流体与熔浆的混合体,而非仅仅是极度分异的玄武质残余熔体,参与了岩性单元Ⅳ中氧化物辉长岩的形成。从理论上讲,这些外来含水流体可能与玄武质熔体并非来自同一源区,这意味着其运移方式可能不仅有垂向运移,而且有可能为远距离侧向运移。岩性单元Ⅳ中的氧化物辉长岩可能具有相当独特的同位素特征,这可能会成为判别岩性单元Ⅳ乃至是整个735B岩心中氧化物辉长岩成因的重要线索。
靳野方念乔袁晓博胡克
关键词:西南印度洋中脊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