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厦门市卫生局科研基金(wsk0509)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罗琪黄正接王生育颜江华张颂恩更多>>
相关机构:厦门大学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厦门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管
  • 2篇肿瘤
  • 2篇肿瘤血管
  • 2篇瘤血管
  • 2篇RGD
  • 2篇TTF
  • 1篇蛋白
  • 1篇抑瘤
  • 1篇整合素
  • 1篇整合素ΑVΒ...
  • 1篇脂质体
  • 1篇脂质体介导
  • 1篇融合蛋白
  • 1篇鼠模型
  • 1篇体内抑瘤
  • 1篇脱氨酶
  • 1篇旁观者效应
  • 1篇裸鼠
  • 1篇裸鼠模型
  • 1篇结肠

机构

  • 3篇厦门大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罗琪
  • 2篇颜江华
  • 2篇王生育
  • 2篇黄正接
  • 1篇卢毅卓
  • 1篇刘国彦
  • 1篇张颂恩

传媒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癌变.畸变....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09
  • 1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脂质体介导的CD/5-FC自杀基因体系协同干扰素体内抑瘤及旁观者效应的观察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观察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CD/5-FC自杀基因体系协同γ-干扰素活体内对肿瘤的抑制效应及远端旁观者效应。方法采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CD基因瞬时转染小鼠肝癌H22及未转染的H22细胞,分别接种于昆明小鼠双侧前腋下皮下;向小鼠体内注射5-FC及γ-干扰素,观察在γ-干扰素协同作用下5-FC对转染瘤体的抑制作用和远处无转染瘤体的抑制即远端旁观者效应。结果5-FC对转染CD基因侧瘤体抑制明显,抑制率为79.39%(P<0.05);在γ-干扰素的协同下CD/5-FC的抑瘤作用得到了增强,抑制率为93.47%,与无γ-干扰素协同相比,对癌细胞抑制作用明显增强(P<0.05);存在远端旁观者效应,远端未转染瘤体的抑制率为54.42%(P<0.05);在γ-干扰素的协同下远端旁观者效应得到显著增强,抑制率达到88.43%。同无γ-干扰素相比有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体内CD/5-FC自杀基因体系联合γ-干扰素对肝癌细胞有更好的抑制效应,对肝癌的治疗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罗琪卢毅卓刘国彦张颂恩
关键词:旁观者效应胞嘧啶脱氨酶基因干扰素
靶向血栓蛋白(RGD)_3-tTF与肿瘤血管标志物α_vβ_3特异性结合能力的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背景与目的:研究靶向血栓蛋白(RGD)3-tTF融合蛋白结合肿瘤血管标志物整合素αvβ3的能力,旨在探讨融合蛋白的RGD多肽数量和化学结构与其结合整合素αvβ3能力的关系及其意义。材料与方法:用3个串联的RGD多肽与截短组织因子(truncated tissue factor,tTF)合成融合基因(RGD)3-tTF,表达于大肠杆菌(E.coli)BL21(DE3),用镍柱纯化融合蛋白。通过凝血实验检测融合蛋白tTF组分的活性,运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析其特异性结合整合素αvβ3的能力,并与RGD-tTF融合蛋白的活性进行比较。结果:(RGD)3-tTF与RGD-tTF融合蛋白凝血活性相似(F=0.019,P>0.05),但(RGD)3-tTF融合蛋白特异性结合整合素αvβ3的能力明显升高(F=140.17,P<0.01)。当融合蛋白浓度为0.24μmol/L时,(RGD)3-tTF融合蛋白的OD405nm值是RGD-tTF融合蛋白的1.32倍(1.25/0.95)。结论:(RGD)3-tTF融合蛋白带有两个二硫键和3个RGD多肽,保留了组织因子凝血活性的同时,提高了与整合素αvβ3特异性结合的能力,为开展选择性肿瘤血管血栓靶向治疗的动物实验奠定了基础。
黄正接罗琪颜江华王生育
关键词:RGDTTF整合素ΑVΒ3
(RGD)_3-tTF融合蛋白选择性结合结肠癌裸鼠模型肿瘤血管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背景与目的:肿瘤血管作为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靶点受到广泛的关注,近年来有报道称利用抗体(Ab@作为组织因子(TF@胞外区截短组织因子(truncated tissue factor,tTF@的载体,表达的抗体--截短组织因子(Ab-tTF@融合蛋白能够选择性结合肿瘤血管,诱发实体肿瘤组织血管栓塞,导致肿瘤衰退,但是该方法存在一些弊端。本实验旨在研究以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GRGDSP,RGD@多肽作为tTF载体所表达的(RGD@3-tTF融合蛋白选择性结合结肠癌裸鼠模型肿瘤血管的能力。方法:用3个串联的RGD多肽与tTF合成融合基因(RGD@3-tTF,表达于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coli@BL21(DE3@,用镍柱纯化融合蛋白。用RGD-tTF融合蛋白作对照,通过凝血实验和凝血因子Ⅹ(FⅩ@活化实验检测(RGD@3-tTF融合蛋白的凝血活性,运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分析其特异性结合肿瘤血管标志物整合素αvβ3的能力。结肠癌裸鼠模型分为3组(每组1只@,肿瘤组织分别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RGD@3-tTF、RGD-tTF融合蛋白、tTF进行荧光染色,免疫荧光实验分析融合蛋白在结肠癌裸鼠模型组织的定位。结果:(RGD@3-tTF融合蛋白保留了组织因子的凝血活性,在Ca2+存在时随着融合蛋白浓度的增加,凝血时间相应缩短,浓度为6μmol/L时,凝血时间为(9.96±0.56@min(与对照组比较,P<0.01@。(RGD@3-tTF融合蛋白的浓度在1μmol/L以上时能有效活化FⅩ,其活化能力与RGD-tTF相似(F=0.147,P>0.05@。同浓度(RGD@3-tTF融合蛋白与整合素αvβ3的结合能力强于RGD-tTF(F=164.81,P<0.01@,当融合蛋白浓度为0.24μmol/L时,(RGD@3-tTF融合蛋白和RGD-tTF融合蛋白的A405nm分别为1.25和0.95。免疫荧光实验显示,(RGD@3-tTF融合蛋白富集于结肠癌裸鼠模型的肿瘤血管。结论:(RGD@3-tTF融合蛋白在保留组织因子凝血活性的同时通过高效、特异地结合肿瘤血管标志物整合素αvβ3,选择性地定位在结肠癌裸鼠模�
黄正接罗琪颜江华王生育
关键词:融合蛋白结肠癌肿瘤血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