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0435)

作品数:42 被引量:369H指数:14
相关作者:何东进游巍斌洪伟游惠明覃德华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农林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农业科学
  • 13篇生物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经济管理
  • 3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9篇武夷山风景名...
  • 9篇风景
  • 9篇风景名胜
  • 9篇风景名胜区
  • 6篇湿地
  • 5篇死木
  • 5篇铁杉
  • 5篇景观
  • 5篇滨海湿地
  • 5篇长苞铁杉
  • 5篇粗死木质残体
  • 4篇杉林
  • 4篇生态系统
  • 4篇旅游
  • 4篇长苞铁杉林
  • 3篇倒木
  • 3篇森林生态
  • 3篇生态
  • 3篇时空分异
  • 3篇秋茄

机构

  • 41篇福建农林大学
  • 9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鲁东大学
  • 1篇福建江夏学院
  • 1篇景德镇高等专...

作者

  • 40篇何东进
  • 23篇游巍斌
  • 20篇洪伟
  • 18篇游惠明
  • 11篇覃德华
  • 9篇张中瑞
  • 9篇巫丽芸
  • 8篇廖小娟
  • 8篇肖石红
  • 7篇苏少川
  • 7篇詹仕华
  • 5篇林巧香
  • 5篇李晓景
  • 5篇王磊
  • 4篇何小娟
  • 4篇郑开基
  • 4篇王其炳
  • 4篇吴承祯
  • 4篇罗素梅
  • 3篇罗建

传媒

  • 4篇应用与环境生...
  • 4篇四川农业大学...
  • 3篇热带亚热带植...
  • 3篇北华大学学报...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山地学报
  • 2篇热带作物学报
  • 2篇福建林学院学...
  • 2篇西南林学院学...
  • 2篇福建农林大学...
  • 2篇亚热带农业研...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Journa...
  • 1篇湿地科学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12篇2013
  • 10篇2012
  • 6篇2011
  • 5篇2010
  • 6篇2009
  • 1篇2008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近十年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文献的统计分析
2013年
以CNKI为网络数据库来源,采用文献分析法对2002-2012年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文献的发表数量、发表期刊分布、论文作者分布、刊物地区分布、发表年代分布、论文主题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深入探讨该领域研究存在的问题。对期刊某时期的文献库进行统计分析能够反映该学科的总体水平、动态和科技力量的分布情况等,为有关部门制定发展规划、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CNKI收录该领域文献在2002-2012年期间共143篇,其中发表在重要期刊上的论文有46篇。研究结果表明对该领域的研究依然不可放松。
谷晓禹洪滔吴承祯张蕴琛
关键词: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统计分析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旅游影响及植被景观特征与地理因子的相关分析被引量:10
2011年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在吸引大量游客前往旅游的同时,作为重要旅游资源的植被景观所受干扰日渐明显。通过样地调查,采用敏感水平、群落景观重要值、物种多样性信息指数等一系列植被景观特征指标,分析了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旅游影响因子及植被景观特征与地理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①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旅游影响因子主要受人文地理因子的影响,受自然地理因子的影响小。②相对于自然地理因子而言,人文地理因子(即旅游干扰活动)对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旅游植被景观特征影响更为显著。因此,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在今后景区旅游开发中要特别加强对旅游活动的科学管理和统一规划,以保护植被景观。
游巍斌何东进詹仕华洪伟巫丽芸王英姿陈炳容俞建安范圣锋
关键词:武夷山风景名胜区
闽北不同森林经营模式碳储量比较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为了明确不同森林经营模式对天然林碳储量的影响,推动经营区森林的保护、开发和持续利用,采用间接收获法获取样品,并运用低温外热重铬酸钾氧化-比色法测定植物碳含量,对9种经营模式下天然林碳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选择采育结合的经营模式更有利于提高森林树干、树枝和根系的碳储量,但各种经营模式下的树叶碳储量差距不大。天然林分中碳储量的分布大致服从:乔木层>枯枝落叶层>草本层>灌木层,天然林的碳储量在采育结合的经营模式下最大,保植补育经营模式下最小,在定向培育和间伐调整的经营模式下处于中等水平。林分碳储量主要集中在乔木层,林分各层适宜的经营模式不同。从碳储量总量上看,天然林选择采育结合的经营模式更合理,更有利于提高森林资源的碳储量,促进其形成生态、经济效益俱佳的天然混交林推动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推进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苏少川何东进谢益林李树忠董永平杨俊王其炳张中瑞廖小娟
关键词:森林经营模式碳储量生态系统
天宝岩长苞铁杉林倒木的燃烧性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以天宝岩长苞铁杉林内倒木为研究对象,结合以负荷量和含水率为自变量的综合燃烧属性及以灰分、热值、含水率及氮含量等理化性质为评价指标的燃烧熵值,综合探讨长苞铁杉林内倒木的燃烧性。结果表明,天宝岩长苞铁杉林内倒木属于低燃烧性可燃物,其发生火灾的可能性较小;长苞铁杉+糙花少穗竹混交林内倒木的燃烧性最低,非防火期长苞铁杉+毛竹混交林内倒木的燃烧性最大;倒木负荷量、综合燃烧属性值及发生火灾的可能性随腐烂等级升高而降低,平均含水率随腐烂等级增加而升高,燃烧性熵值随腐烂等级升高而降低。
游惠明何东进刘进山蔡昌棠洪伟游巍斌王磊肖石红
关键词:长苞铁杉林倒木
山岳旅游地生态服务价值时空分异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以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为例被引量:15
2012年
以山岳型旅游地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为例,估算了风景区景观生态服务价值,分析1986年、1997年、2009年风景区景观生态服务价值时空变化特征,并运用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生态服务价值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以期揭示风景区景观生态服务价值与环境因子间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1.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景观类型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最高为水体(9 3707元/(hm2.a)),最低为裸地(354元/(hm2.a)),建设用地价值(12 000元/(hm2.a))仅高于裸地、农田、灌草等景观类型,杉木林、马尾松林、竹林、阔叶林等森林景观服务价值相差不大;2.风景区内景观生态服务价值在1986—1997年间服务价值有较大损失,在1997—2009年间得到一定程度弥补,但1986-2009年间景观生态服务价值变化呈亏损趋势,植被景观类型向建设用地的转变导致景观生态服务价值的降低;3.风景区内景观类型生态服务价值与环境因子(坡向除外)间呈现中等相关性,其中,郁闭度与生态服务价值相关系数最高(0.7**),环境因子中蓄积量与郁闭度相关系数最高(0.86**);4.植被景观生态服务价拟合结果(R2=0.7524,p<0.0001)值优于非植被景观(R2=0.5370,p<0.0001),拟合效果能较好地揭示景观类型生态服务价值与环境因子间的数量关系。
游巍斌何东进巫丽芸洪伟詹仕华黄德华覃德华游惠明
关键词:生态服务价值时空分异环境因子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山岳型旅游地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被引量:16
2009年
景区生态旅游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对于认知旅游环境现状、提高旅游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模糊综合评价是综合评价中应用广泛而有效的方法之一。根据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资源现状,将层次分析法应用于模糊综合评价法中,建立了模糊综合评价的多层次、多因素的数学模型,对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环境质量进行了有效合理的评价。结果显示,6个小景区生态旅游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均为U—K级,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环境质量为V1级,说明景区生态旅游环境质量属理想状态。
洪滔王英姿何东进陈炳容俞建安胡小玲
关键词:生态旅游环境质量评价层次分析法武夷山风景名胜区
基于生态足迹分析的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生态安全评价被引量:6
2009年
以生态安全理论为基础,采用生态足迹分析法,分析了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人类各种活动对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其生态安全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生态足迹为1.2503hm^2/人,生态承载力是4.1476hm^2/人,生态占用率为0.3015,草地的生态占用率为11.535,水域的生态占用率为5.386,说明武夷山风景名胜区虽在整体上处于较为安全的状态,但其草地和水域生态系统尚处在不安全的状态.
覃德华何东进吴承祯洪伟刘勇生王英姿邹立明
关键词: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生态安全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
天宝岩猴头杜鹃林粗死木质残体数量特征被引量:36
2008年
对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天然猴头杜鹃林粗死木质残体(coarse woody debris,CWD)的形态、贮量、直径分布规律以及腐烂等级分布特征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CWD输入形式多样,主要是以倒木、枯立木和树桩的形式存在;从树种组成看,CWD以猴头杜鹃和长苞铁杉为主;随着海拔上升,CWD总贮量、各类CWD现存量均呈递增趋势,各个腐烂等级CWD也基本呈递增趋势;猴头杜鹃林CWD现存量呈正态分布,数量顺序为Ⅱ>Ⅲ>Ⅴ>Ⅳ>Ⅰ,此外,CWD总现存量为45.266 4 t.hm-2,且倒木>枯立木>树桩;各海拔猴头杜鹃林主要是由小径级木组成,直径为0-20 cm的CWD所占比例随着海拔增加呈现递减趋势,此外,CWD的数量大小顺序为小径级木>中径级木>大径级木,即随着径级的增大,倒木和枯立木数量均呈减少趋势;无论是倒木、枯立木还是树桩,其腐烂等级分布呈增—减—增趋势,出现2个高峰,即Ⅱ和Ⅴ级。
何东进何小娟洪伟覃德华刘进山蔡昌棠
关键词:猴头杜鹃粗死木质残体
天宝岩长苞铁杉林倒木对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评价被引量:16
2013年
以天宝岩长苞铁杉林的倒木-土壤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方法与模糊评价方法,探讨分析倒木接触处土壤及空旷处土壤的肥力质量.结果表明:研究区长苞铁杉林分内倒木的覆盖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其肥力指数随海拔降低呈下降趋势,且随腐烂等级的升高,土壤肥力指数升高,其中,第Ⅳ腐烂等级倒木接触处土壤肥力较邻近腐烂等级出现降低趋势;长苞铁杉+猴头杜鹃林内倒木接触处土壤的肥力显著高于空旷地,长苞铁杉纯林内倒木接触处土壤的肥力指数低于空旷地土壤.研究揭示了倒木存在对森林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规律,可为后期在长苞铁杉林内开展倒木更新研究时的倒木选择与保留提供科学依据.
游惠明何东进蔡昌棠刘进山洪伟游巍斌王磊肖石红胡静郑晓燕
关键词:长苞铁杉林倒木土壤肥力质量
闽东滨海湿地景观格局演化及其模拟被引量:7
2013年
运用景观格局指数与马尔科夫模型分析了闽东滨海湿地1993、2001、2010年3个时期景观格局特征及动态变化,并引入分室模型模拟了3种人为干扰强度(干扰强度降低,干扰强度不变,干扰强度增强)下未来30 a景观异质性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 a间闽东滨海湿地的总体景观格局变化微小,仍是以水域为基质,其他景观类型镶嵌其中的景观格局;受人类活动影响,天然湿地面积不断减少,人工湿地面积不断增加,但1993-2010年湿地总面积减少264.23 hm2,景观类型破碎化程度不断增加。水域、潮间裸滩和其他非湿地等自然景观大量转化为农田、建筑用地和养殖场,其中潮间裸滩面积不断萎缩,斑块数和斑块密度变化明显,斑块形状复杂度、分维数、破碎度和分离度也高于同时期其他景观类型。在3种不同强度的人为干扰下,闽东滨海湿地景观多样性呈现不同变化,高强度人为干扰将导致闽东滨海湿地景观多样性呈下降趋势。
何东进林立游巍斌王韧蔡金标廖小娟
关键词:滨海湿地驱动力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