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0209006)
- 作品数:23 被引量:171H指数:11
- 相关作者:霍海如姜廷良李兰芳郭建友李沧海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邻甲氧基桂皮醛对IL-1刺激脑微血管内皮细胞COX活性及PGE_2释放的影响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观察桂枝汤有效部位A分离的邻甲氧基桂皮醛对发热相关的环氧酶(COX)和前列腺素E2(PGE2)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rCMEC)培养,进行Ⅷ因子相关抗原鉴定。待细胞生长至融合状态后加入不同含量的邻甲氧基桂皮醛(12.5,25,50,100,200μg.mL-1)孵育3 h,之后以30 ng.mL-1的IL-1刺激12 h。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PGE2的含量及细胞内COX-1和COX-2的活性。结果:Ⅷ因子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可见90%以上的培养细胞呈阳性,确认为rCMEC。暴露于30 ng.mL-1IL-1后,rCMEC内COX-2活性及释放的PGE2量显著增加,COX-1活性变化无统计学差异。加入不同含量的邻甲氧基桂皮醛后,随含量增加可下调COX-1,COX-2活性及PGE2量,且呈剂量依赖关系;至含量为200μg.mL-1时,COX-2活性及释放的PGE2与IL-1单独作用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COX-1活性虽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结论:邻甲氧基桂皮醛能下调IL-1刺激rCMEC释放升高的PGE2,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COX-2活性有关。
- 郭建友杨元宵赵保胜刘洪斌李兰芳马悦颖郭淑英霍海如姜廷良
- 关键词: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白介素1环氧酶前列腺素E2
- 内皮细胞功能及其异质性研究的进展被引量:9
- 2005年
- 血管内皮细胞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本文从血管形成、凝血及血小板和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炎症和免疫反应、合成基质成分、调节血管张力和脂质代谢等方面,综述了内皮细胞的功能。重点介绍了各类组织和动物内皮细胞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形态、功能、表面抗原及对内皮损伤后的反应等方面。
- 郭建友霍海如姜廷良
- 关键词:内皮细胞血管形成凝血细胞因子免疫反应
- 白细胞介素1β刺激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内15-羟基前列腺素脱氢酶的经时变化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刺激体外培养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rCMEC)15羟基前列腺素脱氢酶(15PGDH)活性的经时变化。方法:建立rCMEC培养方法,进行Ⅷ因子相关抗原鉴定。待细胞长至融合状态后,以30ng/ml浓度的IL1β分别刺激0.5、1、2、4、8、12、24h,以放射免疫法测定各刺激时间点15PGDH活性。结果:90%以上的培养细胞呈阳性,确定为rCMEC。加入IL1β刺激后2h,细胞内15PGDH活性与未刺激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12h时达到最大值;24h时有所降低,但与未刺激组比较仍具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rCMEC经IL1β刺激后,细胞内15PGDH活性经历一个逐渐升高,到达峰值后缓慢下降的过程,IL1β刺激12h内皮细胞15PGDH活性达峰值。
- 郭建友马悦颖杨元宵赵保胜刘洪斌李兰芳郭淑英霍海如姜廷良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Β脑微血管内皮细胞15-羟基前列腺素脱氢酶
- 关于中药复方研究的几点思考被引量:13
- 2006年
- 目的:综述近年来中药复方化学和药理研究方法的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关于中药化学和中药药理研究方法的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并分类汇总。结果:回顾文献并结合作者实验室最近研究工作,提出了对中药复方研究方法的一些思考:加强中药药理指导下化学研究;建立中药复方化学分析和代谢物组学研究方法;建立药效物质评价指标体系和加强有效成分研究等。结论:多学科协作、新方法的涌现会对复方研究带来发展。
- 马悦颖李沧海李兰芳霍海如
- 关键词:中药复方中药化学中药药理
- 白细胞介素1β刺激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释放前列腺素E_2的经时变化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刺激体外培养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释放前列腺素E2(PGE2)的经时变化。方法:30ng/ml浓度的IL1β刺激体外培养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分别于刺激后0.5、1、2、4、8、12和24h收集细胞外液,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各时间点细胞外液PGE2含量,并对各相应时间点的内皮细胞进行细胞计数。结果:①空白组内皮细胞计数值随时间延长而持续性增加,12h趋于稳定;IL1β刺激组细胞计数值随时间延长也相应增加,12h基本趋于稳定,虽各时间点细胞数绝对值略少于空白组,但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由于细胞的不断生长,空白组PGE2含量也在不断地增加,12h为(10.80±1.46)pg/ml,达最大值,24h为(9.72±2.78)pg/ml,有所下降。加入IL1β刺激后8h,细胞外液PGE2含量已开始明显增加,12h为(16.93±2.98)pg/ml,达最大值,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24h为(16.82±1.54)pg/ml,虽有所降低,但与空白组比较,仍具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经IL1β刺激后,细胞释放的PGE2在12h达峰值,以后缓慢下降。
- 郭建友霍海如赵保胜刘洪斌李兰芳郭淑英姜廷良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Β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前列腺素E2
- 白细胞介素1β刺激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COX活性、mRNA表达和PGE_2释放的影响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刺激不同时间对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rCMEC)的环氧合酶(COX)活性及其mRNA表达和PGE2释放的影响。方法:建立rCMEC培养,进行Ⅷ因子相关抗原鉴定。细胞长至融合状态后加入IL-1β(30μg/L),分别刺激0.5、1、2、4、8、12、24 h,ELISA测定细胞内COX-1、COX-2的活性及细胞外液PGE2含量,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COX-1、COX-2的mRNA表达量,扩增产物进行熔解曲线图及琼脂糖电泳分析,并与未刺激的rCMEC作比较。结果:①Ⅷ因子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可见90%以上的培养细胞呈阳性,确认为rCMEC。②IL-1β刺激4 h时细胞培养液PGE2含量已明显高于未刺激组(P<0.05);12 h时PGE2含量达到最大值(P<0.01);24 h时PGE2含量有所回降,但与未刺激组比较仍有显著差异(P<0.05)。③IL-1β刺激不同时间rCMEC内COX-1活性与未刺激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COX-2活性在第8 h时已明显高于未刺激组(P<0.05),12 h活性达峰值(P<0.01),24 h活性有所回降,但仍具显著差异(P<0.05)。④IL-1β刺激不同时间COX-1 mRNA表达与未刺激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未刺激组在本实验条件下未检测到COX-2 mRNA表达,IL-1β刺激1h时可见COX-2 mRNA表达,4 h时COX-2 mRNA表达至峰值,而后开始回降,第12 h时已未见表达。熔解曲线图显示无非特异性扩增;琼脂糖电泳可见扩增基因与目的基因长度相符,结果与荧光定量PCR一致。结论:IL-1β作用下,rCMEC释放的PGE2持续增加并于12h达峰值,这一过程主要与COX-2 mRNA表达激活及COX-2活性增加有关。
- 郭建友霍海如赵保胜刘洪斌李兰芳郭淑英姜廷良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内皮细胞前列腺素E类环氧合酶-2
- 桂枝汤对体温整合调节作用的活性成分研究被引量:18
- 2007年
- 周硕霍海如郭建友梁鸿蔡少青赵玉英
- 关键词:桂枝汤活性成分《伤寒杂病论》双向调节作用中药组成
- 桂皮醇对IL-1刺激脑微血管内皮细胞COX活性及PGE_2释放的影响被引量:14
- 2006年
- 目的观察桂枝汤中分离获得的单体成分桂皮醇对发热相关的环氧酶(COX)和前列腺素E2(PGE2)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rCMEC)培养,进行Ⅷ因子相关抗原鉴定。待细胞生长至融合状态后加入不同终浓度的桂皮醇(0.093,0.186,0.372,0.744,1.488 mmol.L-1)孵育3 h,之后以30μg.L-1的IL-1刺激12 h。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PGE2的含量及细胞内COX-1,COX-2的活性。结果Ⅷ因子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可见95%的培养细胞呈阳性,确认为rCMEC。暴露于质量浓度为30μg.L-1IL-1后,rCMEC内COX-2活性及释放的PGE2量显著增加(P<0.01),COX-1活性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加入不同浓度的桂皮醇后,随浓度增加可下调COX-1、COX-2活性及PGE2量,且呈浓度依赖关系;至浓度为0.744mmol.L-1时,COX-2活性及释放的PGE2与IL-1单独作用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COX-1活性虽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05)。结论桂皮醇能下调IL-1刺激rCMEC释放升高的PGE2,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COX-2活性有关。
- 郭建友杨元霄赵保胜刘洪斌李兰芳郭淑英霍海如姜廷良
- 关键词: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白介素1环氧酶前列腺素E2
- 桂枝汤及其活性成分对EP_3受体激动剂诱导发热的影响被引量:13
- 2003年
- 目的 :研究桂枝汤及其有效成分对EP3 受体激动剂诱导大鼠发热的影响。方法 :对比观察侧脑室注射sulprostone(Sul)发热模型组与桂枝汤、肉桂醛、肉桂酸和白芍总苷治疗组大鼠体温变化。结果 :桂枝汤和肉桂醛灌胃均能抑制Sul脑室注射诱导的体温升高 ,白芍总苷腹腔注射可使发热大鼠体温降至正常以下 ,而肉桂酸倾向于增强该发热反应。结论 :抑制EP3 受体后与发热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可能是桂枝汤、肉桂醛和白芍总苷的解热作用机理之一 。
- 李沧海周军霍海如康旭亮姜廷良
- 关键词:桂枝汤活性成分发热肉桂醛白芍总苷
- COX2抑制剂活性预测中的拟合方法比较被引量:3
- 2006年
- 在COX2抑制剂活性预测问题中,传统的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非线性拟合问题存在较大局限性,以98种三环系COX2抑制剂分子集合中的数据分析预测为例,考察反向传播(BP)网络与支持向量回归(SVR)方法的性能,证明BP网络与SVR方法在COX2抑制剂活性预测方面的性能均优于广泛采用的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而且SVR方法可以克服BP网络过拟合的问题,更适于小样本高参量的问题。
- 谢晓楠赵雁南杨泽红王家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