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046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0467)
- 作品数:16 被引量:120H指数:7
- 相关作者:顾卫余海龙戴泉玉陈述悦邵琪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宁夏大学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我国工程创面生态恢复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展望被引量:12
- 2010年
- 工程创面生态恢复,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措施,是生态文明的最直接体现之一。介绍了工程创面生态恢复的相关问题,包括工程创面生态恢复的意义、生态恢复研究的历史、理论基础、国内外研究现状等。指出了工程创面生态恢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当前研究工作的不足提出了研究展望。
- 余海龙顾卫李哲峰
- 关键词:生态恢复
- 碎石填方坡面乔灌草植物群落构建方法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碎石填方边坡是山区公路常见的一种坡面类型。表层为以碎石为主的土石混合体,土壤含量极少甚至没有,立地条件恶劣,导致坡面植被恢复非常困难。针对这一难题,以北京市门头沟区百花山旅游公路11 km处的45°碎石填方边坡为研究对象,采用"客土+保育块苗移栽"技术,在坡面上重建了乔灌草植物群落。施工4 a后,坡面草本植物群落的总覆盖度约为50%,平均高度约为40 cm;坡面木本植物生长状况良好,主根粗壮、根系发达且已深入碎石缝隙之中,其中山桃保育块苗的成活率为78%,高度为82 cm,地径为7.9 mm。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在比较陡峭的碎石覆盖边坡上有效地构建乔灌草植物群落。
- 齐藤诚顾卫余海龙邵琪陈述悦刘杨
- 关键词:山区公路乔灌草根系
- 半干旱地区公路岩质边坡植被恢复技术工程试验——以内蒙古赤峰-通辽高速公路为例被引量:16
- 2010年
- 针对半干旱地区公路岩质边坡的生态恢复难题,以内蒙古赤峰-通辽高速公路某岩质边坡为例,采用保育块技术与客土喷播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以木本(灌木)为主、草本植物为辅的坡面植物群落。试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使木本植物成活率达到60%以上且长势良好;草本植物生长茂盛,地上部生物量达自然阴坡生物量水平;物种构成以木本植物和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群落稳定且植被覆盖度高于70%;移植的保育块树苗的根系结构与天然树木相似,具有主根发达、侧根不多但较强壮、根系呈网络状深入土中等特征。
- 齐藤诚邵琪顾卫戴泉玉富樫智
- 关键词:岩质边坡半干旱地区木本植物根系结构
- 高速公路边坡生态护坡效果定量评价研究被引量:20
- 2011年
- 生态护坡是目前国内高速公路边坡防护常用的方法之一。但是,目前对坡面植被恢复效果的评价却没有统一公认的标准。结合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通过调查研究,建立了边坡生态护坡工程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以土壤—植被系统质量和景观质量为构建主体,并在大类指标内又划分出各自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亚类指标。评价标准将工程效果分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这些指标较为合理地反映了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特征与本质。最后结合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将该指标体系用于赤峰—通辽高速公路岩石边坡生态护坡工程不同标段的1个工程边坡效果的应用评价中,评价结果与实际观察情况相吻合,说明该指标体系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工程效果状况及系统功能的持续能力,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 余海龙顾卫
- 关键词:生态护坡指标体系
- 基于坡面植被恢复的岩质边坡分类及生境再造技术研究被引量:20
- 2012年
- 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产生了大量的岩质边坡.受岩性、构造等因素影响,岩质边坡不仅类型复杂,而且坡度大、无土壤、植被恢复十分困难.为了提高岩质边坡植被恢复的质量,需要根据植被恢复对生境条件的要求,对其进行类型划分,并提出与之相适应的生境再造技术.通过借鉴近年来中国北方地区公路岩质边坡生态建设工程案例,选取坡度、坡面结构、坡面平整程度、坡面风化程度等作为分类指标,从植被恢复的角度将岩质边坡划分为4种类型.即:微风化整体结构平整坡面、弱风化块状结构凹凸坡面、强风化碎裂结构平整坡面、碎石覆盖填方坡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每种类型岩质边坡的坡面处理模式和土壤-植被重建技术方法.这种岩质边坡的分类结果,可为坡面生态恢复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 顾卫邵琪戴泉玉陈述悦
- 关键词:植被恢复岩质边坡
- 太原市绕城高速公路路域土壤特性与重金属污染评价研究被引量:5
- 2010年
- 为了揭示高速公路路域内部不同功能区强烈人为活动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以太原市绕城高速路域内不同功能区为研究对象,于各功能区内随机布点,采集表层土壤样品72个,并对其土壤剖面结构、土壤pH值、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等理化性质和分布规律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路域内土壤母质来源复杂,剖面层次混乱,土壤反应偏碱性、粗粒化、有机质含量升高和表聚现象较明显。路域土壤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不同功能区的污染元素和污染程度有显著差异。综合污染程度以绿化带含量最高,依次为中央隔离带、互通、路堤边坡、路堑边坡、自然坡。路域土壤的随机空间变异十分突出,无论是土壤性质还是重金属污染积累都如此。路域中存在一些高度污染的区域,必须予以密切关注。
- 余海龙顾卫
- 关键词:土壤特性重金属污染
- 塑料盲沟用于边坡客土层底部排水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 2010年
- 针对边坡客土层底部滯水层导致边坡失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用塑料盲沟进行土层底部排水的新方法.并凭借人工模拟降雨装置,对不同类型和型号的塑料盲沟在不同条件下的排水效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估.实验结果表明,随雨强增大,塑料盲沟的排水量也增多,但排水效率有所下降;在大于30°的较大坡度下,塑料盲沟有较好的排水效果;中空圆形塑料盲沟在降雨过程中具排水优势,而多孔矩形塑料盲沟在降雨结束后排水效果更好;塑料盲沟能有效降低客土层土壤含水量,防止滞水层和软弱滑动面的出现,从而增强客土层的稳定性.
- 顾卫邵琪许映军
- 关键词:塑料盲沟人工模拟降雨
- 半干旱地区工程创面植被恢复的温度效应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以内蒙古赤通高速公路一处进行植被恢复的工程创面为研究对象,在植被恢复的不同时期,利用红外成像测温仪,多次进行表面温度的实地观测;在观测基础上分析了植被恢复在路域小气候中的温度效应。结果表明:对于半干旱地区的工程创面,在南坡(阳坡)使用浆砌片石护坡,会产生比裸露的自然岩石还要高的表面温度,从而加剧夏天公路路域范围的高温;而在南坡恢复植被覆盖可以显著地降低边坡表面温度,有利于局地小气候的改善,可使夏、秋、冬季南北坡之间的表面温度差下降5~10℃,改善两坡热量的不均程度。土壤水分条件对这种改善效果有明显的影响。
- 黄树青顾卫袁帅林叶彬
- 关键词:半干旱地区植被恢复表面温度温度效应
- 草灌植被护坡群落中草本对灌木生长的竞争关系研究被引量:14
- 2011年
- 针对公路边坡植被恢复过程中,实生苗灌木在草灌混播群落中生长困难的问题,应用生态学实验方法,以灌木柠条为代表进行了草本-灌木混播竞争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草本植物播种密度对灌木生长的影响主要是草本覆盖度形成速率与灌木生长速率之间的竞争;草本植物密度≤250株/m2时,灌木生长最好;草本植物对灌木高生长抑制作用最大的时间是播种后40 d左右,对灌木数目影响最大的时间是播种后6075 d;草本植物对灌木竞争作用的表现是,初期导致灌木各项生长参数降低,后期导致灌木存活数目下降.
- 陶岩江源顾卫田育红
- 关键词:公路边坡植被恢复
- 无机粘结剂对工程弃渣的物理性状和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2
- 2013年
- 为了确定无机粘结剂对工程弃渣物理性状和抗雨水侵蚀能力的影响,将工程弃渣与自然土壤混合配制成植物生长基质喷附在坡面模型上,开展不同降雨强度下的侵蚀实验。结果表明:无机粘结剂用量小于40kg/m3时,提高了工程弃渣的水分渗透但对水分蒸发有抑制作用,用量大于40kg/m3时无机粘结剂增加了工程弃渣的透气性,但导致工程弃渣保墒能力下降,硬度随之增加。少量的无机粘结剂对于工程弃渣的抗雨蚀能力并无提高,只有在无机粘结剂用量增加到50kg/m3(含)以上时才会显著降低泥沙流失量。无机粘结剂40kg/m3的用量为对工程弃渣物理性状影响的分水岭。而当用量达到50kg/m3临界值时,无机粘结剂开始起到帮助工程弃渣抵御雨水侵蚀的作用。
- 陈述悦顾卫戴泉玉
- 关键词:自然资源人工模拟降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