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1-YW-08-01)

作品数:47 被引量:740H指数:18
相关作者:线薇微刘焕章张奇赖锡军马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南京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农业科学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天文地球
  • 8篇生物学
  • 4篇水利工程
  • 2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11篇鄱阳湖
  • 10篇长江口
  • 9篇湿地
  • 8篇群落
  • 7篇鱼类
  • 7篇长江
  • 6篇江段
  • 5篇土壤
  • 5篇环境因子
  • 4篇洞庭湖
  • 4篇植被
  • 4篇三峡工程
  • 4篇三峡库区
  • 4篇生物多样性
  • 4篇水库
  • 4篇群落结构
  • 4篇库区
  • 4篇湖流
  • 3篇蓄水
  • 3篇移民

机构

  • 46篇中国科学院
  • 20篇中国科学院研...
  • 7篇南京林业大学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暨南大学
  • 2篇西南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亚...
  • 2篇南京市水利局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蚌埠学院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奥斯陆大学
  • 1篇江苏省水文水...
  • 1篇中国长江三峡...

作者

  • 10篇线薇微
  • 8篇刘焕章
  • 6篇张奇
  • 6篇赖锡军
  • 5篇杨林章
  • 5篇夏立忠
  • 5篇李运东
  • 5篇马力
  • 4篇姜加虎
  • 4篇王晓龙
  • 4篇黄群
  • 3篇程训强
  • 3篇高欣
  • 3篇段中华
  • 3篇刘淑德
  • 3篇李文龙
  • 3篇吴电明
  • 2篇白丽
  • 2篇辛建峰
  • 2篇杨桂山

传媒

  • 11篇长江流域资源...
  • 5篇湖泊科学
  • 3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土壤
  • 2篇长江科学院院...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四川动物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土壤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海洋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武汉植物学研...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18篇2011
  • 15篇2010
  • 7篇2009
  • 2篇2008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Landsat-TM影像的鄱阳湖典型湿地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17
2010年
利用分层分类法,通过对鄱阳湖典型湿地(蚌湖与赣江中支口三角洲)长序列秋季Landsat-TM影像进行解译分析,探讨了1991年-2008年间鄱阳湖典型湿地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分层分类方法能够有效地应用于Landsat-TM遥感影像的解译;从1991年到2008年蚌湖和赣江中支口三角洲湿地的植被面积分别增加18.56km2和6.01km2,其中赣江主支三角洲洲滩植被分布呈向湖体扩展态势。植被分布受水情影响比较大,蚌湖湿地的苔草面积与同时期水面积呈负相关性,而赣江主支三角洲湿地植被类型结构变化受水位影响也比较明显,苔草面积变化与秋季湖口水位表现为负相关,芦苇分布面积变化则与湖口水位变化趋势较为一致。
余莉何隆华张奇王晓龙
关键词:鄱阳湖湿地遥感解译
洞庭湖区退田还湖后不同恢复模式下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被引量:16
2009年
以洞庭湖区退田还湖后不同恢复模式下(恢复自然水域、种植芦苇、种植杨树)的典型堤垸(青山垸、官垸和小集成)为研究对象,通过与相邻堤垸农田生态系统(水田、旱田)土壤中蔗糖酶、脲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比较,揭示不同退田还湖模式下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及其与土壤化学特性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与水田、旱田相比,在表层土壤中,以种植杨树为恢复方式的小集成样地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增加,其他酶活性无显著变化;以种植芦苇为恢复方式的官垸样地的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有所下降,其他酶活性无显著变化;恢复自然水域的青山垸样地中,除磷酸酶活性下降外,其他酶活性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与4种酶活性均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说明退田还湖后系统恢复模式导致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化是土壤酶活性变化的主要原因.
杨刚谢永宏陈心胜侯志勇李峰
关键词:退田还湖酶活性土壤有机质
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的特点被引量:10
2011年
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是针对三峡工程可能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而建立的跨地区、跨部门、多学科、综合性和研究性的监测网络,自1996年建立以来,监测系统按照规定的监测指标体系和操作规范,对三峡生态环境进行全过程跟踪监测,取得了大量生态与环境数据及资料,为三峡生态与环境的监测与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大型江河湖泊的综合性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做出了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随着水库逐步转入正式运行期,三峡监测系统的监测重点也由为工程建设服务转向为工程运行服务阶段。通过对三峡工程监测系统发展至现阶段进行总结研究,梳理了三峡工程监测系统的特点、运行成效、示范意义等,最后指出了监测系统今后一个阶段内的发展方向。
吴炳方袁超朱亮
关键词:三峡工程监测系统生态环境
春季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鱼类浮游生物群落特征被引量:43
2008年
根据1999年5月和2001年5月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的鱼类浮游生物和环境调查资料,应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探讨了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鱼类浮游生物的群落特征.结果表明:采获的11 540个鱼类浮游生物隶属11目18科32种,其中凤鲚、鳀、六丝矛尾鰕虎鱼、白氏银汉鱼、松江鲈为优势种,占总丰度的92.49%.TWINSPAN分类将鱼类浮游生物群落划分为3个类群:1)以凤鲚为优势种的河口群组;2)以松江鲈和白氏银汉鱼为优势种的沿岸群组;3)以鳀和六丝矛尾鰕虎鱼为优势种的近海群组.CCA排序给出了各群组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表明影响这一海域鱼类浮游生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盐度、深度、溶解氧和悬浮物.
刘淑德线薇微刘栋
关键词:长江口TWINSPANCCA
三峡工程蓄水运行对鄱阳湖典型湿地植被的影响被引量:37
2011年
以鄱阳湖1989~2009年10景秋季Landsat—TM影像为基础,对赣江主支口与饶河口交汇处三角洲和赣江南支口两处典型湿地进行了遥感解译,分析三峡工程运行后鄱阳湖典型湿地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三峡工程蓄水运行之前,1989~2001年间鄱阳湖湿地草滩迅速蔓延,湿地正向演替趋势明显。距离湖口远近不同的湿地受三峡工程运行影响不同,其中距离湖口较近的赣江主支口与饶河口交汇处三角洲湿地受三峡蓄水运行影响比较显著,湿地演替状态发生明显变化,部分低位芦苇滩地退化为苔草滩地,而由于滩地出露时间提前,苔草滩地仍处于向湖心拓展的状态。距湖口较远的赣江南支三角洲湿地受三峡蓄水运行影响不明显,草洲迅速向湖心蔓延,湿地处于正向演替状态。
余莉何隆华张奇陈宇炜王晓龙
关键词:鄱阳湖三峡工程湿地
基于Copula函数的鄱阳湖流域极值流量遭遇频率及灾害风险被引量:24
2011年
在以气温上升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区域水循环加剧、极端气候水文事件频发的背景下,对极端水文事件,特别是水文极值遭遇频率的科学认识,对区域防洪抗旱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引入当前多变量分析中较常用的Copu la函数,分析鄱阳湖流域主要支流赣江与抚河、乐安河与昌江的洪水、枯水流量联合概率特征,并对引起该流域水文极值频率变化的原因及影响进行有益探讨.结果表明:(1)洪水、枯水的联合重现期小于其设计重现期,而其同现重现期则大于设计重现期,洪水、枯水联合重现期与设计重现期的差值小于同现重现期与设计重现期的差值;(2)在设计重现期相同的情况下,外洲站和李家渡站洪水联合重现期大于枯水联合重现期,而洪水同现重现期小于枯水同现重现期,并且重现期小于10年洪水同时遭遇的机率比较大,重现期大于10年洪水遭遇的频率迅速的减小.虎山站和李家渡站的洪水和枯水的联合重现期和同现重现期基本一致,遭受洪水和枯水的频率基本一致;(3)在设计重现期相同的情况下,外洲站与李家渡站洪水联合重现期略大于虎山站与渡峰坑站,洪水同现重现期小于虎山站与渡峰坑站.外洲站与李家渡站枯水联合重现期小于虎山站与渡峰坑站,枯水的同现重现期大于虎山站与渡峰坑站.
孙鹏张强张强
关键词:COPULA函数鄱阳湖流域
三峡水库调节典型时段对鄱阳湖湿地水情特征的影响被引量:14
2011年
三峡工程建成运行将改变下游的水文过程,影响通江湖泊湿地生态系统.本文选取水文情势变化大且可能对植被生长产生较大影响的汛末蓄水和汛前腾空两个时段,运用长江中游江湖耦合水动力模型计算了三峡水库不同调节流量下湖泊水位变化特征,并结合湖泊高程和面积关系曲线,分析了不同增减下泄流量对洲滩湿地淹没出露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峡水库汛末蓄水减泄流量1000-7653m3/s可使大湖面(都昌站)水位降低0.09-1.11m;汛前腾空增泄1000-6500m3/s,可使水位抬高0.15-0.94m.水位影响格局呈现北高南低,在底水位较高的汛前腾空时段增泄引起水位变化范围较大,基本覆盖湖泊主要水面.
汪迎春赖锡军姜加虎黄群
关键词:鄱阳湖三峡水库水位水动力学模型
秋季长江口鱼类浮游生物群落时空结构被引量:9
2011年
根据1998—2009年11月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7个航次的调查资料,探讨了秋季长江口鱼类浮游生物群落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显示,7个秋季航次共捕获鱼类浮游生物969个(尾),隶属于10目19科33种,以鲈形目种类最多(7科9种)。秋季长江口鱼类浮游生物以沿岸型种类最多(12种),其次是半咸水(10种)和近海种类(9种),淡水种类最少(4种)。秋季长江口鱼类浮游生物优势种年度间演替显著,对鱼类浮游生物群落丰度贡献最大的种类包括:半咸水型的矛尾鰕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和前颌间银鱼(Salanx prognathus)、沿岸型的康氏小公鱼(Stolephorus commersonnii)、近海型的鳀(Engraulis japonicus)和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2004年以后,长江口鱼类浮游生物种类数量、丰度和多样性均显著高于2004之前的调查航次。ANOSIM分析显示,长江口鱼类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年度间差异显著,且2007和2009年与其他年度不相似性最高。可以看出,秋季长江口鱼类浮游生物种类组成呈年度变异状态,2004年后长江口鱼类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变异最大,多样性呈增加趋势。
丁月旻线薇微
关键词:长江口生物多样性
近50年鄱阳湖流域径流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47
2009年
利用鄱阳湖流域1955-2003年3个主要水文站(外洲、李家渡、梅港)月径流实测资料,采用统计方法和小波方法,分析近50年该流域径流的年内、年际和周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鄱阳湖流域年内最大径流主要出现在4月、5月或6月;就季节变化而言,春季径流量最大,夏季次之,秋季和冬季较小。径流年际变化在开始较长时段呈增长趋势,1998年出现转折,之后递减,下降速度略低于前期增长速度。外洲等3水文站存在25~26a的第一主周期,8a和3-4a的次主周期,周期变化基本一致。通过对相应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该流域径流变化是气候、流域覆被和水利工程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气候因素中的降水和蒸发起着主要作用。
刘健张奇许崇育张增信
关键词:径流特征周期小波分析鄱阳湖流域
三峡库区1980~2005年农业用地氮平衡时空变化研究被引量:14
2009年
利用三峡库区分区县农业统计资料,对OECD土壤表观氮平衡模型进行适当改进,计算分析三峡库区1980-2005年农业用地氮平衡时空变化格局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980-2005年库区氮总输入和总盈余量呈显著增长趋势,分别从23.4万t和14.4万t增长到45.6万t和30万t;氮总输出量1980-1995年呈增加趋势,从9.0万t到16.7万t,1995年后基本保持稳定趋势;单位面积氮盈余量1980-1998年总体呈持续增加趋势,从133.4 kg/hm^2增长到310.3 kg/hm^2,1998年后逐步趋向稳定,但空间分布区域差异性增强,主要集中在库中和库首区县,与库区移民数量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氮输入贡献主要来源于化肥、牲畜粪便、人粪尿和生物固氮,累计占总输入90%以上;1995年前库区氮平衡变化主要受国内大量使用化肥宏观环境影响,1995年后受水库淹没和移民影响较大,但其具体影响程度有待进一步分析;建议考虑适当发展副业、改变农业种植结构或进行生态移民等措施减少氮排放量.
徐昔保杨桂山李恒鹏
关键词:三峡库区氮平衡农业用地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