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G1999064701)

作品数:19 被引量:288H指数:8
相关作者:李世普闫玉华王欣宇韩颖超戴红莲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理工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化学工程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6篇生物材料
  • 6篇羟基磷灰石
  • 4篇生物陶瓷
  • 4篇陶瓷
  • 3篇磷酸三钙
  • 2篇等离子
  • 2篇等离子喷涂
  • 2篇多孔磷酸三钙
  • 2篇元胞
  • 2篇元胞自动机
  • 2篇植入
  • 2篇生物相容
  • 2篇生物相容性
  • 2篇喷涂
  • 2篇缺损
  • 2篇人工骨
  • 2篇自动机
  • 2篇离子喷涂
  • 2篇肌内
  • 2篇降解

机构

  • 14篇武汉理工大学
  • 4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作者

  • 12篇李世普
  • 9篇闫玉华
  • 5篇戴红莲
  • 5篇韩颖超
  • 5篇王欣宇
  • 4篇卢晓风
  • 4篇李幼平
  • 4篇张真
  • 3篇程惊秋
  • 3篇陈作炳
  • 3篇卢冰
  • 2篇步宏
  • 2篇饶嵩
  • 2篇贺建华
  • 2篇丁传贤
  • 2篇沈春华
  • 2篇刘宣勇
  • 2篇李胜富
  • 2篇江昕
  • 2篇王惠敏

传媒

  • 4篇硅酸盐学报
  • 3篇武汉理工大学...
  • 3篇生物医学工程...
  • 2篇中国有色金属...
  • 1篇无机材料学报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华西医学
  • 1篇功能材料
  • 1篇计算机辅助设...
  • 1篇中国体视学与...
  • 1篇湖北工业大学...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5
  • 7篇2004
  • 4篇2003
  • 7篇2002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分形理论的人体骨微观结构仿生设计被引量:8
2004年
利用分形理论对人体骨微观结构进行了分形特性描述 ,根据分形维构造符合人体要求的微孔结构 ,利用快速成型制造技术 ,从仿生学的角度提出了一种新的人体骨微观结构三维建模设计方法。
陈作炳饶嵩李世普阎玉华
关键词:人体骨微观结构分形仿生设计
烧结条件对多孔HA生物陶瓷种植体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03年
通过对不同温度和保温时间制备的多孔HA种植体试样进行测试分析 ,研究了烧结条件对材料气孔率、体积密度、吸水率、晶粒尺寸和弯曲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 ,气孔率和吸水率减小 ,体积密度和弯曲强度升高 ;晶粒长大填充气孔 ,使多孔材料孔隙率下降而强度增加。
王欣宇韩颖超戴红莲李世普贺建华
关键词:羟基磷灰石气孔率生物陶瓷
生物材料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的现状与趋势被引量:67
2002年
对生物材料进行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是生物材料进入临床前的关键环节。从细胞和组织的水平 ,利用形态学的检测方法观察材料与机体短期和长期的互作关系是以往评价生物材料的主要内容和手段。新型生物材料近年来迅猛发展 ,材料的组成、形态、植入部位及用途日趋复杂 ,对材料的评价相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展快速、特异、系统的评价体系至关重要。体外实验因操作可控性强 ,影响因素单一 ,重复性好而得到大力的发展 ,通过体内 -体外实验的相关分析有望部分代替体内实验。近交大动物的开发为生物材料的体内评价更接近人体的真实反应提供了新的契机。近几年来 ,大量分子生物学的先进检测手段的应用使生物材料的评价向细胞和分子水平迈进。 RT-PCR、核酸 /蛋白质杂交技术可以从分子的层面寻找材料和机体互作的重要的分子标记 ,而显微探测技术 (如 CON-FU CAL)等的应用通过对图像的三维重建而达到对材料 -细胞、材料 -组织、细胞 -组织相互作用清晰而透彻的观察。总之。三“R”原则 (replace  refine  reduce)即发展体外实验 ;采用灵敏、特异、先进的检测手段 ;优化并减少实验动物数量 ,建立材料对分子、细胞、机体互作的系统性评价是生物材料评价的发展趋势和最终目的。
张真卢晓风李幼平步宏
关键词:生物材料有效性安全性
大鼠骨粘连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纯化
2008年
将编码骨粘连蛋白(osteonectin,ON)全长的cDNA亚克隆入含tac启动子的表达质粒pGEX-KG中,构建了tac启动子控制的原核表达载体pGEX-KG/ON。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pLysS,IPTG诱导3 h后表达量达到最高水平,约占菌体总蛋白10%,表达产物以可溶形式存在。通过硫酸铵分级沉淀、超滤膜分离、亲和层析得到骨粘连蛋白。实验证实蛋白有较强的Ca2+结合活性。
周灵德闫玉华袁琳李世普
关键词:表达载体构建蛋白质纯化生物活性分析
骨移植体的降解和新骨生长的可视化仿真
2005年
采用元胞自动机方法建立生物陶瓷降解和新骨生长的仿真模型,运用可视化技术对仿真结果进行图形化和动画显示.实验表明,只要模型的控制参数输入比较正确,仿真模型可以在不同阶段对降解的材料和新生的骨组织作定量分析.
王惠敏闫玉华李世普
关键词:元胞自动机可视化仿真
酶组织化学方法在HA/TCP体内外生物相容性评价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3
2004年
通过研究材料与细胞 /组织相互作用后胞内酶活性的变化与材料生物相容性之间的关系 ,探讨酶组织化学法应用于材料生物相容性评价的可行性。结果发现 ,与 HA/ TCP和钛合金复合培养的成骨细胞形态学上无明显差异。但 HA/ TCP与兔成骨细胞复合培养初期可导致细胞 NADH、SDH、L DH和 CCO酶活性的一过性下降 ,而钛合金对复合培养细胞的酶活性没有明显影响 ,提示 HA/ TCP材料溶出物对细胞有轻微的损伤。两种材料体内植入后引起的组织学变化过程相似 ,主要表现为损伤引起的急性炎症过程。酶组织化学检测发现 ,术后 10 d内植入体周围组织四种酶活性均明显下降 ,15 - 30 d内逐渐恢复正常。但 HA/ TCP组酶活性的恢复略滞后于钛合金组 ,也表明材料溶出物对细胞有一定损伤。体内外实验均发现酶学指标能更灵敏地反映材料对细胞的作用 ,酶组织化学法可望应用于材料生物相容性评价。
卢冰卢晓风张真李胜富裴福兴李幼平程惊秋
关键词:酶组织化学HA/TCP生物相容性生物材料
仿骨多孔羟基磷灰石生物材料的烧结特性被引量:1
2002年
分别用自燃烧法添加生物玻璃和不加生物玻璃合成的 HA原料粉末制备试样 ,烧结后通过试样收缩率计算和微观结构观察 ,研究了多孔 HA材料的烧结特性。结果表明 ,含磷酸盐生物玻璃添加剂的试样烧结温度降低了 2 0 0℃ ,在10 5 0℃即可烧结 ,获得仿骨结构的多孔
王欣宇李世普韩颖超
关键词:羟基磷灰石生物材料HA
多孔钛的制备及磷灰石涂层的仿生沉积被引量:17
2003年
作者提出了制备多孔金属材料的有效方法:利用混和金属粉末和有机粘稠剂,经双氧水发泡和烧结,可得到多孔材料,其材料的孔隙率和孔径大小能在制备过程中进行控制;采用钛珠在真空中烧结形成多孔钛结构亦可制备了多孔钛.制成多钛孔材料后,采用一种简单的沉积方法在上述两种多孔钛表面沉积磷灰石涂层,试验表明,沉积的涂层在不同的基体表面上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形貌,在光滑的活性表面,可形成晶种均匀.晶体呈片状生长的网状结构;在基体的粗糙、尖锐处,其基体表面能高,可形成更多的晶种,而晶体生长受限,仅能形成亚微米级的团聚微晶.
张其翼陈继镛张兴栋
等离子喷涂生物相容性涂层的研究
本文结合文献介绍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在等离子喷涂生物涂层材料研制方面的新结果:发展了硅灰石涂层、羟基磷灰石基复合涂层和生物活性钛涂层,并对涂层的某些物理、机械和生物学性能以及微观结构进行了探查。结果表明:(1)等...
刘宣勇郑学斌丁传贤
关键词:等离子喷涂生物涂层硅灰石羟基磷灰石钛涂层
文献传递
多孔磷酸三钙陶瓷人工骨在体内的新陈代谢过程研究被引量:22
2003年
选择放射性同位素45Ca作为示踪剂,研究了β-磷酸三钙基多孔陶瓷人工骨在体内降解后所产生的Ca2+的代谢途径。结果表明:β-磷酸三钙陶瓷人工骨在动物体内的部分降解产物进入血液参加循环,到达肝、肾、脑、心、肺、脾、胃等脏器及组织中进行代谢,且不发生积累,不造成脏器组织的损害及病理性钙化。一部分Ca2+进入股骨近端,尺骨干及颅骨中被机体重新利用,参与全身生命骨组织的钙化或被储存于“钙库”(骨组织)中。在循环过程中,还有一部分Ca2+经过肾和肠进入尿和粪,并通过尿和粪排泄出体外。可见钙磷可降解陶瓷人工骨,降解后的产物可参与机体正常的生理代谢过程。
戴红莲李世普闫玉华卢旭辉江昕郑启新杜靖远
关键词:体内示踪新陈代谢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