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28012)
- 作品数:3 被引量:31H指数:3
- 相关作者:高辉栗占国冯敏何菁李玉慧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的疗效分析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retorperitoneal fibrosis,RPF)的临床特点及激素联合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治疗该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北京大学国际医院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收治并使用激素联合CTX治疗的RPF患者。结果:7例RPF患者年龄29~63岁,平均51.0岁;男女比5:2。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腰痛、腹痛、少尿、下肢水肿等。6例患者存在单侧或双侧肾积水(85.7%)。7例患者血液样本检查发现,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升高5例(71.4%),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升高6例(85.7%),免疫球蛋白G4(immunoglobulin G4,IgG4)升高2例(28.6%)。其中有5例患者接受了病理活检,组织中的IgG4表达量高低不一:高倍视野下,2例表达量<10或不表达(40.0%),2例表达量为10~30(40.0%),1例表达量>30(20.0%)。7例患者接受CTX及激素联合治疗后,6例患者完成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7.8(4~13)个月。治疗后ESR、CRP、血IgG4指标均值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其中6例患者具有完整的治疗前后腹部CT资料,对比发现腹膜后纤维化肿块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缩小(均P<0.05)。结论:采用激素联合CTX的治疗方案,可取得确切疗效,改善预后,且耐受良好。
- 王大立王大立冯元春李静张彤万利高辉
- 关键词:腹膜后纤维化激素环磷酰胺
-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合并周围神经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被引量:11
- 2013年
- 目的了解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方法入选符合2002年美国一欧洲(US.Euro)分类标准的pSS患者86例,由风湿免疫专科医师调查及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由神经内科专科医师完成神经系统查体,并完善肌电图检查。对患者的临床症状、查体、实验室检查及肌电图检查进行分析,判断患者是否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并比较2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特征。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r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人组86例pSS患者,男性4例,女性82例,合并周围神经系统病变者占26%(22/86),pSS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症状多样,受累神经主要见于正中神经、胫神经、腓神经、腓肠神经等,受累部位以下肢常见(16/22,73%),神经病变类型以感觉运动纤维受累为主。此外,周围神经病均在Dss发病后出现,其中约有45%的患者在pSS发病早期出现周围神经病变。Dss合并周围神经系统病变组与无周围神经病变组相比,除手足麻木(68%与5%,P〈0.01)外,雷诺现象(32%与5%,P=0.002)较为常见,且该组患者的欧洲抗风湿病联盟干燥综合征疾病活动度评分(ESSDAI)明显升高(5.3+2.5与3.4~1.9,P〈0.01)。雷诺现象(OR=9.489,95%CI2.191.41.093,P=0.003)及ESSDAI(OR=1.528,95%C11.179~1.979,P=O,001)是周围神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SS合并周围神经系统病变组抗核抗体滴度(雎0.003)和类风湿因子滴度明显升高(辟O。023)。结论pSS患者合并周围神经系统病变的发生率较高,病程早期即可出现周围神经系统病变,雷诺现象、高疾病活动度是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 冯敏何菁李英妮栗占国高辉李永杰霍阳丁艳
- 关键词:干燥综合征神经病学表现
-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肺脏受累及其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6
- 2015年
- 目的 本研究旨在研究pSS患者的肺脏受累情况,并分析其影像学特点,探讨pSS患者发生肺脏受累的危险因素,为pSS患者肺脏受累的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3-2012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住院的1 341例SS患者,其中pSS患者853例,继发性SS(sSS)患者488例,分析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以其中105例pSS肺脏受累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病例组,选取同期(2008-2012年)84例不合并脏器受累的pSS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美国胸科协会/欧洲呼吸协会(ATS/ERS)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分类,由2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判断pSS肺脏受累的高分辨率CT(HRCT)异常类型、发生部位及肺叶受损面积评分.利用横断面研究探讨pSS患者肺脏受累患者HRCT的受损面积、分布部位及常见类型,利用病例对照分析及Logistic回归探讨肺脏受累危险因素.结果 SS患者肺脏受累发生率为21.70%(291/1341),其中19.34%(165/853) pSS和25.82%(126/488)sSS患者出现肺脏累及.高球蛋白血症及RF升高在该人群中明显,但抗SSA抗体、抗SSB抗体阳性率仅分别为52.5%和37.8%.pSS肺脏受累患者的HRCT分析示肺脏受累范围广泛,肺下叶受累比例高且肺叶受损面积大.常见HRCT异常类型为线样影(61例,93.8%)、磨玻璃样(57例,87.7%)、胸膜受累(42例,64.6%)、网格状样(41例63.1%)等.病例对照分析发现年龄≥60岁、C4低于正常、RF和ANA阳性的肺脏受累患者所占比例更高,然而,抗SSA阳性患者所占比例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2.338,P<0.01;x2=3.681,P=0.05;x2=14.171,P<0.01;x2=10.507,P<0.01;x2=4.435,P=0.04).多元Logistic回归示年龄≥ 60岁(OR=7.73)及RF阳性(OR=4.43)为pSS患者发生肺脏受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1).结论 肺脏受累是pSS患者的常见合并症,肺病变广泛且类型多样,下叶受累比例高且受损面积大.高龄及RF阳性为pSS肺脏受累的独立危
- 高辉何菁张学武张霞冯敏陈丽君安媛李玉慧杨月陈雷张森刘冬舟栗占国
- 关键词:干燥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