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379049)

作品数:29 被引量:276H指数:12
相关作者:王兰民王峻袁中夏徐舜华孙军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天文地球
  • 16篇建筑科学
  • 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18篇黄土
  • 10篇震陷
  • 8篇地震
  • 7篇微结构
  • 3篇湿陷性
  • 3篇图像
  • 3篇图像处理
  • 3篇黄土震陷
  • 3篇含水量
  • 2篇英文
  • 2篇永登地震
  • 2篇增湿
  • 2篇震区
  • 2篇震灾
  • 2篇土力学
  • 2篇桩基
  • 2篇桩基负摩阻力
  • 2篇摩阻力
  • 2篇极震区
  • 2篇减湿

机构

  • 16篇中国地震局兰...
  • 12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兰州大学
  • 2篇中国地震局工...
  • 2篇中国地震局
  • 1篇兰州理工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作者

  • 22篇王兰民
  • 8篇王峻
  • 8篇袁中夏
  • 7篇徐舜华
  • 6篇孙军杰
  • 5篇邓津
  • 5篇李兰
  • 4篇张振中
  • 3篇吴志坚
  • 3篇刘旭
  • 2篇秋仁东
  • 2篇刘红玫
  • 1篇黄雪峰
  • 1篇何丽君
  • 1篇陈龙珠
  • 1篇石玉成
  • 1篇王平
  • 1篇胡明清
  • 1篇张冬丽
  • 1篇黄媛

传媒

  • 9篇西北地震学报
  • 3篇岩石力学与工...
  • 2篇世界地震工程
  • 2篇水文地质工程...
  • 2篇岩土工程学报
  • 2篇地震研究
  • 2篇岩土力学
  • 1篇工程地质学报
  • 1篇甘肃科学学报
  • 1篇工程勘察
  • 1篇地震工程与工...
  • 1篇中国地震
  • 1篇发展
  • 1篇Earthq...

年份

  • 3篇2010
  • 2篇2008
  • 4篇2007
  • 6篇2006
  • 9篇2005
  • 5篇2004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考虑非饱和土与结构特征的黄土湿陷性讨论被引量:14
2007年
首先从黄土的结构特征认识出发探讨了黄土湿陷性的内在因素;其次通过试验数据分析找出对黄土湿陷性影响最大的因素,并进而研究了黄土湿陷发生的作用机制。由此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较好地阐述了黄土湿陷性的实质及其发生机制。
袁中夏王兰民王峻
关键词:黄土非饱和土
Study on the Microstructure of Loess in Meizoseismal Zone
2006年
In this paper, quantitative study on the microstructure of loess is done based on the study of seismic subsidences of the Yongdeng M_S5.8 earthquake in 1995. Using SEM and image processing techniques, a comparison analysis on the microstructure of loess is done and distribution curves of loess pores are obtained. Based on laser grain analyzer test and trellis structure changes under earthquake effect, the dynamic properties of loess are explained. At the same time, pore distribution of loess from seismic zone and non-seismic zone is compar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pore distribution features of different meizoseismal zones are different, and even that loess at the similar depths has substantial differences, too.
Li Lan Wang Lanmin Liu Xu
黄土震陷下限深度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利用兰州和西安地震小区划黄土震陷数据,获得了这两个地区黄土震陷下限深度预测的经验公式,与实验结果较为吻合。结果显示在一定的地震动条件下黄土的物理指标含水量、固结压力、剪切波速能够比较好的反映黄土震陷特性,通过研究它们与残余应变的关系可以预测黄土震陷下限深度。
徐舜华秋仁东王平
关键词:黄土震陷含水量固结压力剪切波速
电镜图像在黄土结构性研究中应用的几个问题(英文)被引量:4
2005年
电镜结构性图像是认识黄土结构特征,分析黄土土力学特性的重要方法。本文对不同研究目的情况下如何利用黄土电镜微结构图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指出随着观察放大倍数的不同,黄土的结构性图像显示出明显的尺度效应。定义了黄土结构性的分类以避免因笼统使用“微结构”这一词所带来的指代不准确性。根据土力学研究的需要对黄土孔隙划分标准提出了新的认识,建立一套新的分类标准以便利于研究运用。最后综述了在研究中选用黄土电镜结构性图像的原则。
袁中夏王兰民邓津
关键词:黄土微结构
常德—张家界高速公路某大桥桥基砂土液化评价被引量:8
2006年
结合常德—张家界高速公路某大桥桥基工程,在DSD—160型电磁式振动三轴试验仪上,通过往返加荷三轴试验,对饱和砂土进行了液化试验研究,探讨了基于动三轴液化试验结果判断饱和砂土液化的方法。并尝试了这种室内研究—反应分析的液化可能性估计方法与地震剪应力时程相结合的综合判断方法。在该高速公路大桥桥基的饱和砂土液化评价中,采用这种综合判断方法,对大桥桥基砂土液化进行了判断。在判断场地是否液化后,对其液化危害程度进行了等级划分,给出了该工程场地在未来遭受到不同超越概率下的地震作用时发生液化的危害程度,得到了一些有工程实用意义的结果。
王峻王兰民
关键词:砂土液化动三轴试验
极震区黄土微结构的试验研究被引量:8
2005年
本文以1995年甘肃省境内5.8级地震引起的黄土地区震陷灾害实例,对黄土微结构孔隙性进行了定量研究。通过电镜扫描手段和SEM图像处理技术,对极震区震陷性黄土微观结构的各项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不同地点的黄土孔隙分布曲线;对极震区受地震破坏和未受破坏典型架空孔隙结构的黄土进行了定量处理,较好地解释了土体的工程性质,结合激光粒度分析仪对极震区黄土进行了测量和统计分析。同时对无震区与强震区黄土孔隙分布曲线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极震区的孔隙分布特征不同,同一深度不同区域孔隙分布曲线亦有明显的差异。
李兰王兰民刘旭
关键词:地震灾区图像处理
第13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概述被引量:1
2004年
介绍了第13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的概况。内容涉及大会报告和6个专题(工程地震、岩土地震工程、结构工程、生命线工程、综合减灾与社会经济问题以及近期地震的经验教训与地震工程实践)。作者还对目前国际范围内的地震工程最新进展及其发展趋势作以论述。最后,根据对本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的认识,作者对如何办好由中国地震局主办2008年在我国北京举行的第14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谈了一些初步的看法。笔者愿以此文使国内同行对本届大会有一个概略的了解。
王兰民袁中夏
关键词:地震工程工程地震生命线工程岩土综合减灾
黄土液化机理和判别标准的再研究被引量:27
2004年
本文结合作者的试验研究和国外最新研究进展对黄土液化问题作了一些深入讨论。在一定的条件下,黄土可能发生液化,而且相当一部分黄土符合"修正的中国标准"。从液化机理上讲,黄土液化属于流滑。试验研究发现,黄土液化过程与应变发展有内在的联系,因而在动三轴试验中用轴向应变作为黄土初始液化的判别条件更符合实际。最后,通过对俄罗斯、美国和中国黄土的对比研究,作者认为黄土的粒度组成对黄土的液化特性有明显的影响。
袁中夏王兰民Susumu Yasuda王峻
关键词:黄土液化液化机理地震灾害
永登5.8级地震极震区黄土微结构孔隙性的定量研究被引量:10
2005年
通过电镜扫描手段和计算机图像处理,对1995年永登5.8级地震极震区遭受地震影响和未遭受地震影响的黄土微结构变化的各项指标进行了对比试验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绘成受震与未受震两种孔隙分布曲线。从这些曲线可以看出,不同地点的黄土孔隙分布特征不同;同一深度不同地点的孔隙分布亦有明显差异。对未受震(粒状架空孔隙结构)与受震(粒状镶嵌孔隙结构)黄土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定量处理,其分析结果较好地解释了土体的工程性质。同时介绍了黄土微结构研究的方法和要求,通过对黄土微观结构的定量处理,揭示了黄土震陷性与黄土孔隙含量所占比例大小的内在关系,达到了确定黄土场地震陷量的目的,验证了利用微结构研究黄土结构变化的可行性。
李兰王兰民王峻
关键词:图像处理永登地震
黄土显微结构特征与震陷性被引量:50
2007年
黄土的动力学性质与其微观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而黄土显微结构特征因生成地质环境和应力历史的不同有较大差别,其中,架空孔隙的大小,颗粒粒径分布,颗粒类别均是黄土产生残余应变的主要内因,它们直接影响到黄土结构的力学稳定性。本文基于西安、宝鸡、山西、兰州、通渭、永登、会宁等地黄土的电镜照片,用图像处理软件获取相关参数,并将其与震陷系数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架空孔隙面积,粒径偏斜度和粒径分布峰值与黄土震陷系数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为此,作者将架空孔隙面积与粒径偏斜度之和定义为表征黄土震陷性大小的“微结构特征参数”。进而结合对不同地区黄土孔隙排列方式、颗粒特点及其胶结程度等的分析,按照震陷性强弱提出了较为简单的黄土微结构分类方法。
邓津王兰民张振中
关键词:黄土震陷性微结构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