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2010CY030)

作品数:2 被引量:4H指数:1
相关作者:张新标周雪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华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怨恨
  • 2篇舍勒
  • 2篇网络表达
  • 2篇网络伦理
  • 2篇现象学
  • 2篇伦理
  • 1篇大学生
  • 1篇网络

机构

  • 2篇广东食品药品...
  • 2篇华南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张新标
  • 1篇周雪

传媒

  • 1篇临沂师范学院...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网络表达中的怨恨——基于舍勒现象学的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网络表达正与转型期社会层出不穷的非常态事件一起"互动",构成更为复杂的社会生态。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网民,往往成为怨恨情绪笼罩的表达主体和表达对象。借助舍勒现象学的分析,得出基本结论:基于怨恨的网络表达,来自于结构性的失衡及由此造成的个体的无能感和无力感。结构性的失衡是外在强加于个体的怨恨的种子,无能感则是个体对抗结构性因素的、并转向怨恨的内发因素。
张新标周雪
关键词:怨恨舍勒网络表达大学生网络伦理
网络怨恨的价值位移——基于舍勒现象学的分析
2012年
当前网络表达中到处弥漫的怨恨情绪,使技术理性的价值产生位移或曰颠覆,正价值如正义、公平、为承认而斗争等,在怨恨的情绪及其网络表达中导向负价值:网络暴政、人的主体性的消解,使人陷入"单向度的人"的危险。当下网络表达的无序和失序,正是怨恨的现象学呈现。因而,透过现象学观察的怨恨及其网络表达,或许可为我们反思批判当下和建构新的网络伦理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张新标
关键词:怨恨舍勒网络表达网络伦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