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773041)

作品数:5 被引量:35H指数:3
相关作者:张伟德李利花李永冲黄勇红蔡自由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理工大学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华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理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5篇碳纳米管
  • 5篇纳米
  • 5篇纳米管
  • 2篇电化学
  • 2篇碳纳米管负载
  • 2篇半导体
  • 2篇
  • 2篇催化
  • 1篇电催化
  • 1篇电催化氧化
  • 1篇电化学氧化
  • 1篇多壁碳纳米管
  • 1篇修饰
  • 1篇葡萄糖
  • 1篇葡萄糖传感器
  • 1篇纳米复合材料
  • 1篇化学氧化
  • 1篇甲醇
  • 1篇光催化
  • 1篇光电化学

机构

  • 5篇华南理工大学
  • 3篇广东食品药品...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张伟德
  • 3篇李利花
  • 2篇蔡自由
  • 2篇黄勇红
  • 2篇李永冲
  • 1篇肖信
  • 1篇陈柳生
  • 1篇刘颖
  • 1篇王娟

传媒

  • 2篇化学进展
  • 1篇分析化学
  • 1篇化学试剂
  • 1篇化学世界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2
  • 2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碳纳米管/半导体复合材料光催化研究进展被引量:25
2011年
碳纳米管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导电性、高化学稳定性、大表面积以及独特的一维结构,与半导体光催化剂结合能够增强催化剂的吸附能力、提高光催化效率、扩展光响应范围,而且有利于回收催化剂,极大地提高了半导体光催化剂的综合性能。本文首先分析了半导体光催化剂和碳纳米管的特点,总结了碳纳米管增强半导体光催化的机理,然后分别从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复合半导体种类和典型的应用三个不同角度,归纳总结了近年来碳纳米管/半导体复合材料光催化的研究进展,最后对其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肖信张伟德
关键词:碳纳米管半导体光催化
碳纳米管负载铂-二氧化钌纳米颗粒催化剂的制备及表征被引量:2
2012年
以多壁碳纳米管(MWNTs)为载体,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多壁碳纳米管负载的铂-二氧化钌纳米颗粒催化剂(Pt-RuO2/MWNTs),并利用透射电镜(TEM)、电化学法等技术对该催化剂形貌和电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大小约为4~5nm的金属纳米颗粒均匀地分散在碳纳米管上,同时考察了该催化剂在铁氰化钾溶液中的循环伏安行为以及对该催化剂进行了电化学阻抗分析。
李利花蔡自由黄勇红李永冲张伟德
关键词:碳纳米管表面修饰电化学氧化
碳纳米管负载铂-二氧化钌纳米颗粒用于葡萄糖传感器的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建立了多壁碳纳米管(MWNTs)负载铂-二氧化钌纳米颗粒的液相化学还原法。以Nafion为固定剂,将Pt-RuO2/MWNTs复合材料修饰于玻碳电极的表面,制备了一种无酶型葡萄糖传感器。实验表明:复合材料修饰的电极对葡萄糖响应电流明显,并且受抗坏血酸(AA)、多巴胺(DA)和尿酸(UA)的干扰小。本实验采用安培法测定葡萄糖,线性范围为2.0×10-3~1.0×10-2 mol/L(R=0.9965);灵敏度为119.26μA cm-2(mmol/L)-1;检出限为1.25×10-5 mol/L(信噪比为3);响应时间为4.8s。Pt-RuO2/MWNTs修饰电极可作为性能良好的无酶型葡萄糖传感器。
李利花蔡自由黄勇红李永冲张伟德
关键词:多壁碳纳米管葡萄糖
碳纳米管/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的光电化学特性及其应用被引量:3
2011年
光电化学过程是在光作用下的电化学过程,它是光伏电池,光电催化等实际应用的基础,是当前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碳纳米管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良好的导电能力,大的比表面积,被认为是半导体纳米粒子的有效载体,其独特的一维结构可以为电子提供有效的传输路径。碳纳米管与半导体材料复合,能实现碳纳米管和半导体在结构和性能上的协同,近年来在光电化学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基于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结合本课题组的研究成果,综述了碳纳米管/半导体复合材料的光电协同作用机理及其在太阳能电池、光电催化降解污染物、光电协同分解水制氢领域中的应用。
王娟刘颖张伟德
关键词:碳纳米管半导体光电化学
Pt/CNTs金属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及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
2014年
采用混酸(HNO3-H2SO4)浸泡法对碳纳米管(CNTs)进行表面功能化,以氯铂酸(H2PtCl6·6H2O)为前躯体,通过液相化学还原法快速合成了Pt/CNTs纳米催化剂(负载Pt的质量分数为20%)。透射电镜(TEM)观察表明,该法合成的Pt纳米粒子粒径小且尺寸分布窄,Pt纳米粒子高度分散在CNTs的表面,其平均粒径为4.5 nm,与XRD表征所计算的平均粒径相符合(4.46 nm)。电化学实验表明,该法合成的Pt/CNTs催化剂比商业Pt/CNTs催化剂对甲醇的电化学催化活性要高。
李利花陈柳生张伟德
关键词:PT纳米粒子碳纳米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