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0284)
- 作品数:20 被引量:208H指数:9
- 相关作者:聂绍平缪黄泰师树田阙斌甄雷更多>>
-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日照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冠状静脉逆行灌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体内浓度梯度被引量:2
- 2013年
- 背景:体外研究发现,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浓度梯度能够促进干细胞的迁移和增殖。然而,采用冠状静脉逆行灌注途径能否建立在体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浓度梯度尚不明确。目的:评价冠状静脉逆行灌注实验方法的安全性,建立并检测冠状静脉与局部缺血心肌间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浓度梯度,探讨逆行灌注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浓度梯度存在的时间窗。方法:开胸结扎法建立犬急性心肌梗死模型,1周后经冠状静脉逆行灌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灌注结束后球囊充盈时间分别为0,5,10,15min。解除球囊充盈后即刻处死动物,ELISA法测量血浆和梗死区心肌、梗死边缘区心肌组织匀浆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浓度,在体评价在不同时间点冠状静脉血液与梗死区心肌以及梗死边缘区心肌之间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浓度梯度。结果与结论:逆行灌注成功率为100%,无死亡、心脏压塞和恶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灌注后5min和10min,冠状静脉血液与梗死区心肌之间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浓度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梗死区心肌浓度明显高于其他2种组织。球囊充盈15min后2组之间浓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表明,经冠状静脉逆行灌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后,球囊充盈的时间为5-10min能在冠状静脉血液与梗死心肌之间建立稳定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浓度梯度,而且在梗死心肌区域浓度最高。此时间窗内灌注干细胞有望增强其移行活力。
- 甄雷王晓缪黄泰乔世斌吴星欣乔岩刘百球刘新民阙斌聂绍平
- 关键词:缺血性心脏病在体浓度梯度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替格瑞洛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18
- 2014年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一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及不稳定型心绞痛(UA),其中AMI又分为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美国、欧洲以及中国现行ACS管理指南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指南均推荐阿司匹林联合一种P2Y12受体拮抗剂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替格瑞洛作为一种新型、口服、可逆的血小板腺苷二磷酸(ADP) P2Y12受体拮抗剂,近年越来越受关注.本文针对替格瑞洛的药理特点、临床研究、临床指南推荐以及药物经济学分析等方面进行综述.
- 师树田聂绍平
- CT相关造影剂肾病被引量:10
- 2013年
- 近年来造影剂在影像学诊断中应用不断增加,作为对比增强CT检查的常见并发症,CT相关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越来越引起关注。由于多数患者在门诊应用造影剂来完成增强CT检查,未进行造影剂应用前、后的肾功能检查。本文就对比增强CT相关CIN的定义、流行病学、影响因素与诊治进展等作一综述。
- 缪黄泰聂绍平
- 关键词:造影剂肾病造影剂
- 经冠状静脉逆行灌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内分化的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背景:体外研究显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然而,在体内环境下经冠状静脉逆行灌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否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尚不明确。目的:探讨经冠状静脉逆行灌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分化的影响。方法:1杂种犬12只,采用密度梯度离心与贴壁培养法在体外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慢病毒载体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分析转染率。2开胸结扎法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1周后将存活犬(n=10)随机分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n=5)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n=5),采用OTW球囊经冠状静脉逆行灌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1周,免疫荧光法比较两组梗死心肌内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细胞共表达Ⅷ因子和肌钙蛋白I的数量。结果与结论: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慢病毒成功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染率达85%;灌注后免疫荧光显示,23.5%的切片可以看到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阳性细胞;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共表达Ⅷ因子和肌钙蛋白I的细胞数量明显高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P<0.05)。因此,经冠状静脉逆行灌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更有效地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成血管内皮细胞和心肌细胞;采用该途径联合灌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望发挥协同作用,更好地促进心脏修复。
- 王晓甄雷缪黄泰吴星欣任红梅师树田乔岩刘新民阙斌聂绍平
- 关键词: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移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分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室壁瘤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进展被引量:23
- 2018年
- 左心室室壁瘤(left ventricular aneurysm,LVA)是急性心肌梗死机械并发症之一,LVA破坏心室正常结构,影响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可导致反复心绞痛、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附壁血栓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预后。随着早期再灌注技术的进步和药物治疗的发展,急性心肌梗死后LVA的发生率逐渐下降。心电图是初筛心肌梗死后LVA的重要手段,但心电图表现并不特异。超声心动图是诊断LVA的常用方法,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等技术的进步提高了LVA诊断的准确性。心脏核磁相比超声心动图诊断LVA的准确性更高,延迟增强显像还可识别存活心肌。核素心室造影可准确测定左心室容量、射血分数及室壁运动,与X线左心室造影诊断LVA的符合率高。X线左心室造影是诊断LVA的金标准,但目前临床并不常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早期再灌注治疗可降低LVA发生率,多数LVA可选择内科保守治疗,抑制心室重构药物是LVA药物治疗的基础。经皮左室重建术是近年来治疗LVA的新技术,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LVA如合并心衰、药物不能控制的恶性心律失常、血栓栓塞等并发症时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细胞移植治疗是LVA切除术后有前景的治疗方式。本文就急性心肌梗死后LVA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进展做一综述。
- 周生辉缪黄泰聂绍平
- 关键词:心肌梗死左心室室壁瘤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不同部位心脏破裂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分析被引量:26
- 2016年
-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不同部位心脏破裂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确诊为AMI并发生心脏破裂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电话或门诊随访患者出院30d的预后情况。根据心脏破裂部位将患者分为游离壁破裂组和室间隔穿孔组,比较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住院相关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等情况。结果共纳入120例AMI并发心脏破裂患者,其中游离壁破裂64例,室间隔穿孔56例。与室间隔穿孔组比较,游离壁破裂组患者年龄大(岁:68.88±9.31比63.86±8.68,t=3.039,P=0.003),体重指数(BMI)低(kg/m^2:22.74±2.07比25.21±2.99,t=-5.203,P=0.000),肾功能不全病史比例高(12.5%比1.8%,X^2=4.942,P=0.026),天冬氨酸转氨酶[AST(U/L):76.00(38.33,197.50)比33.50(19.00,137.50),Z=-2.788,P=O.005j、甘油三酯[TG(mmol/L):1.68±0.50比1.36±0.70,t=2.903,P=0.005]、总胆固醇[TC(mmol/L):4.21±0.74比3.87±1.01,t=2.081,P=0.04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mmol/L):1.12±0.91比0.91±0.32,t=2.910,P=O.004]和心肌肌钙蛋白I[eTnI(μg/L):18.83(4.48,81.68)比0.82(0.08,8.50),Z=-5.011,P=0.000]明显升高;尿素氮[BUN(mmol/L):7.11±3.11比10.14±6.97,t=-2.999,P=0.004]、脑钠肽[BNP(ng/L):169.00(98.50,485.75)比793.00(478.75,1426.25),Z=-5.739,P=0.000]及D-二聚体[μg/L:219.00(141.00,315.75)比310.50(188.75,532.00),Z=-2.607,P=0.009]显著降低;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mm):48.58±5.17比53.65±6.63,t=-4.631,P=0.000]和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mm):33.54±5.40比37.24±6.53,t=-3.397,P=0.001]明显缩小;室
- 缪黄泰张明刘子衿常杰陈子烁聂绍平
- 关键词:心肌梗死急性心脏破裂室间隔穿孔预后
- 采用OTW球囊经冠状静脉逆行灌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采用over-the-wire(0Tw)球囊经冠状静脉逆行灌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杂种犬12只,体重(23.0±1.9)kg,采用开胸直视下完全结扎前降支(LAD)中段建立急性心梗模型。1周后采用OTW球囊将1×10^8EGFP标记的MSCs灌注到与LAD平行的前室间静脉(AIV)中段。所有实验动物分别在灌注后1h(n=4)、14d(n=4)、28d(n=4)取材,比较LAD结扎部位缺血心肌和LCX区域非缺血心肌组织中EGFP阳性细胞的数量。结果经冠状静脉逆行灌注成功率为100%(12/12),术中及术后未发生死亡、心包填塞及恶性心律失常。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所有时间点LAD区域内EGFP阳性细胞数均明显高于LCX区域(均P〈0.05),细胞在LAD区域内的分布也更均匀。结论采用OTW球囊经冠状静脉逆行灌注MSCs安全可行,靶向性高,细胞在缺血心肌内的分布也较为均匀、持久。
- 甄雷王晓缪黄泰乔世斌吴星欣乔岩刘百球刘新民阙斌聂绍平
- 关键词:细胞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34
- 2015年
-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PCI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我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间住院的STEMI(发病〈12h)并接受急诊PCI的老年患者417例。根据应用P2Y12受体拮抗剂的不同分为替格瑞洛组124例,术前给予替格瑞洛180mg负荷剂量,其后2次/d,90mg维持剂量;氯吡格雷组293例,术前给予氯吡格雷600mg负荷剂量,其后75mg/d维持剂量。比较2组术后血流,术后30d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同时观察药物安全性。结果替格瑞洛组术后TIMI 3级血流比例(90.3%vs 82.3%,P=0.038)及ST段回落率(79.8%vs 72.7%,P=0.046)显著升高,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降低[(39.2±6.7)%vs(41.5±7.3)%,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替格瑞洛组轻微出血(12.9%vs 8.2%)显著高于氯吡格雷组(P=0.035)。结论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更快更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行急诊PCI术可改善老年STEMI患者术后血流及心肌灌注,且不增加主要出血及小出血的发生率,安全性高。
- 阙斌聂绍平王春梅艾辉张新勇王梅王成钢
- 关键词:心肌梗死血小板聚集血小板聚集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心肌再灌注
- 冠状静脉逆行灌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内归巢的影响
- 2014年
- 目的 探讨经冠状静脉逆行灌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心肌内归巢的影响.方法 杂种犬12只,体重20~25(22.4±1.8)kg,采用开胸结扎法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1周后将存活犬(n=ll)随机分为MSCs组(n=5)和bFGF+MSCs组(n=6).采用密度梯度离心与贴壁培养法在体外分离、培养MSCs,移植前对MSCs进行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孵育标记.逆行灌注实验后1周,免疫荧光法比较两组梗死心肌内DAPI阳性细胞数,评价逆行灌注bFGF对MSCs归巢的影响.结果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法成功分离并富集MSCs,77.19%以上的细胞都处于G0/G1期,强表达CD44,阳性率为95.8%;MSCs体外DAPI标记率高,初始标记率达99.6%.免疫荧光显示,bFGF+MSCs组DAPI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MSCs组[(325±106)/mm2比(186±67)/mm2,P<0.05],联合组MSCs分布更为均匀;部分MSCs与心肌细胞共定位.结论 经冠状静脉逆行灌注bFGF能更有效地促进MSCs归巢至梗死心肌;同时,MSCs在心肌内的分布也更为均匀.
- 李学强王晓甄雷缪黄泰吴星欣任红梅师树田乔岩刘新民聂绍平
- 关键词:细胞移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归巢
- 急性心肌梗死类型与心脏破裂发生情况分析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分析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与非STEMI(non-STEMI,NSTEMI)患者发生心脏破裂的临床特征。方法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破裂患者59例,根据心电图表现分为STEMI组48例和NSTEMI组11例,对存活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并将2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EMI组血白细胞计数[(11.91±5.01)×109/L]、谷丙转氨酶[(49.21±25.13)u/L]以及脑钠肽峰值[396.65(110.00,552.03)ng/L]高于NSTEMI组[(8.01±2.85)×109/L、(21.18±7.31)u/L、43.00(10.00,245.30)ng/L],凝血酶原时间[(12.56±1.93)s]较NSTEMI组[(11.20±0.59)s]明显延长,左室射血分数[(47.93±8.38)%]低于NSTEMI组[(59.36±12.92)%],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住院期间药物使用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院内病死率均较高(85.4%vs 81.8%),但院内急性心力衰竭、再发心肌梗死、出血、心因性死亡发生率以及心脏破裂距心肌梗死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STEMI组院内脑梗死发生率(9.09%)高于STEMI组(0)(P<0.05)。结论心肌梗死后心脏破裂患者病死率高,STEMI患者心脏破裂风险高于NSTEMI患者,可能与心肌细胞大量坏死相关。
- 缪黄泰刘子衿聂绍平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脏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