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271075)
- 作品数:18 被引量:179H指数:5
- 相关作者:刘传哲聂学峰何凌云唐安宝刘志超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矿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 基于时变视角下的货币政策产业效应双重非对称性研究
- 2018年
- 本文从时变角度重新审视了货币政策产业效应的非对称性,使用货币供应量及三次产业增加值的季度数据构建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TVP-VAR),并通过蒙特卡洛抽样的方法得到以下两条结论:首先,货币政策实施后不同时间段内其对三次产业产出水平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性,即货币政策实施后短期内其对第一、二产业产出水平影响程度大于第三产业,而随着时间推移,货币政策对第三产业产出水平影响程度超过第一、第二产业;其次,在不同经济状态下,同一货币政策对同一产业产出水平的影响表现非对称性,即随着货币供应量增加,表现出"冲击相同,波动增大"的现象。
- 刘传哲谢方铭王宁
- 关键词:货币政策
- 我国货币政策传递的投资途径实证分析被引量:5
- 2005年
- 新的货币政策传递机制的研究认为 ,货币政策主要通过投资、消费和国际贸易三大途径起作用。其中 ,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协整检验方法对中国货币政策通过投资传递的具体途径和数量关系的实证分析表明 ,货币政策能够通过投资传递到宏观经济上 ,其传递途径包括贷款可得性传递途径、利率途径、非对称信息途径或资产负债表途径等 ,但不存在托宾的 q效应。
- 聂学峰刘传哲
- 关键词:货币政策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协整检验
- 中国市场化进程中货币与GDP因果关系实证研究
- 2004年
- 本文利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中国市场化进程(1993年1季度~2003年4季度)中货币供应量与GDP、物价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分析,指出货币供应量是影响实际GDP和物价指数的重要原因,货币长期不具备中性,同时货币供应量受实际GDP增长的影响也比较大,货币具有内生性。
- 刘传哲聂学峰
- 关键词:市场化进程货币供应量GDP因果关系
- 我国货币乘数的定量分析被引量:3
- 2006年
- 本文从理论探讨入手,选取了1994-2004年的季度数据,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十年来我国货币乘数的变化趋势及影响货币乘数变化的决定因素,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出发着重分析了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
- 刘传哲赵帆
- 关键词:货币乘数
- 货币政策效率、效果及有效性辨析被引量:3
- 2006年
- 国内外有关货币政策效应的研究文献较多,主要集中在货币政策有效性、效果和效率三个层面,但并没有对相关概念作明确的界定,研究内容存在等同的倾向。文章在分析现有文献研究内容的基础上,对相关概念作了区分,并初步阐释了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 刘传哲何凌云
- 关键词:货币政策有效性效力
- 我国货币政策通过房地产投资传递的实证分析被引量:39
- 2006年
- 刘传哲聂学峰
- 关键词:房地产投资货币政策实证分析
- 我国货币政策通过投资传递的效应与时滞实证分析被引量:4
- 2005年
- 本文利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对中国货币政策通过投资传递的数量关系和时滞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表明,货币政策能够通过投资传递到宏观经济上,货币供应能够显著影响投资而利率则不能,货币供应影响投资的效应时滞为2个季度,投资影响实际总产出的效应时滞也为2个季度。
- 聂学峰刘传哲
- 关键词:GRANGER因果关系协整检验
- 我国货币政策对外贸易传导机制分析被引量:5
- 2005年
- 经济条件的变化使得货币政策通过对外贸易传导的作用机制不断加强。通过单位根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对1998年1月-2005年2月的相关经济变量进行了实证分析,验证了这个结论,并进一步指出:样本时间段内,狭义货币供应量M1是利率变动的绝对原因,而利率的波动也能有效地引起汇率的变化;虽然目前汇率对净出口的调节作用不大,但随着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推进,其影响作用必定会显著增强;净出口是总产出变动的绝对原因,但其作用效果的显现时滞相对较长。
- 刘传哲何凌云
- 关键词:货币政策传导对外贸易汇率机制
- 我国货币政策经济变量传导效率实证检验
- 2006年
- 刘传哲何凌云
- 关键词:货币政策传导经济变量实证检验货币政策效果货币政策有效性反经济周期
- 双重调控方式对近期中国货币政策运行的干扰被引量:1
- 2004年
- 近期我国中央银行实施的在对利率实行直接管制条件下 ,对货币供应量实行间接调控的双重调控方式 ,是导致我国近期货币政策难以有效实现的深层原因。本文从双重调控方式导致货币供应量与利率异常变化入手 ,深入分析了双重调控方式不但干扰了货币政策的正常传导 ,而且削弱了中央银行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控制能力 ,使得中介目标难以有效实现。提出 :中国当前和今后的货币政策能否顺利实施和实现预定目标 ,关键的前提就是要改变双重调控方式并用的局面 ,全面实行利率市场化。此外应注意 :( 1)当前形势下不能盲目使用降息 ;( 2 )目前仍须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选择。
- 解凤敏刘传哲
- 关键词: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利率中介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