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7CB516811)

作品数:9 被引量:32H指数:4
相关作者:李富荣叶剑齐晖廖玉婷张晓丹更多>>
相关机构:深圳市人民医院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暨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细胞
  • 4篇免疫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3篇免疫耐受
  • 3篇免疫抑制
  • 2篇蛋白
  • 2篇蛋白酶
  • 2篇胰蛋白酶
  • 2篇胰腺
  • 2篇细胞移植
  • 2篇抗胰蛋白酶
  • 2篇Α1-抗胰蛋...
  • 2篇Β细胞
  • 1篇递呈
  • 1篇调节性
  • 1篇调节性B细胞
  • 1篇亚群
  • 1篇移植免疫
  • 1篇移植免疫耐受

机构

  • 6篇深圳市人民医...
  • 4篇暨南大学第二...
  • 1篇暨南大学

作者

  • 5篇李富荣
  • 3篇齐晖
  • 3篇叶剑
  • 2篇张晓丹
  • 2篇廖玉婷
  • 1篇邓春燕
  • 1篇邓绍平
  • 1篇张国超
  • 1篇李青
  • 1篇蒋锦杏
  • 1篇周汉新
  • 1篇任莉莉
  • 1篇邓春艳
  • 1篇俞丽娜
  • 1篇郭伟坚

传媒

  • 4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医学分子生物...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调节性B细胞与免疫耐受
2010年
郭伟坚李富荣周汉新
关键词:B细胞调节性免疫耐受抗原递呈细胞亚群
人α_1-抗胰蛋白酶在胰岛β细胞移植中免疫抑制和保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人α1-抗胰蛋白酶(hAAT)蛋白在胰岛β细胞移植中的免疫抑制和保护作用。方法:构建稳定表达hAAT蛋白的NIT-hAAT细胞系。将NIT-1细胞系和NIT-hAAT细胞系分别2次腹腔注射正常BALB/c小鼠,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产生,将丝裂霉素处理后的2种细胞系与CTL混合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NIT-hAAT细胞凋亡情况;ELISA检测细胞因子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炎症因子mRNA表达。将2种细胞系分别植入糖尿病模型小鼠左肾包膜内,动态观察血糖和体重变化、血清中胰岛素和C肽水平以及移植部位的病理学变化。结果:CTL实验中,NIT-hAAT细胞受体鼠淋巴细胞的细胞毒作用较NIT-1细胞受体鼠明显减轻。hAAT具有减轻细胞凋亡、抑制炎症因子IL-1β、IL-6 mRNA的表达以及调节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的作用。NIT-hAAT细胞移植到糖尿病模型小鼠后,血糖明显下降并维持至28 d,血清中胰岛素和C肽含量明显升高,移植部位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轻。结论:hAAT蛋白可减轻CTL对β细胞的杀伤作用,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短期内可以抑制移植物免疫排斥反应,对胰岛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具有明显的免疫抑制和保护作用。
张晓丹叶剑廖玉婷齐晖邓春燕李富荣
关键词:Α1-抗胰蛋白酶Β细胞免疫抑制糖尿病
免疫抑制在预防1型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被引量:7
2011年
近年来,糖尿病患病率呈急剧上升趋势,IDF(国际糖尿病联盟)2010年报告指出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达2.46亿。预计到2025年糖尿病患者增至3.88亿。我国糖尿病患者已接近9240万,其中2型糖尿病占90%~95%,1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也以2%~5%的速度增长。
叶剑齐晖李富荣
关键词:1型糖尿病免疫抑制糖尿病患病率国际糖尿病联盟发病2型糖尿病
永生化后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被引量:1
2010年
近年来,永生化细胞技术快速发展,对细胞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及其临床应用具有深远的意义。目前通过导入永生化基因SV40抗原和hTERT基因成为细胞永生化的常用方法,但存在安全性隐患。利用可逆性永生化技术,使细胞在获得永生化能力的同时去除永生化基因,使细胞恢复到原始状态。文章综述了永生化后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变化,并讨论了临床应用可能面临的问题。
蒋锦杏齐晖李富荣
关键词:可逆性细胞永生化生物学特性
B淋巴细胞在抗CD45RB抗体诱导的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B淋巴细胞在抗CD45RB抗体诱导的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抗CD45RB抗体对BALB/c裸鼠进行预处理后制备脾脏单细胞悬液,与BALB/c小鼠T淋巴细胞和C57BL/6小鼠脾细胞混合培养,流式细胞术分析Th1、Th2、Treg和Tm淋巴细胞。以B6.μMT^(-/-)小鼠为受体、BALB/c小鼠为供体建立皮肤移植模型,移植后向受体鼠腹腔注射抗CD45RB单抗,监测脾淋巴细胞CD3^+CD45RB^(hi)细胞比例。在混合淋巴培养过程中加入抗CD45RB单抗,分离B细胞,建立以BALB/c小鼠为供体、B6.μMT^(-/-)小鼠为受体的心脏移植模型,通过尾静脉注射B细胞给B6.μMT^(-/-)小鼠,观察受体鼠生存期和B细胞分布。结果:在裸鼠体内用抗CD45RB抗体处理过的B淋巴细胞,与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时,可使Treg和Th2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升高,Th1淋巴细胞的比例明显下降,Tm细胞无明显变化。在体内B淋巴细胞缺失的情况下,抗CD45RB抗体依然能够降低T细胞表面CD45RB的表达,与对照组B淋巴细胞存在组相比,抗CD45RB抗体对T淋巴细胞表面CD45RB下调更为快速,但最终CD3^+CD45RB^(hi)T细胞比例无明显变化。体外抗CD45RB抗体处理过的B淋巴细胞可以延长受体鼠的生存时间。B6.μMT^(-/-)鼠在接受抗CD45RB抗体处理的B细胞并进行同种异体心脏移植后,B细胞可向胸腺迁移。结论:在抗CD45RB抗体诱导的免疫耐受中,B淋巴细胞可能通过介导各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发挥着重要作用,且在中枢耐受中也起到一定作用,但是仅靠B淋巴细胞无法形成完全耐受。
邓春艳张国超邓绍平任莉莉蒋锦杏俞丽娜齐晖李富荣
关键词:免疫耐受
人AAT基因在糖尿病细胞治疗中对β细胞的免疫保护作用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人α1-抗胰蛋白酶(hAAT)基因的NIT-hAAT细胞系,观察hAAT基因在糖尿病细胞治疗中对β细胞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构建hAAT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并筛选得到NIT-hAAT细胞系。将该细胞系移植到糖尿病模型小鼠左肾包膜下,通过检测不同移植组小鼠的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和生存期,观察不同移植细胞对糖尿病的治疗效果;RFPCR检测移植部位的hAAT表达情况以及对小鼠左肾进行石蜡切片和苏木素-伊红(HE)染色,鉴定hAAT对NIT-1细胞的免疫保护作用。结果:糖尿病小鼠接受NIT-hAAT细胞移植后,hAAT可有效延长NIT-1细胞的存活时间,使血糖明显降低并维持至正常血糖水平,小鼠的生存率也明显提高(P<0.05);移植部位的病理HE染色结果证实hAAT可明显减轻小鼠对移植物炎症反应。但RT-PCR结果显示hAAT在体内的表达量随时间增长而出现逐渐下降,NIT-hAAT细胞最终因免疫排斥反应而失去功能。结论:NIT-hAAT细胞具有明显抑制体内免疫排斥反应,可有效延长β细胞存活时间,对胰岛细胞移植具有免疫保护作用。
廖玉婷叶剑李青张晓丹齐晖李富荣
关键词:Α1-抗胰蛋白酶细胞移植移植排斥免疫调节
免疫抑制或免疫耐受在胰岛移植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2年
目前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目前有超过2.46亿糖尿病患者,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增加一倍。糖尿病的传统疗法是药物控制血糖以及体外胰岛素替代治疗,其疗效不甚令人满意。
简优强周汉新李富荣
关键词:胰岛移植免疫耐受免疫抑制世界卫生组织胰岛素替代治疗公共卫生问题
胎胰蛋白促进人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向胰岛素及C-肽阳性细胞的分化及细胞鉴定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利用大鼠胚胎胰腺组织蛋白提取物诱导人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hASCs)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分化,为临床胰岛移植寻找新的细胞来源。方法:将新生SD大鼠的胚胎胰腺匀浆后提取胎胰蛋白,重建胰腺微环境,诱导hASCs向胰腺方向分化。诱导组为胎胰蛋白培养组,对照组不添加胎胰蛋白,其余培养条件相同,诱导20d后,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2组胰腺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细胞悬液胰岛素水平,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细胞C-肽蛋白表达。结果:在胎胰蛋白诱导过程中,hASCs重要标志基因Oct3/4及Nanog的表达持续降低,说明hASCs逐渐失去全能干细胞的特性;在诱导的第6天开始检测到PDX-1和CK-19的表达上调,诱导细胞出现了胰腺方向的分化,12d开始检测到胰岛素的阳性表达。所获分化细胞基础相分泌胰岛素量为(287.17±15.67)mIU.L-1,高糖刺激下为(401.09±28.94)mIU.L-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5±1.04)mIU.L-1(P<0.01);免疫荧光检测,诱导组可见C肽阳性细胞,对照组未见C-肽阳性细胞。结论:模拟的微环境可诱导hASCs分化为有功能的胰岛素产生细胞,具有替代胰岛细胞治疗糖尿病的潜在可能性。
任莉莉陈丽娟齐晖李富荣
关键词:胰腺细胞分化细胞移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胰腺包膜下移植与静脉移植治疗大鼠糖尿病的效果比较被引量:6
2009年
背景:目前多数研究集中于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的转分化及其调控机制,而缺少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学和功能学研究。目的:观察不同途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糖尿病模型鼠的治疗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3/11在深圳市人民医院临床研究中心完成。材料:1周龄雄性SD大鼠4只,用于制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8周龄雌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胰腺包膜下移植组、静脉移植组、糖尿病对照组、正常对照组,8只/组。方法:全骨髓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贴壁法纯化扩增。胰腺包膜下移植组、静脉移植组、糖尿病对照组大鼠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模型。造模后,胰腺包膜下移植组取5×106个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重悬于0.2mLPBS中,多点注射至胰腺包膜下;静脉移植组经股静脉注射等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糖尿病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处理。主要观察指标:动态观察移植后血糖、胰岛素、C-肽水平变化,以及糖耐量实验结果。结果:与糖尿病对照组比较,移植后30d内胰腺包膜下移植组和静脉移植组血糖值均明显降低(P<0.05),且胰腺包膜下移植组下降幅度更为显著(P<0.05);移植后第2,4,6周胰腺包膜下移植组与静脉移植组的胰岛素、C-肽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胰腺包膜下移植组升高幅度更为显著(P<0.05),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糖耐量实验中腹腔注射葡萄糖后,胰腺包膜下移植组血糖水平30min达峰值,90min降低至空腹水平,接近正常对照组的葡萄糖处理能力;静脉移植组对葡萄糖的处理能力略强于糖尿病对照组(P<0.05),但此2组在180min内均未能恢复到正常血糖水平。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途径与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有直接关系,胰腺包膜下移植效果优于静脉移植。
高峰周汉新齐晖李富荣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糖尿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