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1986)
- 作品数:11 被引量:48H指数:5
- 相关作者:王绿娅蔺洁潘晓冬杜兰平孙立元更多>>
-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南华大学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纯合表型患儿及家系致病基因突变分析
- 2008年
- 目的对1例临床确诊为纯合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患儿及其家系进行基因检测和系谱分析,探讨该家系可能存在的致病基因突变。方法于先证者家中收集该家系3代共47例血标本及临床资料。对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进行血脂测定和心电图检查;酚氯仿法提取患者基因组DNA并鉴定,PCR扩增基因外显子和内含子,采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及扩增产物直接序列分析检测其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的全部18个外显子和启动、载脂蛋白B(ApoB100)R3500Q位点、枯草溶菌素9(PCSK9)基因全部12个外显子有无点突变;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法(MLPA)检测先证者有无LDL-R基因的长片段的缺失或插入突变;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与GenBank比对寻找突变。结果先证者临床确诊为纯合子FH。根据血脂和临床表现,先证者家系47例中16例诊断为高胆固醇血症,其中临床确诊1例纯合子FH,6例杂合子FH;系谱分析该家系遗传方式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规律。先证者核苷酸序列分析排除LDL-R、ApoB100、PCSK9基因点突变;MLPA法排除了先证者LDL-R基因的长片段缺失。结论该家系为遗传性高胆固醇血症家系,通过对该家系进行基因突变检测和家系分析排除了已知的致FH基因突变,认为先证者的FH样表型可能是一种未知的基因突变,尚需采用进一步的全基因扫描方法寻找其致病基因。
- 陈永福王绿娅蔺洁张峰杜兰平
- 关键词:表型基因突变
- 羊水细胞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突变分析在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产前基因诊断中的应用
- <正>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严重的单基因显性遗传性疾病,其最主要的致病基础为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突变。由于FH纯合患者症状极其严重无法治愈,产前诊断避其出生是唯一有效预防措施,在孕早期通过检测羊水胎儿脱...
- 徐胜媛潘晓冬蔺洁孙立元刘俊涛姚凤霞王绿娅
- 关键词: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产前基因诊断羊水细胞
- 冠心病相关基因的全基因组扫描策略与研究进展
- 2009年
- 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并受多种遗传、环境因素及其之间相互作用影响的复杂性疾病。因此,深入进行遗传和环境因素研究,将为预防和控制冠心病提供依据。全基因组扫描新策略对于筛查多基因疾病的致病和易感基因无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其对疾病相关基因的定位,
- 王旭李新王绿娅
- 关键词:全基因组扫描疾病相关基因冠心病复杂性疾病多基因疾病
- LDL-R新突变体体外表达及对细胞LDL代谢功能的影响
-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MIM 143890)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是脂质代谢疾病中最严重的一种。主要临床特点为胆固醇水平异常升高、皮肤肌腱黄色瘤和早发的冠心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FH 主要病理基础是低密度脂蛋...
- 刘舒蔺洁夏军辉王绿娅
- 关键词:LDL-R基因突变体代谢功能体外表达
- 再测序型芯片在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LDL-R基因突变检测中的应用
-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一类严重脂质代谢紊乱的单基因显性遗传性疾病,FH早期诊断对于预防心血管病有重要的意义。由于缺乏高通量的筛查手段,在中国对于其基因鉴别的报道较少。台湾赛亚基因与美国Affymetrix开发的研发...
- 王绿娅蔺洁潘晓冬杜兰平
- 关键词: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突变检测
-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合并早发冠心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突变研究
- 2011年
- 目的 对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合并早发冠心病患者进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突变研究.方法 对1例FH合并早发冠心病患者进行详细家系调查和临床体检并按照国内FH诊断标准明确临床诊断;酚氯仿法提取患者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核苷酸测序方法,检测LDL-R的全部18个外显子和启动子及载脂蛋白(apo)B100R3500Q位点;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 与GenBank比对寻找突变.结果 本例患者和其子TC分别为12.1、16.0 mmol/L,本例患者可诊断为"FH杂合子",其子因存在肌腱黄瘤可诊断为"FH".患者 apoB100基因3500片段经核苷酸序列分析未发现突变,可排除由于患apoB100缺陷症导致高胆固醇血症的可能性.该患者LDL-R第13外显子D601Y杂合突变.结论 对于高胆固醇血症合并早发冠心病患者应尽量明确诊断并给予治疗,控制病情进展.
- 孙立元潘晓冬王旭代艳芳徐胜媛杜兰平蔺洁王绿娅
- 关键词:冠心病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定位
-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并冠心病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检测1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并冠心病患儿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点突变,分析基因型与临床表型间的关系,探讨该病发病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先证者,女,11岁。以肘、膝、踝关节处有黄色瘤、双眼有明显角膜弓,频发劳累时胸痛为主诉入院。以患儿及其父母的基因组DNA为模板,用降落PCR方法,在同一程序中扩增LDL-R基因的启动子和全部18个外显子;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PCR扩增产物,对有异常SSCP带型的PCR产物进行DNA测序;采用PCR-DNA测序技术,检测载脂蛋白apoB100基因Q3500R突变,以排除家族性apoB100缺陷症。结果该患儿及其母亲第14外显子发生Pro664→Leu(P664L)杂合错义突变,其父未发现该突变。未检测出患儿及其父母apoB100Q3500R突变。结论此患儿为LDL-R基因存在P664L杂合错义突变,来自其母;该突变可能是FH的致病突变。
- 夏军辉王绿娅蔺洁吴成爱刘舒潘晓冬杜兰平易光辉
- 关键词:高胆固醇血症家族性脂蛋白受体基因突变
-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二例的LDLR基因复合杂合新突变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2例临床确诊的湖北籍FH患者的LDLR基因突变状况,为FH的基因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例临床确诊的FH患者及其父母血脂检测指标等临床资料,通过PCR扩增LDLR基因的1-18个外显子和内含子区域,再将扩增产物进行正、反双向核苷酸序列分析,并与GenBank中LDLR基因的正常序列对比找出突变后,结合FH先证者的临床表型证实致病突变的类型。结果氧化酶法测定1号、2号FH先证者血浆TC,分别为12.79、11.98mmol/L;经核苷酸序列分析,其ApoB100基因涵盖的3500~3531区域均未见突变;LDLR基因均为复合杂合突变,1号FH先证者LDLR基因第4外显子的665位碱基G〉T为杂合错义突变,且该突变为新的点突变,第9内含子的1358+32位碱基C〉T突变也为新的点突变,并均由其父母遗传。2号先证者第9外显子1257位碱基C〉A突变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但其核苷酸改变与比利时报道的C〉G不同,第13外显子检测到1879位碱基G〉A杂合错义突变,且分别来源于其父母。结论2例FH先证者均存在LDLR基因复合杂合突变,1号FH先证者的第4外显子665位碱基G〉T和第9内含子1358+32位碱基C〉T、2号FH先证者的第9外显子1257位碱基C〉A突变均为新突变,这可能是导致FH的分子机制。
- 代艳芳潘晓冬孙立元杨娅宋砾蔺洁王绿娅
- 关键词:LDL杂合子突变
- 中国人群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LDLR基因突变研究进展被引量:22
- 2011年
-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主要是由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LDLR)基因突变导致的单基因显性遗传性疾病。FH患者LDLR基因突变导致细胞膜表面LDLR减少或缺如,机体代谢胆固醇能力降低,血浆胆固醇增高并沉积在不同的组织和器官,常伴有全身黄色瘤和早发冠心病,因此FH也是最常见的严重代谢性疾病。世界范围内对LDLR基因突变的报道总共有1741种,经整理我国目前报道的140例FH指示病例,包括108种LDLR基因突变类型。文章对已报道的中国FH患者LDLR基因突变特点进行系统分析和综述,旨在为FH诊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代艳芳孙立元张新波王绿娅
- 关键词: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突变
-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超声心动图特征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分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经我院动脉粥样硬化研究室确诊的FH患者41例,女23例,男18例,年龄3~62岁,平均(19.94±14.87)岁。另选取健康人39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观察两组受检查心脏、瓣膜、主动脉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结果FH患者血清总胆固醇为(13.24±4.36)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10.57±4.41)mmol/L。35例患者皮肤出现黄色瘤,33例为首发症状。二尖瓣反流19例,主动脉瓣反流13例,主动脉瓣钙化6例,主动脉瓣狭窄3例,主动脉根部狭窄8例。FH患者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基本正常。结论FH以高胆固醇血症、特征性黄色瘤、早发的心血管疾病和阳性家族史为主要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检查有瓣膜反流、主动脉口狭窄等表现,能为FH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态和功能变化提供重要依据。
- 杨娅李治安张小杉谢谨捷蔺洁王绿娅任红艳
- 关键词: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超声心动描记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