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3YJA790029)

作品数:6 被引量:20H指数:3
相关作者:韩立达韩冬王静陈燕牟雪淞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成都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增减挂钩政策
  • 2篇整治
  • 2篇土地综合整治
  • 2篇农村
  • 2篇综合整治
  • 2篇建设用地
  • 2篇城乡
  • 2篇城乡建设
  • 2篇城乡建设用地
  • 1篇意愿
  • 1篇营销
  • 1篇营销模式
  • 1篇用户
  • 1篇省域
  • 1篇实证
  • 1篇实证研究
  • 1篇土地流转
  • 1篇农村金融
  • 1篇农村土地综合...
  • 1篇农民

机构

  • 6篇四川大学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作者

  • 5篇韩立达
  • 2篇韩冬
  • 1篇王静
  • 1篇韩冰
  • 1篇陈燕
  • 1篇闫俊娟
  • 1篇牟雪淞

传媒

  • 3篇农村经济
  • 1篇国土资源科技...
  • 1篇经济问题探索
  • 1篇四川理工学院...

年份

  • 3篇2015
  • 3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的农民意愿及对策研究——基于成都市的分析视角被引量:1
2014年
通过对成都市农村的抽样调查,农民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推进过程中集中表现出来以下几种意愿倾向:农民是否自愿参与取决于补偿预期的实现;部分农民不能适应集中居住带来的生产生活改变;希望通过产权改革真正获得土地的财产权利;希望建立起能够维护自身权益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希望通过现代农业发展增加收入。为尊重农民的上述意愿和保障农民的权益,推进和完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本文在分析了农民意愿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韩冰韩冬
关键词: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农民意愿土地流转
创新和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研究——以成都市为例被引量:8
2014年
增减挂钩政策在土地资源供需矛盾下提出,成都市进行大量探索并形成多种模式;实践显示政策存在法律依据不足、对项目实施过程规范不力及后续监管弱化等缺陷;建议提升政策法律地位并建立农村土地整治专项法律,促进项目与新型城镇化互动,以政府与市场相结合方式配置指标,合理分配土地增值收益,强化政策后续监督职能。
韩立达王静
关键词: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土地综合整治
提升我国服装业综合竞争力探析——以H&M公司为借鉴被引量:1
2014年
众所周知,服装是人们生活之所必须,服装业自然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对于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来说,服装业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但一方面,目前我国服装企业存在上规模上档次的企业少、设计能力薄弱、服装品牌的含金量不足、库存压力大、产业链不健全、缺乏行业的专业人才、缺乏高效IT平台的支撑、经营管理的效率较低、信息反馈落后等诸多问题。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高,国外的服装企业将中国视为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市场,众多国际著名品牌纷纷进驻中国,并且强劲扩张,这又给中国的服装企业带来新的挑战和压力。中国服装企业不仅需要了解自身状况,还需要对国外服装企业例如国际服装巨头H&M公司①的成功经验进行借鉴,从而从产品、营销渠道、人才、管理、未来发展等方面寻求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对策。
韩立达汤佩悦
关键词:服装品牌企业竞争力营销模式
省域城镇化水平实证研究——以四川省为例被引量:4
2015年
本文基于钱纳里模型从国民收入、非农化、工业化角度对四川省城镇化水平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城镇化水平不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也低于钱纳里标准水平,是滞后的。通过时间趋势外推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法对四川省城镇化率进行预测,两种结果非常近似:预计四川省城镇化率在2020年前将保持年均1.4个百分点左右的速度递增,2017年城镇化率突破50%,2020年达到55%以上水平。
韩立达牟雪淞闫俊娟
关键词:城镇化工业化非农化
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发展研究——以成都市为例被引量:5
2015年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成为农村金融改革的重大政策导向。本文基于合作金融发展演变、内涵和本质特征,分析其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因。结合成都率先开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试点,从试点的实体基础、机制创新、主要风险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坚持合作制方向、适当规模、加强风险防控和监管的政策建议。
韩立达陈燕
关键词:农村金融合作金融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评价及对策:以成都市为例被引量:1
2015年
利用成都市相关数据以及调研结果,采用公共政策评估中的全过程综合分析框架构建增减挂钩政策评估的指标体系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成都市2011—2013年增减挂钩政策的制定有较充分的理论和现实依据,政策的执行较为规范科学,政策效果比较满意。但依然存在法律效力不强,配置效率不高,规划有待完善,资金渠道需拓宽,农民权益保护和耕地保护需加强,指标周转问责机制缺位等问题。提出完善并提高增减挂钩政策的法律地位,探索增减挂钩与其他土地制度改革的统筹协调,探索与城镇化结合的管控机制,在赋予农民土地发展权基础上探索科学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改革和完善项目监督和验收制度,建立健全相关保障措施等对策。
韩冬韩立达
关键词: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