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2CB211706) 作品数:11 被引量:168 H指数:7 相关作者: 张新民 郑玉柱 董敏涛 张培河 王明镇 更多>> 相关机构: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山东科技大学 西安石油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Deposition of coal-bearing measures and coal accumulation under marine transgression 'events' in North China epicontinental sea basin 被引量:1 2006年 In recent years, studies show that coal formed during marine transigression process is also important in coal accumulation basin. Stil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formation is more clearly demonstrated by the coal formation in TST in the sequence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formation in epicontinental coal accumulation basin, the viewpoint that coal was formed under marine transgression was put forward by the authors and the mechenism thereof was also analyized. Marine transgression resulted in the forming of swamp and then the peat swamp. And the transgression later on put the peat formed in advance in deep water environment to form coal in the end. The important stratigraphic horrizons, such as coal seams, marine facies layers, formed with marine transgression are of the property of isochronism. 李增学 余继峰 郭建斌 韩美莲成煤作用理论(模式)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04年 讨论了几种成煤作用观点或理论,运用突变或灾变的思路对海侵事件成煤作用进行了分析,指出由于我国华北晚古生代陆表海盆地的特殊古地理背景(如极为低平的盆地基底等),海侵过程常具快速侵进的特点,与普通的海侵过程相比具有"事件"性质,在沉积记录上表现为水体深度截然不同的沉积组合直接接触,其间具明显的相序缺失(非侵蚀间断缺失),海侵层在时空上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等时性.同时提出不同成煤作用形成的煤在煤岩、煤质、煤的生烃能力上具有差异性. 李增学关键词:成煤作用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姚店油田南区长_6段沉积相特征及其控油规律 被引量:26 2006年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姚店油田南区长6段主要为灰色、浅灰色细砂岩夹深灰色、灰黑色泥页岩沉积。根据70多口井的单井相分析及数十口井的粒度参数图件分析,姚店油田长6段砂体主要为湖泊三角洲沉积体,发育有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两大亚相类型和多种微相类型。其中长61油层组发育一条分流河道砂体,长62油层组发育3条分流河道砂体,长63油层组发育2条分流河道砂体。该区沉积相对油水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但不是唯一控制因素。 赵靖舟 蒙晓灵 杨县超 武富礼关键词:延长组 沉积相 油气分布 鄂尔多斯盆地 沁水盆地晚古生代含煤沉积体系及其控气作用 被引量:31 2007年 沁水盆地晚古生代含煤地层主要为晚石炭世太原组和早二叠世山西组,可采煤层有太原组第15号煤层和山西组第3号煤层,两者均为高煤阶无烟煤。对含煤地层内部各成因相及其组合的综合分析表明,太原组为陆表海多堡岛与碳酸盐台地复合沉积体系。第15号煤层形成于海退持续时间较长的潮汐三角洲环境,其中三角洲平原沼泽相中煤层较厚,滞留泻湖相中煤层较薄,障壁沙坝一带煤层厚度较稳定。山西组为河控三角洲沉积体系。三角洲平原沼泽环境中均衡补偿沉积持续时间较长,形成的第3号煤层厚度较大,结构简单。三角洲前缘沙坝中煤层厚度稍薄,分流河道中煤层不稳定。煤层气勘探实践表明,在同一口试气井中,盆地内大部分地方第3号煤层比第15号煤层厚度大,生气能力强,煤层气保存条件优越,气体质量浓度、含气饱和度、煤层气资源量高。因此,第3号煤层应是沁水盆地煤层气试采和商业化开发的首选目标层。 贾建称关键词:煤层气 晚古生代 沁水盆地 中国煤层气技术可采资源潜力 被引量:23 2007年 煤层气原地资源量和技术可采资源量的计算结果,可为国家制定煤层气开发战略提供决策依据,也可为煤层气开发的相关部门或单位提供参考依据,对推动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我国褐煤分布区的煤层气资源量的计算,弥补了我国长期缺少褐煤煤层气资源量的缺陷,使我国煤层气资源量数据更加完整,我国陆上煤层埋深2 000 m以浅的煤层气原地资源量为32.86×1012m3,其中,褐煤主要分布区为1.40×1012m3,非褐煤地区为31.46×1012m3。利用已建立的煤层气技术可采资源量评价方法体系,并基于目前的开发技术,对我国煤层气技术可采资源量进行计算,结果为13.90×1012m3,占原地资源量的42%。 张新民 赵靖舟 张培河 郑玉柱 李建武 韩保山 王明镇 林大扬 董敏涛关键词:煤层气 资源预测 褐煤煤层气储集特征及气含量确定方法 被引量:30 2006年 褐煤基质中的孔隙以中孔、大孔为主。实验表明,褐煤对甲烷的吸附能力很低;褐煤基质中的游离气含量通常占总气含量的50%以上。因此,传统的煤层气含量确定方法不适用于褐煤。本文建立了褐煤煤层气含量的确定方法,将吸附气含量与相应储层压力及温度条件下的游离气含量相加,即得到褐煤总的气含量等温线。利用这条等温线,即可获得该温度下不同储层压力时的气含量值。 张新民 韩保山 李建武关键词:褐煤 煤层气含量 吸附气 游离气 煤层渗透率统计预测方法 被引量:20 2005年 以沁水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为例,本文运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煤储层试井渗透率和埋深之间的回归方程。相关系数检验结果表明,该回归方程具有显著性。运用此回归方程便可确定未勘探区煤储层试井渗透率的变化范围。根据历史拟合的煤层渗透率与试井测试的煤层渗透率之间的比较关系,针对具体煤层气田(藏)确定出一个合理的比例关系,再乘以由回归方程得出的试井渗透率预测值,从而可确定出较为真实的煤层渗透率值,供煤层气可采资源量计算使用。 董敏涛 张新民 郑玉柱 张培河关键词:煤层气井 煤层气及天然气中的H2S与SO2及其危害性 被引量:17 2008年 毒害性气体是影响煤层气和天然气质量及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但目前缺乏对煤层气中H2S与SO2及其毒害性的系统性研究。本文在介绍H2S和SO2的毒害性及其机理的基础上,研究并讨论了煤层气及天然气中H2S和SO2的含量分布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天然气和煤层气勘探开发中H2S和SO2的腐蚀性与毒性,提出在优选勘探开发煤层气区时,需考虑H2S和SO2的含量问题。气体中H2S的安全临界含量近似值为0.0013%,SO2的安全临界含量可选取为0.036%(尚需进一步研究)。另外,在煤层气勘探开发选区时,成煤期的沉积古地理环境可作为一个考虑因素。 马玉贞 陶明信 张新民 李晓斌 李晶 解光新 王彦龙关键词:煤层气 天然气 H2S SO2 成煤作用与煤岩生气特点分析 被引量:7 2005年 煤层气研究的基础之一是对煤的质量的研究,即生气物质质料的研究,包括煤的岩石学特征、煤质特征、煤的地球化学特征。就煤田地质研究而言,煤岩学和煤质学研究是传统研究范畴,在国内外是非常成熟的,但与煤的生、产气结合起来进行煤层气聚集规律研究则形成了新的研究领域,其中煤作用研究出现了新的理论和成因学说。在不同的成煤环境下形成的煤,其岩石学特点不同,煤的微观组织也不同。不同的煤岩组分其生、产气的能力是不同的,在盆地演化的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生、产气高峰。结合煤的成煤作用研究与沁水盆地富煤单元的形成与分布分析,提出成煤作用是奠定煤层气原始质料的前提、成煤环境演化是煤层气形成的控制因素、富没煤带和富煤单元与煤层气聚集单元具有成因联系等结论。 李增学 王明镇 郭建斌 李江涛关键词:沁水盆地 煤层气 成煤作用 全国褐煤主要分布区煤层气资源量预测 被引量:5 2007年 由于我国尚未开展褐煤分布区的煤层气资源及开发潜力评价,为了完善我国煤层气资源量预测成果,运用体积法计算了我国褐煤主要分布区的煤层气原地资源量,计算结果为13 954.65×108m3;运用损失分析方法计算了其技术可采资源量,结合“全国煤层气资源评价”成果,可完整地预测出我国陆上煤田埋深2 000 m以浅的煤层气原地资源量(GIP)为32.86×1012m3。 郑玉柱 张新民 韩宝山 董敏涛 降文萍 张培河关键词:煤层气 资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