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AYY004)
- 作品数:35 被引量:16H指数:2
- 相关作者:李娜刘祖国孙晓玄李娜宋琳更多>>
-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 民国时期白话文中的同素异序词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民国时期的早期现代汉语词汇中有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即同素异序词的大量使用。这些词有的是源自古代汉语、近代汉语,有的则是民国时期新生的。异序词的出现和使用是汉语词汇处于不稳定状态的典型表现。就民国时期白话文中的同素异序词而言,旧有的词语多是为满足韵律、修辞的要求形成的,新生的则较多体现出了作家的个人风格和时代特点。
- 李娜
- 关键词:同素异序词白话文民国
- 语言政策与语言的命运——八思巴文与满文的衰落
- 2014年
- 八思巴文、满文分别是元代与清代的"国语",尽管在当朝都曾被大力推行,但在该朝代灭亡之后,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还位于具有悠久历史的汉语。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汉语自身的优势以外,语言使用者数量的多寡对语言的发展趋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家的语言政策也对语言的发展速度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和决定性意义。
- 李娜王琳
- 关键词:八思巴文满文国语
- 范畴化与汉语同类词被引量:1
- 2013年
- 词汇系统一直是词汇学界的重大疑难问题。1958年,王力先生提出汉语词汇有两个系统,一是同类词,一是同源词。同源词在前贤时彦的探索下,已取得丰硕成果;而将近60年,同类词少有人问津。原因是,观念中词与字性质不同,一划而二分,认为不能用文字部首来研究词。其实,词都是由文字记录的,尤其是历史词汇,离开文字就没法研究词。近年来认知语言学大兴,"范畴化"、"原形理论"、"意象图式"等学说沟通了字与词的关系,客观世界在大脑中形成的原形心理意象图式不仅能产生概念,表征为词,还能投射到字,表征为字形。部首字的原形心理意象图式,还能带进由它构成的属字,为同类词提供了最有说服力的解释。同类词理论为构建汉语词汇系统,提供了有条理、有规则的框架。
- 杨贺
- 关键词:范畴化部首家族相似性
- 《中华道藏》校点疏误例释
- 2014年
- 指出了《中华道藏》中校点的几处疏误:《正一法文经章官品》中"中外强徉"之"徉"当作"",为""之形讹,""是"祥"的换旁俗字;《陆先生道门科略》中"三官遣考,召君史潜守门户"中间不应点断,"史"为"吏"之形讹;《洞玄灵宝五感文》中"动生怨怪"之"怪"当作"恡",为"悋"之俗字;《老君音诵戒经》中"吏兵、管护者哉"中间不当断;《太上老君戒经》中"不欲人在已先病者"之"已"为"己"之形误;《女鬼青律》中"食寅"不辞,"寅"与"肉"之俗字形近而误。
- 刘祖国
- 关键词:《中华道藏》中古汉语标点
- 《〈周氏冥通记〉研究(译注篇)》札记二则
- 2015年
- 《周氏冥通记》是研究六朝道教的重要资料,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2010年1月齐鲁书社出版的日本麦谷邦夫和吉川忠夫编、刘雄峰译的《〈周氏冥通记〉研究(译注篇)》,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对《周氏冥通记》作出了精确细致的点校与注解,是目前《周氏冥通记》最好的注本。然因该书颇具六朝口语的特色,在某些点校翻译方面尚有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 刘祖国魏向昕
- 关键词:《周氏冥通记》译注补缺
- “作”、“做”形体源流考察及用法浅析
- 2015年
- 针对目前"作"与"做"使用上的混乱状态,从文字学角度对"作"、"做"溯源、探流,对它们使用上的区别进行了辨析。
- 宋琳
- 关键词:源流辨析
- 谈八思巴文与满文的衰落
- 2013年
- 八思巴文、满文分别是元代与清代的"国语",尽管当朝都曾被大力推行,但在一代灭亡之后,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还位于具有悠久历史的汉语。在这一过程中,除汉语自身的优势以外,语言使用者数量的多寡对语言的发展趋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家的语言政策也对语言的发展速度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和决定性意义。
- 李娜
- 关键词:八思巴文满文国语汉语
- 晋代偏正式复音新词系统的特征和产生规律初探
- 2011年
- 《汉语大词典》语料库中,据统计共收集晋代偏正式复音新词2805个,占全部复音新词总数43.11%,数量居各类复合词之首。新词在语义、词性构成上都较先秦两汉有较大变化,存在语素转喻造词。
- 宋琳
- 关键词:语义
- 宋代基本词的判定及特征
- 2012年
- 基本词是词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遍性、稳固性、能产性是其三个重要特征。我们利用《汉语大词典》作为语料库,从中整理出3万宋代新词。在新词中,利用词的构词能力并辅助以语义的广泛性、词使用的全民性和稳定性,对宋代的基本词进行了探讨,并对宋代基本词的特征进行了概略地探讨。
- 孙晓玄
- 关键词:宋代基本词
- 谈民国时期词语的过渡状态——由“点钟”的时间义说起被引量:1
- 2013年
- "点钟"一般作为时点词,用法与"时"、"点"相当,然而在晚清民国的一些文本中,它不仅可以表达时点义,还经常表示时段义,不过后者在解放后逐渐趋于消失,因而此词二义并存是早期现代汉语时期"词语过渡状态"的一个典型例子。
- 李娜
- 关键词:时点时段